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变迁三十年的教育思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论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所谓资源配置是指国家和经济中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在各种不同的使用方向之间的分配。资源配置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较高的层次是指资源如何分配于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生产单位,其合理性反映于如何使每一种资源能有效地配置于最适宜的使用方向。较低的层次是指,在资源分配为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生产单位、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如何组织并利用这些资源,其合理性反映于如何有效地利用它们,使之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1]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是指社会(中央政府、地区和地方的社会部门、工矿企业、私人赞助者、教育的受益者或其家庭、海外资助等)对高等教育事业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在各种不同使用方向上的分配。高教资源的配置亦可分为两个层次:(1)宏观层次方面,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的基础作用下如何有效地将总体教育资源分配于不同的地区或高校,使教育资源流向最适宜的可能取得最大效益的地方;(2)微观层次方面,在高教资源分配为既定的条件下,一个地区或高校如何组织并利用这些资源,使对资源合理而充分的利用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资源的有限性与需求的无限性,决定了高教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乃至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高等教育资源在任何时候都是有限的,如何使有限的既定教育资源配置到最适宜的方面,产生最佳的社会整体效益,以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是合理配置高教资源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