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一 飞驰的暗礁
一八六六年发生了一桩怪事,其光怪离奇、匪夷所思,至今令人无法忘怀。传闻众说纷纭,不但轰动了海港居民和内陆公众,这事儿对海员们的触动尤为强烈。欧美的进出口商人、船长、船主、各国的海军将领以及这两大洲的各国政府都对此事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事实上,不久以前,有数艘船在海上碰见了一个“庞然大物”,一个很长的纺锤状物体,有时还发出磷光,它比鲸鱼大得多,行动起来也快得多。
关于这次神秘事件,许多航海日志所记下的事实大致相同,比如这个东西或者说生物的形状,它难以置信的移动速度,它行动的惊人力量,它那天赋秉异的生命力等等。如果这东西是鲸类,那么它的体积大大超过了至今生物学家已经加以分类过的鲸鱼。居维叶、拉塞佩德、迪梅里、卡特勒法热等博物学家除非看见过,也就是说,除非用他们学者的眼睛亲自看见过,是不会承认有这样一种怪物存在的。
把多次观察的结果取个中间值的话,一方面舍弃那些认为这个东西只有两百英尺长的保守估计,同时也撇除那些声称它有一英里宽三英里长的夸张言论,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个现象级的生物,如果它确实存在的话,它的体积大大超过了鱼类学家迄今所能认可的程度。
然而,这东西确实存在着,事实本身是不可否认的。那么,受到人类好奇心的驱使,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个怪物的出现在全世界引起了怎样的骚动。若说这是场无稽之谈,那是决不会有人接受的。
实际上,一八六六年七月二十日,加尔各-博纳克汽船公司的希金森总督号在澳大利亚东海岸五海里处遭遇了这个游动的巨物。巴克船长起初还以为这是一座不为人知的暗礁,待他正要测定它的准确位置,这不可名状的物体突然喷出两道水柱,嗖的一声射到空中一百五十英尺高。也就是说,除非这座暗礁上有间歇喷泉,否则希金森总督号面前的东西就断然是某种还没有人知道的海洋哺乳动物,它会从鼻孔中喷出混合了空气和蒸汽的水柱。
同年七月二十三日,西印度-太平洋汽船公司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号在太平洋上也遇到了同样的怪事。也就是说,这奇特的鲸类动物能以惊人的速度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因为仅三天的间隔,希金森总督号和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号就在地图上相距七百多古海里的两个地点看见了它。
十五天后,在离上述地点两千海里远的地方,国家轮船公司的海尔维地亚号和皇家邮船公司的香农号,在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大西洋海面上迎面相遇的时候,在北纬42°15′、西经60°35′,分别报告看到了这个大怪物。根据两船的共同观察,估计这头哺乳动物的长度有三百五十多英尺,因为香农号和海尔维地亚号两船连起来还没有它大,而两船从头至尾也有一百米长。然而,最大的鲸鱼,像常常出没于阿留申群岛的库拉马克岛和乌姆居里克岛附近海面的那些鲸鱼,也不过体长五十六米,比这再大的可是从来就没有过。
此类报道接踵而来。横渡大西洋的佩雷尔号的种种新发现,伊斯曼轮船公司的埃特纳号跟这个怪物的一次相撞,法国驱逐舰诺曼底号军官们所写的记录,海军准将菲兹·詹姆斯的手下在克莱德爵士号上所做的精密测算,都在当时轰动一时。在生性欢快的国家里,大家都拿这件事作为谈资笑料,但那些严肃务实的国家比如英国、美国和德国,对此就非常重视。
在各大城市里,这怪物变成了一个时兴的玩意儿。咖啡馆里歌唱它,报刊上取笑它,戏台上扮演它。谣言逮到了好机会,从这怪物身上捏造出各色奇闻。在一些小报上出现了关于各种离奇巨兽的报道,从北极海中可怕的白鲸莫比·迪克,一直到斯堪的纳维亚神话中庞大的克拉肯——它的触角可以缠住一艘载重五百吨的巨轮并把它拖到海底下去。有些人甚至不惜引经据典,搬出亚里士多德和老普林尼等先哲承认此类怪物存在的表述,还有人搬出彭陶皮丹主教的挪威童话、保罗·赫格德的记述以及哈林顿的航海报告。哈林顿的报告是不容置疑的,他表示曾于一八五七年在卡斯蒂兰号上看见过一条大蛇,而在那之前,那种蛇只有在立宪号到过的海面上出没。
于是,在学术界和科学报刊上,相信的人和不相信的人各执一词,闹得不可开交。“怪物问题”引发了激烈的争辩。秉持科学理念的记者和才高气傲的文人在这场值得纪念的争论中口诛笔伐;其中有几个人甚至还洒了两三滴热血,因为说着说着,他们就笔锋一转,从这海洋大蛇身上说到那些傲慢无礼的人身上去了。
争论持续了六个月,双方不相上下。各家小报兴致勃勃地刊登争论的文章,不是攻击巴西地理学院、柏林皇家科学院、不列颠学术联合会或华盛顿斯密孙学院发表的权威论文,就是驳斥《印度群岛报》、莫瓦尼奥神父的《宇宙杂志》、彼德曼的《消息报》和法国及国外大报刊的科学新闻。这些睿智的作家故意戏仿反对派引用过的林奈的一句话作为论据:“大自然不制造蠢物。”他们恳求同时代的人不要相信存在着什么克拉肯、海蛇、莫比·迪克和疯狂的海员们臆造出来的其他怪物,不要因此而质疑大自然。最后,某一著名讽刺报刊最受欢迎的编辑大笔一挥,对这怪物落井下石,像希腊神话的英雄希波吕托斯那样,他在众人的爆笑声中,给这怪物最后一击,把它给结果了。机智最终战胜了科学。
在一八六七年的最初几个月里,这个怪物好像被埋葬了,再不会复活。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些新的事件又发生了。现在所面临的并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而是如何确确实实避免一个真正的危险。问题展现出一副完全不同的面貌。怪物变成了小岛、岩石、暗礁,然而是一座会奔驰的、不可名状的、行动莫测的暗礁。
一八六七年八月五日,蒙特利尔航海公司的莫拉维昂号于夜间行驶到北纬27°30′、西经72°15′处,船右舷撞上了一座礁石,可是这座礁石在任何地图上都没有标示过。借助风力和四百匹马力的推动,船速在当时达到每小时十三节。毫无疑问,如果不是船身质地上乘,莫拉维昂号遭受如此撞击之后必定是要连同它从加拿大载来的二百三十七名乘客一齐葬身海底了。
事故发生在凌晨五点左右,彼时天方破晓。值班的海员们急忙跑向船的后部,仔仔细细地查看海面,只见三链开外有个已经碎成浪花的大漩涡,仿佛水面受过猛烈的冲击。他们将事故发生的地点确切地记了下来。莫拉维昂号继续航行,似乎并没有受到明显损伤。它是撞上了暗礁呢,还是撞上了一艘沉没的巨轮?这就无从知晓了。然而,到船坞检查了船底,才发现部分龙骨折断了。
这件事本身是十分严重的,但如果不是三星期后同样的事件又再次重演,那它很可能就跟许多其他事件一样被人忘却了。然而,由于受害船的国籍和它所属公司的声望,这一次新的事故引起了十分广泛的反响。
英国著名的船主丘纳德的名字无人不晓。这位精明的企业家早在一八四〇年就开辟了从利物浦到哈利法克斯的邮船服务,配备了三艘四百匹马力、载重一千一百六十二吨的外轮式木船。八年以后,公司扩大,拥有四艘六百五十匹马力、载重一千八百二十吨的船。再过两年,又添了两艘马力和载重量更大的船。一八五三年,丘纳德公司刚刚再次取得急件运输的特权,陆续增加了阿拉伯号、波斯号、中国号、斯科蒂亚号、爪哇号、俄罗斯号等一流快船,除了大东方号外,在海上航行的船只再没有比这更大的。于是到一八六七年,这家公司一共有十二艘船,其中八艘是外轮驱动的,四艘是螺旋桨驱动的。
我把上述情形简单地介绍一下,是要大家知道这家海运公司的重要性。得益于出色的经营,它在全世界都盛名远扬。再没有比它经营更灵活、业绩更耀眼的航海企业了。二十六年来,丘纳德公司的船在大西洋上穿行了两千次,没有一次出过差池,没有一次发生迟误,从没有遗失过一封信,没有损失过一个人或一条船。因此,尽管法国运营商对它构成了强烈的竞争,但是乘客们仍然更愿意搭丘纳德公司的船。这点从近年来官方的文献数据中就可以看出来。讲完这些之后,便没有人会奇怪为何这家公司最漂亮的一艘汽船遭遇到意外事件会引起那么巨大的反响了。
一八六七年四月十三日,碧海无垠,微风习习。斯科蒂亚号位于西经15°12′、北纬45°37′处,在一千匹马力的发动机推动下,以时速十三点四三节的速度行驶着。它的机轮在海水中有规律地转动。它当时的吃水深度是六点七米,排水量六千六百二十四立方米。
下午四点十七分,乘客们正汇集在大客厅里吃点心,在斯科蒂亚号艉部、左舷机轮后侧,发生了一记轻微的撞击。
斯科蒂亚号不是撞上了什么,而是被什么给撞上了,并且是被某个钻凿器械而非敲击器械给撞了。这次冲撞十分轻微,要不是船舱工人跑上甲板大力呼喊:“船要沉了!船要沉了!”船上的人谁也不会在意。
起初旅客们十分慌乱,但安德森船长很快就稳住了他们。危险并不会立刻就到来。斯科蒂亚号由防水板分为七间舱室,发生一处漏水并不足忧。
安德森船长立即赶到舱底。他发现第五间舱室被海水浸入了,水流入侵的速度非常快,说明漏洞相当可观。万幸的是,这里没有蒸汽炉,否则炉火就会立即熄灭了。
船长立即吩咐停船,同时一名水手潜入水中检查受损的情况。不一会儿,人们就发现船底有一个两米长的大洞。这么大的一个缺口是没法堵住的,斯科蒂亚号尽管有一半的机轮浸在水里,但也不得不继续行驶。当时船离克利尔岬还有三百海里,等船驶进公司的船坞,已经误了三天船期,可把利物浦方面给担心坏了。
工程师们将斯科蒂亚号架了起来,对它进行了检查。他们几乎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在船身吃水线下方两米五十厘米处露出一个规则的等边三角形缺口。铁皮上的裂口十分齐整,就是钻孔机也不能切得这么准确。造成这个裂口的锐器一定不是用寻常的钢铁制成——这家伙在以惊人的力量向前猛冲,凿穿了四厘米厚的铁板以后,还能用一种令人匪夷所思的倒退动作使自己得以脱身逃走。
最近这次事件的大致情况就是这样。舆论再次哗然。从这时候起,从前所有原因不明的海难事件都被算在这怪物的账上。这传奇的怪兽于是负起了所有船只沉没的责任。不幸的是,这数目相当可观。按照统计年鉴的记载,每年损失的船约有三千艘左右,其中因下落不明而断定船货两空的,包括帆船和汽船在内,每年的数目也不下两百艘!
不管有没有冤枉这“怪物”,人们都把船只失踪的原因算在它身上。拜它所赐,各大洲间的海上交通越来越危险了,公众一致坚决要求不惜任何代价从海上清除这条可怕的鲸鱼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