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4
太阳升起来了,四下里一片安宁。晨光照耀着平静的村庄,像是上帝给予的祝福。吃完早饭,波丽姨妈带领全家开始祷告。开始的祷告是对《圣经》章节整段的引用,姨妈用几句自创的话硬是把不同的几节接在了一起;在高潮处,她严肃地朗诵了一段摩西在西奈山上领受的《十诫》。
接下来汤姆打起精神——姑且这么说吧,准备背诵分配给他的那几节经文。希德好几天前就已经把自己的那几段背得滚瓜烂熟了。而汤姆费了半天劲,才想起来该背的是哪五节。最后他决定背诵《登山宝训》,因为实在找不到比这更短的经文了。经过半小时的努力,他总算对这节经文有了一点模模糊糊的印象。这已经不错了,要知道在这半小时里,他的脑子可是一直在神游四海,一双手也是摆弄个不停。玛丽拿起《圣经》,示意汤姆进行背诵,于是他开始在迷雾中摸索着前进:
“心灵,心灵——”
“贫乏——”
“哦对——贫乏。心灵贫乏的人有福了,因为,因为——”
“因为天国——”
“天国,因为天国是他的——”
“他们的——”
“他们的。心灵贫乏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哀痛的人有福了,因为,因为——”
“他们——”
“因为他们,他们——”
“必——”
“因为他们必,必——唉!我记不得了!”
“必得!”
“哦,必得!因为,因为他们必得——哀痛——哀痛的人——必得——哀痛的有福了——有福的——必得——必得什么呀?玛丽,你干脆告诉我好不好?干吗那么小气?”
“哎,你可真是个小糊涂虫,这又不是在逗你玩。我可不会逗你。看来你得重新背一次啦。别灰心,汤姆,你可以的——要是你能背出来,我就给你一个好东西。乖,听话,做个好孩子。”
“好呀!是什么东西,玛丽,告诉我是什么东西。”
“现在可别想,汤姆。我说是好东西,就肯定是好东西。”
“玛丽,你可得说话算话。好吧,那我就再背一次。”
汤姆果然再背了一次。在好奇心和奖品的双重诱惑之下,他全力以赴,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玛丽给了他一把崭新的“巴洛牌”折刀,价值十二点五美分。汤姆高兴得简直站不稳脚。的确,这把刀什么也切不了,可它是货真价实的巴洛牌呀,你简直无法想象这件事有多厉害——不过西部的孩子们为什么会坚持认为这样的便宜小刀会有很多假货呢?我们也许永远没法明白。汤姆用刀在碗柜上乱划了一通,正要对梳妆台下手,玛丽却叫他去换衣服,原来去主日学的时候到了。
玛丽给了汤姆一盆水和一块肥皂。汤姆走到门外,把盆子放在板凳上,给肥皂沾上水,然后搁到一边,接着卷起衣袖,再悄悄地把水泼在地上。汤姆走进厨房,拿起门后的毛巾使劲儿擦脸。可是玛丽一把拿掉了他的毛巾:
“汤姆,你可真丢人。你没这么不听话吧。水不会弄疼你。”
汤姆有点儿尴尬。盆里再次装上了水。这次他对着盆站了好一会儿,下了好久的决心,深吸一口气,这才开始洗脸。很快他冲进厨房,双眼紧闭,两手乱抓着找毛巾。肥皂沫儿和水从脸上滴滴答答往下掉,说明这个小孩已经很勇敢地洗过脸了。可当他从毛巾后露出脸时,还是不怎么尽如人意。洗干净的部分到下巴颏和腮帮子就宣告结束,像戴了个面具,可这条线以外,还是一大片没沾过水的黑泥,整根脖子前前后后都是。玛丽只好亲自上手。等她拾掇完,汤姆才算是有个人样,皮肤也恢复了雪白的颜色。他的头发洗得湿漉漉的,梳得整整齐齐,短短的小卷弄成了精巧的对称样式。(不过后来汤姆偷偷地把小卷都弄直了。他费了很大的劲儿,让头发紧贴头皮。因为他认为卷发特别娘娘腔,这头卷毛搞得他特别痛苦。)梳洗完毕,玛丽取出一套衣服。这套衣服专为星期天准备,已经穿了两年。它被称为汤姆的“另一套衣服”,由此可以想见汤姆衣橱的尺寸。汤姆把衣服胡乱穿上,还是靠玛丽帮他“正了正衣冠”。玛丽将干净外套的扣子一直扣到下巴,把衬衣宽大的领子在肩膀上抹平,给全身用刷子刷干净,最后还帮汤姆戴上了一顶斑点草帽。现在汤姆焕然一新,并且极不自在。打扮得有多漂亮,汤姆就有多不舒服。穿得整齐干净的拘束感让汤姆觉得非常火大。他盼着玛丽能忘记给他穿鞋,但是这希望迅速破灭了。玛丽把鞋拿了出来,还像往常一样细细地给鞋子上了一层油。汤姆发起火来,说自己总是被迫干不愿意做的事。但是玛丽耐心地劝说道:
“穿吧,汤姆,做个乖孩子。”
汤姆只好哼哼唧唧地把鞋穿上。玛丽也很快打扮停当,三个孩子出发前往主日学——一个汤姆打心眼里讨厌的地方。希德和玛丽倒是喜欢得很。
主日学的经文教学从九点上到十点半,之后开始做礼拜。汤姆家有两个孩子总是留下来聆听布道,非常积极主动;还有一个也会留下来,不过是为了更重要的事。教堂坐席区的椅背很高,并且没有坐垫,能容纳大约三百个人;整栋建筑又小又寒碜,上头用松木板拼了一个围树栅栏似的玩意儿权充尖顶。汤姆在大门口放慢脚步,向另一名身着周日盛装的小战友搭讪:
“嘿,比利,有黄票吗?”
“有的。”
“你想拿什么换?”
“你有什么?”
“一块甘草糖和一只鱼钩。”
“让我瞧瞧。”
汤姆出示了。双方都很满意,随即进行了交易。接下来汤姆用一对白色弹珠换得三张红票,又用一些零碎玩意儿换得两张蓝票。他把来教堂的男孩们一一叫住,就这样换了十几分钟,弄来许多不同颜色的票。现在,他终于和一大帮洗得干干净净的孩子们一起吵吵嚷嚷地走进了教堂。可他的屁股刚沾到座位,就和离自己最近的孩子扭打起来。主日学的老师,一位严肃的长者,进行了干预。老师刚转过去,汤姆又开始扯旁边板凳上坐着的小孩的头发,那个孩子扭脸过来时他却假装在专心看书。一转眼,他又拿别针扎了另一个孩子,只为听他喊一声“哎呀”。老师只得又把他教训了一通。汤姆班上的小孩全是这副德行——动个不停,吵个不休,麻烦不断。可到背诵经文的时候,却没有一个能好好地背出来,从头到尾都得靠别人提醒。不过他们还是勉强过关,每个人都领到了奖品——一张小小的蓝票,每张票上都印有一节经文。背诵两节经文就能拿到一张蓝票。十张蓝票等于一张红票,孩子们可以拿去交换。十张红票又等于一张黄票。有了十张黄票,主日学的校长就会给这个学生奖励一本简装版的《圣经》(那年头值四十美分)。读者朋友们,就算是为一本多雷版《圣经》,你们也不会有那个时间和精力去背诵两千段经文吧?玛丽却靠这个法子赢得了两本——她耐心地背了两年。还有个德国人家的孩子赢了四本还是五本。他有次一口气背诵了三千段经文。可由于精神压力过大,从那以后他几乎变成了一个傻子。这真是学校的重大损失。因为每逢重要场合,校长最喜欢(以下引用汤姆的话)把这孩子叫出来在大家面前“露一手”。只有年长的孩子才能坚持完成枯燥无味的背诵,集票换《圣经》,因此这种颁奖很少见,所以相当受重视。获奖的学生在当天能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在那一刻被点燃斗志,然后努力个把星期。也许汤姆嘴上总说不想得奖,可他的行为却表明他渴望这荣誉、想出这风头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布道结束后,校长站到布道坛前方,手持一本合上的赞美诗集,将一根食指插在书页中间,开始准备讲话。主日学的校长做例行发言时,手里总得拿本赞美诗,这跟音乐会上登台独唱的歌唱家手里必须拿张乐谱是一个道理,尽管为什么要这么做却是个谜:因为不管是赞美诗还是乐谱,那位可怜人都不会瞧上一眼。咱们这位校长是个35岁的瘦子,长着黄黄的山羊胡和黄黄的短发;他的衬衣领子特别硬挺,上缘几乎碰到耳朵,领子尖儿一直戳到嘴角,活像两排篱笆,逼得他只能往前看,想看旁边必须转动整个身体;一条银行券大小的领巾撑着他的下巴,领巾下缘带有流苏;他的靴子尖儿高高地翘起,正是那年头流行的款式,就像雪橇的头——把靴子弄成这样可是很费劲的,小伙子们得把靴子尖抵着墙,耐心地坐上好几个小时。这位华特思先生外表精致,内心虔诚。他对与上帝相关的事情以及场合怀有深深的敬意,一心将之与俗世区别开,所以每次在主日学讲话,他都会在无意中使用一种特别的调门儿,平常他可绝不会这样说话。他用这种调门儿开始发言:
“好了孩子们,请大家端端正正地坐好,注意听我讲两分钟。好的,对啦。这才是听话的小朋友该有的表现。我看到有一个小姑娘还在看窗户外面——她是不是以为老师在窗户外面哪——难道在树上给小鸟们讲话吗?(一阵窃笑。)看到这么多漂亮、干净的小脸蛋聚在这神圣的地方,学习做人向善的道理,大家知道我有多么高兴吗?”
总之就是类似这样的话吧,剩下的发言就没必要一一写出来了,都是差不多的套路,相信大家不会陌生。
训话进行到三分之二时,那帮淘气孩子坏了事,他们又打起架来,还有人在搞些别的小动作,引得其他孩子也开始交头接耳。躁动不安的情绪逐渐蔓延,就连希德和玛丽这种远离群众且意志像石头一样坚定的小孩都开始有点儿动摇。突然所有声音都停了下来,原来华特思先生不讲话了,大家用沉默表达了对发言结束的感激之情。
孩子们之所以突然骚动,主要因为发生了一件稀奇事:来了一群访客。撒切尔律师领头,后面跟着一位看起来挺虚弱的老先生;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士,胖胖的,头发是铁灰色;还有一位气质高贵的女士,不用说,肯定是中年男士的妻子。这位女士还领着一个小孩。刚才汤姆一直很烦躁,很不爽,还有些良心不安——他不敢看艾米·劳伦斯的眼睛,受不了她充满爱意的凝视。可当他瞧见新来的小女孩,一颗心瞬间被点燃。他立刻全心全意地耍起宝来——打孩子,扯头发,做鬼脸,总之是使尽浑身解数,只为讨得小女孩的欢心。稍微有点儿扫兴的是,他老是回想起在这位小天使的花园里干的那件丢人事。不过那种事就像沙滩上的字,如今幸福的浪潮扑过来,马上就被冲得一干二净了。
访客们被邀请上台。发言结束后,华特思先生将他们介绍给大家。那位中年男士原来是个大人物,他居然是一名郡法官。孩子们从没见过这么威严的角色,真不知道法官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他们很想见识见识法官的咆哮,但又有点儿怕他真的咆哮。法官大人来自十二英里之遥的康斯坦丁诺布尔,也就是说他是个周游广阔、见过世面的人。这双眼睛可是亲眼见过郡法庭的,听说那里的屋顶是铁皮做的哪。想到这些,孩子们不禁肃然起敬,从鸦雀无声的屋子和一排排瞪大的眼睛上就能看得出来。这位伟大的撒切尔法官是镇上的律师撒切尔的哥哥。杰夫·撒切尔立即迎上去,和这位伟人谈笑风生,惹得全校羡慕不已。台下的窃窃私语在杰夫听来宛如仙乐飘飘:
“快看他呀,吉姆!他走过去啦。嘿——快看!他要跟法官握手了——他真的在跟法官握手!妈呀,你不想变成杰夫吗?”
华特思先生开始“卖弄”:忙着处理各式各样的公务杂事,发号施令,评头论足,这里转转,那里瞧瞧,只要抓到机会就开始指点迷津。图书管理员在“卖弄”:胳膊底下夹着一大堆书四处转悠,拿着鸡毛当令箭,小芝麻官都喜欢搞这一套。年轻女教师在“卖弄”:弯下腰来,对刚揍过的学生露出甜美微笑,举起漂亮的手指警告调皮的小男孩,充满爱意地拍拍乖孩子的头。年轻男教师也在“卖弄”:用轻微的体罚等方式小小展现一下权威,说明自己非常严于管教。几乎所有的教师,不论男女,都突然需要走过布道台,去书架那儿办事,还是必须在短时间内来回两三趟才能办好的事(同时面露焦急的神色)。小女孩“卖弄”的法子多种多样,小男孩“卖弄”起来也是不遗余力。于是空中飞满纸团,所有孩子都扭打在一起。在这一片混乱之中,咱们的大人物端坐一方,面带伟大法官式的微笑,俯瞰教堂,沐浴在自己的荣光之中——他这也是在“卖弄”哪。
有一件事能为华特思先生此刻激动的心情做上画龙点睛的一笔,那就是颁发一次《圣经》奖,显摆显摆他的天才学生。有几个孩子攒到了几张黄票,但都远远不够,华特思先生早就问过好几个优等生了。此时此刻,如果能让德国小家伙脑子变好回来领奖,华特思先生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在这样一个绝望的时刻,汤姆·索亚站了出来。他手持九张黄票、九张红票,还有十张蓝票,要求获得一本《圣经》。这无异于晴天霹雳。华特思先生万万没有想到提出申请的居然是他。可不给他颁奖还真说不过去——票据真实有效,也能让脸上有光。就这样,汤姆一步登天,和法官及其他贵宾们一起站到了台上,这条大新闻就这样正式公之于众。这绝对是本镇十年来最惊人的消息。由于太不可思议,汤姆变成了可以跟法官相提并论的新英雄。这下,万众景仰的大人物从一位变成了两位。男孩们被嫉妒吞噬了。最怒火中烧的是和汤姆进行过换票交易的人,他们现在才恍然大悟,原来为这份可恶的荣誉添砖加瓦的人竟然就是自己,可换来的却是上次汤姆出售粉刷特权时收集的财富。他们恨自己太蠢,竟然被这条躲在草里的狡猾毒蛇骗进了陷阱。
校长努力调动起应有的热情给汤姆颁了奖,不过多少有点强颜欢笑的意思。因为这可怜人的直觉告诉他,这里面好像有见不得光的秘密。这孩子的脑子能装下两千句《圣经》这件事根本不符合自然规律,毫无疑问,十几句就能把他的脑子占满。
艾米·劳伦斯又骄傲又开心,她想让汤姆看到自己的表情,可汤姆并没有看她。她感到奇怪,有一点烦躁,起了一丝疑心,又打消,接着疑心再起。她仔细观察,汤姆的偷眼一瞥讲出了全部的故事。于是她心碎了,她嫉妒了,她愤怒了。泪水夺眶而出。她恨每一个人,尤其恨汤姆。(她是这么想的。)
汤姆被介绍给了法官。可是他舌头打结,呼吸困难,心跳加速。不只是出于敬畏,更重要的是,他可是那姑娘的家长呀。如果四下没人,汤姆恨不得跪下来行个大礼。法官摸了摸汤姆的头,夸他是个好小伙儿,问他叫什么名字。汤姆喘着粗气,结结巴巴地蹦出两个字:
“汤姆。”
“噢,不能说小名,你的大名叫做——”
“汤玛士。”
“啊,这就对啦。不过,你应该还有一个姓吧。刚才答得非常好。但你肯定还有一个姓,能告诉我你姓什么吗?”
“汤玛士,快跟先生说说你姓什么,”华特思说,“记得称呼‘先生’,要懂礼貌。”
“汤玛士·索亚——先生。”
“对啦!真是个好孩子。不错。很不错。是个小男子汉。两千段经文真是挺多的,非常、非常多。虽然背下来很费劲,但是你不会后悔的,因为知识比世上任何东西都可贵,知识造就人的伟大和善良。汤玛士,有一天你也能成为一个伟大和善良的人,到那时回首今天,你会说,幸好我小时候有机会念主日学,要感谢亲爱的老师对我的教导呀,尤其要感谢我的好校长,是他鼓励我,照看我,还给我这本漂亮的《圣经》。多么精美的《圣经》呀,从今以后,它就是我的啦!感谢大家对我的栽培!这就是你会说的话,汤玛士。两千段经文,多少钱都不换——绝对不换。现在你愿不愿意背几段给我和这位女士听呢?我知道,你肯定愿意,因为人人都喜欢会背书的小朋友。那么,十二门徒的名字你肯定是知道的。能不能告诉我们,最初被耶稣选中的那两人是谁?”
汤姆拽着衣服上的扣眼儿,露出羞怯的表情。只见他脸一红,眼睛垂了下去。华特思先生的心也跟着一沉。他想,这孩子肯定连最简单的问题都答不出来,法官干吗要考他呀?但他还是觉得应该说点什么,于是他说:
“回答先生的问题呀,汤玛士——别害怕。”
汤姆仍然按兵不动。
“我知道你答得上来的,”那位女士说,“最初被选中的两名门徒的名字是——”
“大卫和歌利亚!”
让我们慈悲为怀,为这出戏就此拉上帷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