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的人文教育向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德国教育家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曾经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追问,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简单堆积,通过教育,使具有天赋的人能够自己选择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自己把握安身立命之根。谁要是把教育单纯地局限于学习和认知上,即使他的学习能力非常强,那他的灵魂也是匮乏和不健全的。”[1]当今时代,社会转型,价值多元,文化多向,高等学校呼唤真正的人文精神,更呼唤人文教育。近年来,大学校园发生了诸如“投毒”、“虐待”、“杀人”等很多匪夷所思的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之一就是近年来很多高校人文教育的缺失和人文风气的淡薄,导致某些学生以人文素质的低下为代价而换取专业知识的高积累。这类缺乏长远眼光的行为,必然造成当代学生的心理不健康和人格不完善。加强大学生的人文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更是高校必须担负的历史使命。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一方面,是要将人文精神融合到现在的相关课程,并尝试开设更多的人文教育课,建立人文精神培育的主渠道。另一方面,是要营造适宜的人文环境,开展丰富的人文活动,使大学生能够在大学校园随时沐浴人文的阳光,接受人文知识的滋润。古今中外的大学都有重视人文教育的先例,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古代的书院式教育,古希腊阿卡德米学园,都是执著于人文理想,强调以人格塑造为根本,追求道德上的尽善尽美,突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大学实施人文教育,需要以广阔的视野和胸怀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要继承传统而不保守,视野开阔而不崇洋,与时俱进而不猎奇,既要有世界眼光,又要有本土情怀,既要拿来世界文化,又要打牢历史文化根基。完成人文教育的这些任务,大学英语责无旁贷。

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曾经说过,“过去只是要‘摆脱’的,未来才是‘创造’的。对于过去,你的责任是‘消极’的,而对于未来,你的责任才是‘积极’的”。让·保罗·萨特将康德的意思进一步发挥为:只有你“创造”出来的“未来”,才能真正改变你的“过去”。事实上,现在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现在留有过去的影子,也同样蕴含着未来的种子,现在是人们做事的关键[2]。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教学中的很多难题,都是过去留下的问题,也都需要今后的合理诠释与有效化解。大学英语教学由于受行为主义、结构主义等传统语言模式的影响,一直以语言知识为重点,以教师为中心,导致缺乏人文主义的“文化迷失症”。正如张中载先生指出:“由于外语本身的功能性以及市场经济功利的支配原则的强大导向性,外语教育在当前形势下极易倾向重‘制器’轻‘育人’,重功利轻人文。”[3]通过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英语学科发展的必要,是回归英语教育原点的需要。

当前,大学英语界对人文教育的研究,也已渐成燎原之势。但综合观察这些研究,一是系统研究较少,多见于对一些个别问题(如某篇大学英语课文的文化引入与文化挖掘)进行论述的一些单篇的小论文,深入研究的、高水平的专著还不多见;二是视野还不够开阔,就大学英语谈大学英语,少有将大学英语置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少有将大学英语与高素质人才紧密联系的研究;三是研究方法较为单薄,一般局限于大学英语教学论的基本方法,而对于现代哲学思维、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的学习借鉴明显不够。宋辉的专著《大学英语的人文教育向度》,可以说是一部适应人文教育需要的作品,也是一部力图克服以上问题的著作。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宋辉有这样的基础,也有这样的实践。

宋辉曾经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本科四年她广泛涉猎了文史哲知识和理论。较之一般科班出身的大学英语教师,她对于文史哲的知识的了解更为深厚。后来她凭着自己对于英语专业的酷爱自考并获得了山东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的本科文凭,2006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统招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而且成绩比科班出身的同学还要好,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研究生三年,她又集中时间,极力汲取英语语言文学的营养,并把人文精神与大学英语的结合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这足以看出她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宋辉工作后,更加执著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我欣赏她的坚持和乐此不疲。近期,她又依托所承担的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大学英语实施人文教育的体系建构研究)和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课题(90后大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研究)两项课题,在自己多年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克服了很多始料不及的困难,完成了《大学英语的人文教育向度》这本专著,深感欣慰。这是宋辉多年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一个成果,也是对大学英语实施人文教育的有益探索。

总体观之,宋辉的《大学英语的人文教育向度》这本专著,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是一部关于大学英语实施人文教育的创新之作,对于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于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具有重要裨益。该书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体现了教学性与研究性的完美结合。教学与科研,是教师工作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不论对学科专业发展,还是对教师个人发展,都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科研是为充实教学的科研,科研成果不充实于教学,就只能束之高阁;教学需要科学研究的引领和支撑,没有科研支撑的教学,必是脱离时代的教学。《大学英语的人文教育向度》这本著作,既以科学研究的方法观察大学英语教学,把研究贯穿于教学之中;又深入研究大学英语人文教育的存在问题和现实需要,把教学作为研究的起点和目的,充分体现了研究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了研究性教学的理念。

二是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很长一段时间,教育界,特别是大学英语界关于大学英语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坚持大学英语属于工具论的学者,认为大学英语只是传播语言的载体,大学英语本质上只具有工具属性。而人文论者认为人文性是大学英语的本质属性,大学英语是站在人的高度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能力的。《大学英语的人文教育向度》这本著作,突破了一元论的认识误区,坚持了“偏工具性则散,偏人文性则空”的观点,把大学英语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既立足大学英语的语言传递功能,体现其工具性的功能;又发挥大学英语在培养大学生的全球意识、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独特功能,体现其人文性功能。

三是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完美结合。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是当今教学和科研的一条基本原则。瑞士有名的物理学家费利克斯·克莱在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最早提出了“实践与理论相统一”的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使德国的乔治—奥古斯都—哥廷根大学(Georg-August-University of Goettingen)的自然科学突破了“纯科学与各种实际运用之间的界线”,适应了这个“科学与工业化时代”的真正需要。宋辉的《大学英语的人文教育向度》,既有理论的根基,其中详细收集了中外有关外语教学实施人文教育的理论材料;又有实践的基础,她本人多年在大学英语教学实施人文教育,在这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积累,基本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

四是体现了系统性与互动性的完美结合。一方面,《大学英语的人文教育向度》这本著作,对于大学英语实施人文教育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索。在理论基础方面,提出了大学英语实施人文教育的目标、功能和原则;在现状调研方面,深入了解了大学英语教师和大学生对大学英语实施人文教育的看法;在实施资源方面,提出了充分挖掘蕴藏在教材、英文经典文献、网络报刊等中的人文资源的建议;在实施活动方面,提出了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人文精神塑造、第二课堂的人文精神强化、第三课堂的人文精神历练功能,有效运用文化阅读法、理性思维法、情感体验法和对比欣赏法四种方法,有效利用宏观、中观、微观三类环境的对策;在师资建设方面,提出建设具有人文知识、人文情怀、人文品格、人文精神的大学英语师资队伍的策略;在保障机制方面,提出了目标导向、学生主体、过程管理、多元取向的评价体系,着力建立有利于实施人文教育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机制。可以说,基本涵盖了大学英语实施人文教育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该著作又注重大学英语人文教育各系统之间以及系统各要素之间的互动性。在实施环境方面,注重大学英语教学与人才培养的双向互动。本著作的研究,将大学英语教学整体融入高校人文教育的大系统,这样,既实现了高校全方位、全过程培养高素质人才、实施人文教育的目的,也突出了大学英语教学在实施人文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独特地位和特有价值。在实施环节方面,注重实施人文教育与语言教学的有效互动。本著作摒弃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只注重语言教学忽视人文教育的做法,而是将人文教育融入传统大学英语的语言教学过程,使大学英语教学的语言教育功能与人文教育功能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实施特点方面,注重大学生人文教育需求与大学英语人文教育资源挖掘的双向互动。既从大学生成才所需要的人文素养着手,深入挖掘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文教育资源;又从大学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第二课堂等教育教学环节等方面入手,充分考虑到实施人文教育的现实需求。

五是体现了课程性与开放性的完美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到今天,在教学法、教学模式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成就。做好大学英语教学工作,既要立足大学英语课程自身的特点,继承和发扬大学英语教学论的各种基本方法,又要坚持开放的视野,学习借鉴其他学科有益的经验。宋辉的《大学英语的人文教育向度》,基本做到了这一点。一方面,著作沿用了情景教学、交际教学、任务型教学、启发式教学等语言教学法;另一方面,这本专著又努力把教育学、心理学、哲学、文学等其他学科的规律,应用于当前的大学英语教育教学实际,注重把大学英语融入到整个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大环境中,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研究大学英语教学。

总之,本书是一本颇有创新价值和实践意义的专著。当然,金无赤金。该著作在理论上的研究稍有不足之处,针对不同类型学校和不同类型学生的分类指导没有涉及,对一些问题的论述不够深入,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宋辉在今后大学英语的人文教育实践中继续研究和探索。同时,大学英语实施人文教育的研究,是一项宏大的课题,需要各个方面持之以恒的努力,因此也希望大学英语界在这些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为大学英语的科学发展,为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和人文素养的当代大学生做出我们共同的努力。

是为序。

2014年6月于天津


[1] [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35页。

[2] 叶秀山:《中西智慧的贯通——叶秀山中国哲学文化论集》,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13页。

[3] 张中载:《外语教育中的功用主义》,载《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