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早期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对生生不已的大自然有特别的感情与关注。周敦颐为“理学开山”,据记载,其住所的窗前绿草丛生,他却从不剪除;人问之,他回答说:“与自家意思一般。”(《二程遗书》三)所谓“与自家意思一般”,乃是表现了一种思想,即个体的人的生命与其他的自然生命是相通的,同时也体现出一种与生生不已的大自然融为一体的人生胸怀。《二程遗书》载:“观天地生物气象(周茂叔看)。”(同上书,卷六)这一条应为程颢语录,也是程颢对周敦颐“窗前草不除”的解释,即周敦颐是要通过置身在草的无阻碍的生长中体验天地生生不息的气象。
理学的奠基者程颢在青年时代曾从学于周敦颐,他后来说:“昔受学于周茂叔,每令寻仲尼颜子乐处,所乐何事。”(同上书,二上)从此,体会孔子、颜回何以能常保持精神的快乐,成为新儒家精神性的基本要求。程颢自己并没有给出他对这一“孔颜乐处”问题的回答,但他所叙述的另一件事透露出“孔颜乐处”与自然的意趣的关联:“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同上书,卷三)“吟风弄月以归”,也就是“乐”,这种“乐”是体验了孔子“吾与点也”之意而来的。《论语》中记载,孔子曾问及各学生的志向,其中其他人都表示要作管理政事的官员,唯有曾点表示其志向是在大自然的美好风景中歌舞郊游、悠然而得其乐。孔子叹道:“吾与点也。”(《论语·先进》)这显示出,程颢所理解的“孔颜乐处”,乃是一种与大自然密不可分的“曾点之乐”,也因此,他对自然界的动植物怀有特别的乐趣:
明道书窗前有茂草覆砌,或劝之荃,曰:不可,欲常见造物生意。又置盆池畜小鱼数尾,时时观之,或问其故,曰:欲观万物自得意。(《二程遗书》二上)
他自己还说过:“观鸡雏可以识仁。”(同上书,卷三)与他同时的另一位哲学家张载则经常“观驴鸣”,即观看驴子的鸣叫。宋明儒学把动植物与自然界看作宇宙生命、意义的体现,要通过“观物”以体验宇宙的“生意”。而这种自然的生命意向,又和“仁”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所以“生”对宋明儒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周易》的《易传》中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宋明儒学把自然的“生”与道德的“仁”等同齐观,使“生”不仅具有宇宙论的意义,也被视为人类道德原则的根源。程颢说:
万物皆有春意。(同上书,二上)
牟宗三说,此谓“万物处处生机洋溢”。程颢又言:
万物之生意最可观,此“元者善之长也”,斯所谓仁也。人与天地一物也。而人特自小之,何耶?(《二程遗书》十一)
人只为自私,将自家躯壳上头起意,故看得道理小了些。(同上书,二上)
放这身来,都是万物中一例看,大小大快活。
理学把自然的生命意义看成宇宙的本质和道德的根源,这种思想很值得注意。理学同时认为,人与自然万物是“一体”的,正是因为人与自然万物在存在上本来是“一体”的,所以人必须有“万物一体”的精神境界。那种只从人的生理需要、只从人的特殊角度看待自然万物,不过是“自家躯壳上头起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