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专利地图的起源与发展
专利地图(patent map)的起源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最早的专利地图雏形产生于IBM,但其真正的肇兴始于日本。1967年第一份电子化专利地图诞生于日本专利局(Japan Patent Office, JPO),见图1-1。这份地图是关于航空微米测量技术在相关产品功能、特征和设计原理等应用领域上的扩充使用。当时日本企业不断遭遇欧美等国技术壁垒,日本专利局为了保护日本企业的利益而研发了这种可视化的专利分析工具。随后,专利地图的应用逐渐扩展到工业,尤其是一些以技术为基础的大公司。1974年,WIPO举办了Patent Map研讨会,从此专利地图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步推广。
专利地图制作的初衷是显示技术功能性的扩展方式,并通过专利随时间的变化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随着专利地图适用对象的不断扩张,专利地图逐渐在工业上推广开来,尤其是一些较大的以技术为基础的公司。与此同时,专利地图应用目的也日趋多元。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20多年里,日本专利局每年收集和分析每一个主要技术领域的专利信息用以制作专利地图,并将这些地图免费放在网上[2]。仅在新能源技术领域,从1997—1999年,JPO就制作了可充电池、太阳能应用、太阳能电池3个方面的专利地图供企业无偿使用。在通信技术领域,专利地图更是涉及红外线传感和应用、图像识别技术等15个方面[3]。相应地,日本企业普遍建立了专利地图绘制的相关管理制度。如松下公司内部发行《专利地图手册》,向员工普及专利地图基本知识和基本编制程序;并编辑《专利地图实例》,书中汇集了旗下研究所和事业部使用的各种专利地图,用于企业内部咨询和情报交流[4]。
图1-1 日本专利局制作的第一份专利地图
专利地图在韩国的发展十分红火。韩国知识产权局为了协助企业利用专利信息,定期制作热门/重点技术领域的专利地图,放置在官方网站(http://www.patentmap.or.kr)上,供企业免费下载。如为了使移动电话成为一个主要出口项目,韩国知识产权局专门为移动电话专利地图的制作立项。该项目分析了自1983年以来与移动电话相关的专利申请和授权专利,最终在1999年10月20日出版了移动电话的专利地图,并无偿地提供给电信制造商、电信公司、大学、科研机构及其他相关组织,极大地推动了韩国在移动电话领域的领先优势。由于这个典型项目的激励,韩国知识产权局从2000年开始,计划在所有的工业领域制作和推广专利地图。韩国知识产权局还开发了专利地图分析软件(PIAS),置于其官方网站上提供免费下载使用。在韩国知识产权局2003年所作的“韩国专利信息产品及其应用”的报告中,“制作专利地图,开发专利地图分析软件”被总结为自身业务的重要部分[5]。
专利地图在欧美国家的发展一直不温不火。事实上,欧美国家并不强调专利地图这个概念,习惯于把专利地图理解为引证分析图形化的研究成果。他们充分利用了在信息技术,特别是数据挖掘技术领域的优势,将重心放在专利地图分析工具和软件的开发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常用的专利地图工具几乎都是欧美国家的公司或机构研发的,见表1-1。
表1-1 常用专利地图工具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专利地图在中国台湾地区的发展起步较早。通过制作台湾“专利地图”,找出台湾专利的“处女地”及“地雷区”;透过同业间策略联盟及交叉授权,建构台湾智慧财产权“保护网”,已成台湾专利地图应用的经验之谈。比如,网罩的蚀刻技术,1974年经美国BMC公司发明后,大日本印刷(DNP)公司向BMC购买专利权并将其发扬光大。日本相继有日本网版(DNS)、凸版印刷、东芝等四家企业投入生产,并陆续推出LCD Panel生产技术,但一直拒绝向中国台湾进行相关技术转移。为使中国台湾蚀刻技术的研发者能够避开日本设置的专利陷阱,中国台湾学者专门制作了蚀刻技术专利地图。在最近几十年,专利地图在台湾得到了充分的研究和应用。目前,台湾大的研究机构和大学大都有研究人员专门从事专利地图的制作和应用工作。如工业技术研究院下属的每个研究所都有自己的专利地图研究专家。此外,台湾还定期举行各种专利地图在产业上应用的实务研讨会,以提高专利地图的制作和应用水平。如e-patents技术联盟公司举办的“专利分析技术在产业的应用实务研讨会”。
专利地图在中国大陆的发展起步较晚。目前中国大陆对专利地图的系统研究还比较薄弱。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知识产权摩擦也日益增多,自主知识产权问题渐成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国内开始出现基于小规模专利信息的专利地图制作的示范性研究,例如制作国际微流控芯片和激光信息存储等技术领域的专利地图[6][7]。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和高科技企业也相继开启了专利地图的应用项目。国家知识产权局成立了软科学和专利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推动催生了一系列专利地图分析成果。如电力领域发明专利技术现状及趋势分析[8]、北京市重点发展行业专利占有情况调查研究[8]等。2004年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吸取“华为—思科知识产权诉讼”一案中的教训,进行了系统的专利地图研究与制作。现在华为的专利地图已经具体到某一个特定的生产线了[9]。同时,在一些综合性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比如汉之光华,专利地图也赫然位居数据服务项目之列。尽管专利地图在我国的应用已初见成效,但是系统化研究和利用专利地图,特别是针对整个行业制作专利地图的工作尚未充分开展。
专利地图常用于竞争主体(国家地区、科研机构、公司企业等)之间的技术动态监测,是指导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新企业进行专利战略布局和专利技术研发的有效手段。当前,我国正经历“创新驱动、结构转型”的艰难变革,一些行业正陷于国外知识产权战略的包围之中而进退维谷。因此,充分利用专利地图技术搜集、整理和分析所处行业的专利信息,揭示其中暗含的竞争对手的“专利陷阱”、识别国内企业的技术软肋、明晰专利技术的竞争格局、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应对策略,将助推我国企业摆脱知识产权困境、实现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