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道德的心理机制及其干预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实验一 清新气味和道德行为评价

根据海特道德判断的五基础理论,本实验中我们选取了“纯洁和伤害”两种基础,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一是相关研究几乎都是基于“公正公平”的道德判断基础,其他基础很少涉及;二是纯洁与清新气味存在象征性关联,而在中国传统语境中,伤害与纯洁存在某种对应性联系。

1.被试

100名大二学生,其中男生42人,女生58人;学生自愿参加,均嗅觉良好,没有感冒和过敏症状。

2.实验设计

2(气味:清新气味和无气味)×2(道德判断基础:纯洁和伤害)×2(行为类型: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其中,气味为被试间变量,道德判断基础、行为类型为被试内变量,因变量为对行为道德程度的评价。

3.实验材料和工具

(1)气味实验条件

清新气味实验条件:将某品牌空气清洗剂(茉莉花香味)100毫升放入装有3升温水的敞口水桶中,并置于实验室隐蔽处。无气味实验条件:仅放置装有3升温水的敞口水桶。两实验室面积均约为12平方米。

(2)道德判断问卷

按照海特对“纯洁和伤害”两类道德判断基础的界定,根据中国文化背景编写了32条判断条目,条目字数控制在30—40个汉字之间。条目内容组合为2(道德判断基础:纯洁和伤害)×2(行为类型: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即各种道德判断的具体类型均为8条。请3名心理学博士及60名大学生评价每个条目语义表达的清晰性、简洁性和易懂性,最后整理和归纳出16个条目,每个具体的道德判断类型均为4条。所有条目中的人物均以“王某”的人称形式出现,如“王某是一个十分爱干净的人,每到周末都会对自己的房间进行仔细打扫和清理”。

在道德判断任务中,被试在9点双极量表上对每个条目中的道德行为进行道德程度评价,其中-4表示非常不道德,+4表示非常道德。其中,基于纯洁的道德判断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0.81,基于伤害的道德判断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0.84。

4.研究程序

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被试进入清新气味条件实验室,控制组被试进入无气味条件实验室,按照统一实验要求完成道德判断问卷。

完成道德判断问卷后,被试还需完成有关两项实验操作效果的调查。第一项评估被试是否意识到或猜测到实验目的和研究假设。第二项询问被试是否注意到实验室内有无气味,如果被试回答是,要求被试回答是什么气味,并且指出其实验任务是否受到影响,若受到影响,要求被试回答此种影响是如何发生的。经核查,没有一个被试意识到实验目的和研究假设,虽有5名被试意识到气味的存在,但他们认为自己的实验任务并没有受到气味的影响。因此,在实验结果分析中,我们没有排除任何被试。

5.结果与分析

不同实验条件下,被试对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的评价均分见表1。

表1 不同实验条件下被试对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的评价统计表(M±SD

从表1可知,有无清新气味实验条件会影响被试对不同类型行为的道德判断。清新气味条件下的被试对道德行为的评价均分(3.25)要显著高于无气味条件下的被试对道德行为的评价均分(2.08),t(98)=3.21,p<0.01,d=0.91;清新气味条件下的被试对不道德行为的评价均分(-3.45)要显著低于无气味条件下的被试对不道德行为的评价均分(-1.97),t(98)=-3.34,p<0.01,d=0.93。这些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清新气味会极化被试的道德判断结果,即清新气味会使被试认为道德行为符合道德规范,不道德行为更不符合道德规范。

不同实验条件下,被试对纯洁基础行为和伤害基础行为的评价均分见表2。

表2 不同实验条件下被试对纯洁基础行为和伤害基础行为的评价统计表(M±SD

从表2可知,对不同的道德判断基础——纯洁和伤害,清新气味实验条件不会影响被试的道德判断程度(ps>0.05)。这也在某种意义上证实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纯洁和伤害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