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视角下的当代动画解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现实与理想中的城市:王茜濡的理想现实冲突

一、大地伦理学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红色幽灵》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尤其是大城市往往肩负着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的重任,是国家及世界发展的表现形式和动力。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甚至是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它对区域以及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地伦理学主要探讨了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伦理关怀的对象,从具有理性主体地位的人延伸到整体生态系统,进而强调人——社会——自然三者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观,恰当地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进而使人类社会走向绿色的生态文明。《红色幽灵》从大地伦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一)整体与概念设计

1.人类与地球的有机整体

利奥波德认为,应将地球及自然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待,我们的城市发展已经对这个整体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和效应,这一生态整体观的伦理取向,有力地反对了局限于从人类自身的利益来利用自然,从人类有利的方式来解决人和自然关系的传统态度。《红色幽灵》中的概念设计运用了整体自然观的哲学观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本片通过呈现中国当前中心城市在迅速发展中面临的环境问题,来体现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关注生命、关注整个自然的问题。片中主要涉及:空气污染、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的城市开发、人口稠密和市政设施容量不足、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日趋恶化等。本片通过一个女孩对美好城市的愿望与现实城市所呈现的环境问题的对比,反映了城市环境问题已经关系到广大城市居民生产、生活、身心健康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倡导了“和谐、可持续和科学发展”的世界城市建设发展主题。

2.主观视角:城市环境问题

影片的整体定位:本片突破了以往说教式的描写客观对象,而从表现主观精神世界的独特视角来揭示城市环境问题,突出生命的意义。本片的创作方式体现了浪漫主义对自我表现与象征主义对个人风格的追求,同时又和表现主题情感的抽象化与表现外在秩序的抽象化拉开了距离。本片从诸多城市问题中选取环境污染、破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掠夺式的城市开发、城市人口稠密和市政设施容量不足、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恶化等现实生活题材,以女孩的情感为线索,描写女孩内心的愿望与人类外在的贪欲发生的矛盾,孤独的心灵对人类发展产生的怀疑和焦虑。

3.城市反差:理想城市与现实城市

本片创作构想:将一个个环境问题有机地融入到女孩灵魂的城市游历中,使女孩渴盼中的理想城市和现实城市环境的众多问题形成反差极大的一对矛盾,既展现了女孩对理想城市的追求,又揭示了现实城市中所面临的种种环境问题,突出生态伦理学中的整体自然观,展现以女孩为典型代表的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物种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的规律,彼此都是处于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中,强调人们应服从自然的生态规律,怀着热爱和尊重的心情来保护性地利用自然。

(二)人与城市

大地伦理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人类必须把道德权利的概念从人类伦理学中扩展到大自然的一切实体和过程中去,确认它们在一种自然状态中持续存在的权利。《红色幽灵》中强调人与城市应共同存在的一种自然状态和伙伴关系,而不是把城市作为征服和统治自然,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目的的工具,突出人应当尊重大地社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充分考虑城市发展带来的外部效应是否有利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稳定。影片的美术风格结合主题来设计,为表现人类对全球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来自城市,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给全球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越来越巨大的压力,美术风格设计成以黑白为基调,加入一点红色,突出画面现代感、时尚感,强化层次感,把红色的人和黑白的城市密切而又紧张的关系强化出来,增强画面的生动感与视觉冲击力。

同时影片还把场景中的一些造型元素从统一规范中解放出来,分解、组合、重建,构成多声部的整体。这些元素的简化、夸张以及其艺术语言的元素性、符号性、抽象性、表现性,通过动态平衡,造就永恒的和谐,为生态伦理观在影片中的展现,提供了一种特别的解读。

二、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价值论:《鱼的忧伤》

今天,全球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原因在于人类遵循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主宰自然,结果向大自然索取。要解决人类的生存危机,必须从根本上解构原有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建立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这样的伦理观才能恰当地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使人类社会逐渐远离黑色文明,走向绿色的生态文明。

(一)人权与自然权的摩擦

1.从“中心”到“非中心”的价值思考

“工业时代是一个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主导价值观的旧时代,随着工业危机的到来,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危机,人类不能在这种陈旧的价值观的主导下生存,必须开拓一个以大自然主义为主导价值观的新时代。”韩民青.从人类中心主义到大自然主义[J].东岳论丛,2010, 31(6):33-35.自工业社会以来,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逐渐从和谐而日趋对立,从洪灾到干旱、从地震到泥石流、从非典到海啸,无不带着人类活动过度向自然索取的痕迹,日益严峻的生态破坏与环境危机,让人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环境与生态危机的严重性。然而可惜的是,人们在观察和思考这些问题时,前提都是以人类的利益最大化为最高目标的生态和谐,多数反映环境破坏的影片也多从这种视角出发,来直观地表现环境破坏的场面和可怕后果,并没有跳出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境界。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主旨在于把人类和其他有灵的生命置于同等的地位,在思考和观察环境破坏的时候,不能以人类的利益为主要追求目标,而把保护自然仅仅作为为此目标服务的手段。《鱼的忧伤》这部短片以鱼为主观视角,经历由工业发展导致的环境污染,表现了作者对于尊重自然、把整个生态系统纳入到自然伦理考虑的范围的思考。

2.从“权利”到“义务”的视角转换

自然、人类和其他生命存在的价值,在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者看来,人类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是天然占有绝对强势地位的,世间万物的存在价值,都是因依附于人类或有益于人类才产生的,因此,人类对其他所有事物,是享有绝对支配权利的,这样就导致了人类对自然资源肆无忌惮的开采与掠夺。殊不知人类对这种“权利”的滥用,最终导致的是人类对自己真正利用自然的权利的毁灭或剥夺,到头来,还是要回来还债——还环境和生态破坏的债。因为人类并没有意识到,我们生存的环境,并不仅仅是我们人类活动的客体,所有的生命,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都是其自身存在的目的,都具有内在的价值,人类同时也是他们存在的客体,如果人类失去了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也必然会遭到自然的粗暴还击。因而,“自然界的‘地大物博’绝不是人类肆意践踏和挥霍的资本,人类对自然负责,就是对一个‘他者’负责;人类尊重自然,就是尊重自然的‘内在价值’和生存权利,就是对另一极的尊重。”《鱼的忧伤》这部影片从鱼的视角出发,反观人类当前先开发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对自然破坏的恶果,其实蕴含了自然价值论的生态伦理思想,暗合中国古典哲学中万物有灵、万物平等和万物相互依存的天人合一思想,是非常发人深思的。

3.权利与义务的天平

社会中的人类在法理学上同时具有权利与义务,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不可分离的,在行使权利的同时不仅要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还要履行与权利相应的义务,否则权利与义务的不平衡带来的后果则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加深。同理,在生态系统中也是如此,人类历来习惯于宣称自己征服了自然、成为了自然的主人,事实上只是将自己所享有或者实际上并不享有的权利行使到了最大化,换言之,人类在历史上的所作所为只是在极大地压榨自然。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是在考虑人类权利的基础上,对人类所行使的权利进行约束,以此来满足人类衣食住行各方面的需求,虽然一定程度上考虑了维持自然平衡的因素,但实际上还是以人类最大利益作为考虑的。保持权利义务平衡的重要性,举例来说,蜜蜂在采蜜的同时会传播花粉,帮助植物繁育,但蜜蜂如果仅仅是采蜜,不能传播花粉,那么花的雌蕊无法接收到花粉发育为果实,进而结出可以继续繁育的种子,如此一来,随着已有的植物枯萎,又不再有新的植物成长起来,这一物种就走向了灭绝之路。人类对自然的需索也是如此,如果只行使权利去索取而不承担一定义务回报自然,那么这个需索过程就是将有限资源逐渐耗尽的过程。人类数量增长,资源却不断减少,到一定阶段甚至无法再维持所有人类基本的生活所需,此时再考虑义务为时已晚。

(二)从“个体”到“整体”的统一

1.个体消亡与种群灭绝

在这部影片中,自然界生命的个体是以鱼的形式出现的,实际上,鱼在这部片子里更多的具有符号化的功能,它是众多生命个体的代表。从自然价值论的角度来说,生命个体的消亡并不是一件值得让人过分痛惜的事情,因为物种的存在才完整地体现生命的价值。但我们并不能确定此时消亡的单个生命有机体是否为所属物种的最后一个,也许凑巧是整个物种的灭绝,因此我们不能无视任何生命个体的死亡,尤其是痛苦的死亡,因为这种死亡并非物种进化的自然进程,也不是地球环境演化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后果,而是人类因自身利益进行的开发和掠夺导致的恶果,因此是值得谴责和非议的。《鱼的忧伤》这部片子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通过对一条在严重污染的环境中挣扎求生的鱼的表现,体现了对生命的关怀与悲悯,其实,我们人类的境遇何尝不是像那条可怜的鱼儿一样呢?

2.自然死亡和环境恶化对生命的影响

从地球诞生至今,地球上的生物经历了六次物种大灭绝,前五次灭绝都符合自然规律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人类成为了罪魁祸首。近现代生活条件提高、医疗技术飞速发展,人类出生率得以提高、死亡率有所降低,地球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新增人口同样需要足够的生活资料和活动空间,当已有人类土地不足以提供这些时,就继续向未经开发的自然进军。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楼房、工厂、公路取代了原有的青山绿水,原本生活在此地的其他物种被迫离开栖息地,环境污染也让无法适应的物种濒临灭绝。人类对土地的强行占用打乱了生态系统的自身规律,加速了其他物种的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