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江南农业的发展
李伯重著
著名学者胡道静先生为该书作序说:“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中,我国是个农业国,农业经济无疑是历史上经济活动的主要成份。正是因为同一时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缘故,所以研究我国经济史的重点任务,落到了地区农业发展的研究课题上。中国农业史,也应当说是中国史上一个重大关键问题,是我国历史上农业生产力的强大发展在八世纪初年以后由北转南、由黄河流域转到长江下游地区的那幅壮阔的历史图像。李伯重同志抓住这个重大课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后写成的这本《唐代江南农业的发展》,在历史学特别是经济史研究上所做出的特殊贡献,是令人刮目相看的。”胡先生又说:“伯重同志综合运用了经济学方法、自然科学方法、比较研究方法及考据方法,宣告‘江南农业划时代的进步始于唐代’,这对于历史发展的时间计量上的尺度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伯重同志在研索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把握唐代江南农业的发展特征,更准确地评判唐代江南农业的发展水平,把唐代江南农业放在一个较大的时空范围进行考察,从而才能够得到上述的结论。这本著作进行了时间的纵向比较研究与地区的横向比较研究。前者把唐代江南农业与六朝、明清江南农业作比较,从而既看到唐代的发展,又看到唐代发展的局限。后者则把唐代江南农业与唐代中原农业作比较,证明了江南农业进入唐代后,发展水平才能赶上和超过中原。”胡先生还说:“本书对江南的牛耕、稻种、桑树种植、稻麦复种制、稻桑苎麻亩产量以及两税法下的赋税负担等问题,都提出了新见。在对六朝与唐代江南农业发展水平的总体评价方面,见解也与农史界和经济史界的一般看法有很大不同。”
全书共八章。
第一章,导论。作者简述了中外史家对唐代农业发展的意义和观点,对江南地区的确切范围作一简要界说。
第二章,发展的背景。阐述农业的发展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从自然、社会、技术与经济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的与动态的考察。
第三章,生产技术的进步。通过对水利、农具、牛耕及其他,栽培技术与饲养技术,种植制度等的阐述,来显示唐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巨大进步。
第四章,集约化水稻农业的形成。通过对单位稻田劳动与资本投入的增加,单位稻田产出的增加,农户耕田数的减少等的阐述,证明唐代江南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有重大提高,其意义伟大而深远。
第五章,农村副业的成长。阐述唐代江南的副业,主要有蚕桑业、麻苎业、纺织业、茶业、蔗业、饲养业和园圃业。这些副业生产部门在唐代以前都早已存在。到了唐代较以前更加普遍,即有更多地方、更多的农户从事这些副业生产。还有,副业生产中出现了集约化、专业化和商业化倾向。
第六章,农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通过对农民年劳动日数的增加、农户年生产总值的增加、农户年净产值的增加等的分析来证明唐代江南农民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第七章,唐代江南农业的发展水平。分别与唐代中原农业作比较,与明清江南农业作比较,分析、评价唐代江南农业的发展水平。
第八章,余论。主要阐述了唐代江南农业的发展对于当时整个中国社会的政治与经济所发生的重大影响,主要体现为:为中晚唐的国家统一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另外,还阐述了唐代江南农业的发展与税制改革的关系。唐代国家的税赋制度两税法主要依据江南农业生产实际而制定,从而取代了传统的北方税制租庸调法,成为唐代国家主要的税赋制度。
(农业出版社1990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