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明清东莞城市形态及其内部结构的演变
内容提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研究方兴未艾,城市学俨然已成为一门显学。作为城市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城市地理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于现当代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始建于唐至德二年(757)东莞县城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而对其历史时期城市地理的相关研究却明显不足。本文运用历史城市地理学的相关研究方法,对明清时期东莞县城的城市形态及其内部空间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该时期东莞城市发展、城市形态及其内部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明清时期东莞县城的城市形态与内部空间结构在明初与清代中后期发生了两次较为明显的改变,县城的建设在基本保持原有布局和风格的同时又有明显的变化,并于清中期彻底突破城墙的限制;这一时期东莞县城的发展、城市形态及其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变是其经济、政治、军事、地形等诸多因素共同互动作用的结果。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晚期发展阶段,社会的商品经济发育到高度发达阶段,生产力水平也达到了封建社会的最高水平。这一时期城市的发展出现了一次新的高潮,并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引起城市性质的变化。始建于唐至德二年(757)的东莞县城,在明清时期经历了数次较大的发展。这一时期东莞县城的发展,为近代以至现当代东莞的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试从历史城市地理学的角度,对明清时期东莞县城的城市形态及其内部空间结构进行初步研究,并相应分析其城市发展、城市形态及其内部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以期对当代东莞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有所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