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气文化欣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我国自古是农耕社会,智慧的祖先们创造了科学而完善的农历文化。其中的节日和节气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重大的民俗节日如春节(农历元旦) 、端午、中秋、重阳等,还有众多少数民族的重要节日用的都是农历,它们是先人们在长期的农耕劳作中积淀下来的文化宝藏。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以后不断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 ,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彼时,本套书的编写已基本完成,他们走在“非遗”申报成功之前,编委会成员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真正做了一些事情。

二十四节气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西方文化中表示四季更迭的“春夏秋冬” ,来源于冥王黑帝斯和波瑟芬的神话故事:大地女神狄蜜特的女儿春神波瑟芬,在开满鲜花的原野上玩耍时,被冥王黑帝斯强拉到了地府。母亲狄蜜特找不到女儿,大地就一片死寂,人类眼看就要饿死了。最后宙斯出面调停,冥王只好交出波瑟芬,但让她吃下了一颗石榴子。人一旦吃了地府的东西,就非得再回来不可。所以,一年中四分之一的时间,波瑟芬要在地府里度过。当她在地府里的时候,人间就是冬天,从地府回来,春天就开始。于是,世界上就有了春夏秋冬四季。

深圳市南山区同乐学校江长冰校长主持编写了《中国节气文化欣赏》和《中华节日文化赏析》 ,其中, “节气文化”从节气特点、概述与花语、农事农谚、风俗趣闻以及诗词等方面,给人们普及传统文化知识,贴合老年人的人生阅历,特别适合老人们阅读; “节日文化”主要从节日概述、起源、神话传说、节日习俗、饮食、意义以及诗词文化等方面编写,更符合儿童认知特点,适用于对儿童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所以这套“双节”文化图书老少皆宜,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先行读本。

在当今社会推广“节日” “节气”文化,是引导人们遵循一种自然规律。中国传统农历文化,是祖先们遵循自然规律,一代代传承完善下来的文化瑰宝。当我们回归自然,弘扬传统文化,珍惜华夏五千年文明中的博大智慧时,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和谐。比如过“元宵节”时,人们争相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同庆佳节,享受合家团聚、其乐融融的幸福氛围。当每个家庭都幸福时,人与人才能和睦相处,这样才能共建“大和合”社会。

这套图书也是教育部“十二五”规划“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实验学校子课题的研究成果。为此,我们很欣喜,也为同乐学校江长冰带领的课题组成员取得这样的成果表示祝贺,希望这样的成果得到推广,为祖国的孩子学习传统文化提供一个窗口。

picture

2017.4.19

:郑增仪: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副司长,国家督学全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初中阶段实验教材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