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总结
研究设计的好坏决定了研究问题是否能正确和有效地被回答,更决定了一个研究质量的好坏。基本上,研究设计以回答研究问题和控制变异数为主要目的。根据研究问题的形式、研究的类型(量化、质性和质量并用研究)、研究的时间类型、研究分析单位的层次性、研究目标、关系或因果关系探讨和影响或影响机制探讨等七个因素,选择最有效的回答研究问题的研究方式和最有效的控制变异数的研究设计的形式。这七个因素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因素,而是彼此之间有所关联的因素。因此,研究者在决定研究设计之前,要针对这七个因素,反复思考,再决定选择质性研究、量化研究或质量并用研究,及比较详细的研究设计内容,并着手计划书的撰写,以便申请研究计划的相关审查。
在研究者选定研究类型、进行研究设计时,研究者应该尽其所能,在研究计划规划阶段做通盘的考虑。研究计划规划阶段的设计愈仔细,愈完整,愈能避免研究进行中问题。研究进行之前的研究设计愈能针对研究问题的回答,研究就愈能有效地达成研究目标。研究者应该避免研究进行中大幅度修改研究设计,以减少研究人力、物力的浪费和研究问题无法有效回答的问题。
综合言之,研究设计进行之前,最好的方式是研究者能先大略提出拟要回答的研究问题,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综合考虑上述七个因素的特征,再决定较为明确的研究设计。若选择了量化研究,就再根据量化研究的研究设计内容进行细部规划;若选择了质性研究,也要再进一步确认要采用哪一种理论典范的研究方式。若是决定采用质量并用研究,也需要进一步决定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进行的时间顺序性(平行设计或序列设计)和研究阶段性(一阶段或多阶段)的安排方式。
不论是哪种研究类型,其研究设计的内容有共通的部分,也有特殊的部分。研究设计共通的部分,包括拟回答的研究问题、主要的理论观点、研究假设的提出(如果需要)、研究对象的决定和研究样本的选择与安排、研究进行方式和时间安排、研究资料收集方法、工具和操作、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的分析和诠释。不过,量化研究的研究设计特别强调控制变异数的研究设计方式,包括以实验设计的方式达成极大化焦点变项(实验变项)变异数、控制干扰变项和极小化误差变异数的不同方法;或是强调非实验性观察研究之影响机制或影响效果的研究设计方式。非实验的观察研究的焦点变项之影响效果估计,则需要特别注意影响效果估计所可能存在的估计偏误,或采取反事实因果推论的必要程序,如倾向几率值配对法的使用,以减少估计偏误。
质性研究的研究设计和量化研究最大的不同是不以验证研究假设为目标,而是着重于在理论脉络下,对被研究者的生活、行为、次文化和文化的深度理解和理论解释之研究设计。而质量并用研究是以结合验证研究假设与深度理解被研究者的生活、事件的过程或现象关系结构的双重目标为研究设计考量,但是执行质量并用研究的投入成本高,同时也要求熟悉不同研究方法。
基本上,量化研究、质性研究和质量并用研究,没有哪一种类型比较好或比较不好的问题,研究者需要考虑的是基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不同,所选择的研究实践的方式不同,研究设计需要再根据研究的类型加以调整。此外,社会科学有相当多的观察研究,其研究问题是无法以实验法来进行因果效应的推论的,研究者需要进行“反事实因果推论”,以达到因果效应的推论。在反事实因果架构下,“倾向几率值配对法”是非实验之观察研究因果效应推估中,降低估计偏误的重要方法之一。最后,研究重点是在“影响因素”的探讨,还是“影响机制”的分析,需要有所区辨,然后采用不同的研究设计规划。适当和良好的研究设计是达成研究问题回答的必要手段,研究者需要熟悉各种研究理论典范和研究方法,掌握共通的研究设计和特殊的研究设计内容,周详且完整地完成研究计划书,进而根据研究计划书执行并完成研究,回答研究问题。
量化研究对许多研究问题的回答,有许多不同的研究设计方式之采用,以期达到研究问题有效的回答。但是,量化研究并不是绝对完美无缺,毫无估计偏误可言。研究者必须了解任何科学研究方法的使用,都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局限性(limitation)。譬如,若量化研究的焦点变项受到不可观察到或未测量到的共变项之影响,则即使研究者已经采用了反事实估计架构下的倾向几率值配对法,仍然无法避免它所存在的估计偏误。不过,也不能因为量化研究有其研究的局限性,而完全抹杀量化研究的科学性价值。同样地,质性研究和质量并用研究也各有其理论建构价值和研究结论的局限性。研究者不需要因为不同的研究类型之不同价值和局限性,而忽视各类型研究对理论建构与问题解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反而是需要对每一种研究类型和其研究设计内容有深度的掌握,视研究问题的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以对不同的理论建构和问题解决做出各自特有的科学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