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历史、现实、挑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重现:历史文本中的魏士毅

我们将记录、评论魏士毅殉难的各种不同文本,包括档案、报刊媒体、挽联、碑刻、回忆录以及纪念文章等,置于具体历史语境中进行解读,魏士毅的形象便得以重现了。

(一)回忆性文章——新女性魏士毅的生命历程书写

魏士毅生命历程的呈现有赖于亲人(妹魏士如)、同学的回忆。魏士毅,原名魏士娟,1904年出生于天津一个开明的商人家庭,其父重视子女教育。自幼聪慧的她先后就学于天津普育小学、官立第十小学、严氏女学,于1923年考入北京燕京大学预科,次年升入数学系。魏士毅的勤奋好学给老师、同学留下深刻印象,“经常为了钻研课题,废寝忘食”天津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愿后死者长毋忘——纪念“三一八”运动死难烈士魏士毅专辑》,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第4页。;同时注重体育锻炼,喜欢球类运动,“竟以排球健将闻于女校”天津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愿后死者长毋忘——纪念“三一八”运动死难烈士魏士毅专辑》,第4页。

魏士毅在女性解放和风俗革新方面,展现了新女性的勇气。她“常和同学一起谈论女子解放的事”天津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愿后死者长毋忘——纪念“三一八”运动死难烈士魏士毅专辑》,第10~11页。,不仅自己剪发,还趁春节回家之际给妹妹也剪了短发,甚至要求“废除家中‘忌人’的陋俗,大胆邀同学回家过年”天津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愿后死者长毋忘——纪念“三一八”运动死难烈士魏士毅专辑》,第10~11页。

热心国事、积极参加爱国运动是魏士毅作为新女性的又一特质。早在天津时,魏士毅便投身五四运动,到燕京大学后更是踊跃加入到爱国运动中。她曾多次对同学、朋友讲“一个人是应当爱国的”孙敦恒等编《三一八运动资料》,第259页。,还提出学生监督政府的主张,并视其为学生爱国的途径,“我们生为女子,虽不能掷笔从戎,以保卫国家,但我们已能受到高等教育,在四面八方由我们学生们监督一下政府当局,不让他们随便签字做出丧失国权的事总是可以的。这可视为学生爱国的途径之一”天津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愿后死者长毋忘——纪念“三一八”运动死难烈士魏士毅专辑》,第16页。。就在“三一八”惨案发生当天,有同学善意劝止病中的魏士毅好好养病。然而,坚持“爱国人人有责,不能不去”天津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愿后死者长毋忘——纪念“三一八”运动死难烈士魏士毅专辑》,第11页。的她仍抱病参加集会游行,最终不幸殉难,年仅23岁。

(二)档案及报刊媒体——魏士毅殉难、追悼的文本呈现

1986年《北京档案史料》披露了部分“三一八”惨案死伤情况档案。从中可知,惨案第二天北京地检厅所做的检验尸身报告简要记录了魏士毅殉难的情形,“十二号女尸魏士毅,年二十余岁,因尖刀扎伤身死”《有关“三·一八”惨案死伤情况的档案》,《北京档案史料》1986年第1期。;3月27日的《京师警察厅关于死伤人口调查给内务部的报告稿》《有关“三·一八”惨案死伤情况的档案》,《北京档案史料》1986年第1期。中,对魏士毅的记录则较为详明(见表1)。

表1 有关魏士毅殉难状况记录

资料来源:《有关“三·一八”惨案死伤情况的档案》,《北京档案史料》1986年第1期。

上述档案对魏士毅殉难状况的记载不尽一致,究竟是“因尖刀扎伤身死”,还是“腹部受弹伤身死”,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不过,书写者的官方立场和档案的特质,为魏士毅作为女志士身死于爱国行动中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一度被媒体争相报道、评论,有关魏士毅的报道也不时现于报端。邵飘萍主持的《京报》在惨案第二天便登载了魏士毅殉难的消息;24日刊出魏士毅殉难的惨状——“遍体鲜血,惨不忍睹,但双目圆睁”《北京各界在北大三院开死难烈士追悼大会》,1926年3月24日《京报》。。26日,著名报人成舍我主办的《世界画报》出版“三一八惨案特刊”,刊出魏士毅的遗照。在报道、追悼、纪念魏士毅的过程中,燕京大学校刊——《燕大周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传媒作用。《燕大周刊》刊发《魏士毅烈士遇难详情》一文,详细记录了魏士毅罹难经过:

 

女士……倏地从马棚中逃出,逃到外院东门口,门际的群众已将大门堵住,男同学王致谦君便拉住魏女士,拟将她举出去,而她却突然脱去,反向里跑,这时她已经受伤了,据说魏女士的同屋李佩光女士,曾拼命拉她出去,而她已不能动转,婉语李女士速自逃生,不必顾她。魏女士乃向李女士摇头,大约表示将死之意……此时卫兵见魏女士奄奄一息,继之一刺刀,呜呼,女士死亦惨矣!《魏士毅烈士遇难详情》,《燕大周刊》“三一八周年纪念号”,1927年3月18日第112期。

 

从上述文字可知,时已受伤的魏士毅表现出视死如归的勇气。《燕大周刊》对魏士毅死状之惨描述道:“魏女士……身有二弹孔,一弹自胸入由背穿出,又一刺刀穿胸,死状极惨。”姜公伟:《燕大自惨变来三日记》,《燕大周刊》第93~94期。这无疑给《燕大周刊》主要读者群——燕京大学师生以强烈的震撼。

燕京大学校方在惨案当天下午,派人认领回魏士毅的尸体,并在次日为其举行追悼仪式。《燕大周刊》“追悼魏士毅女士号”追踪了追悼会全程:

 

首由主礼官刘廷芳院长引导秉白烛之赞礼员八人(男校四人,女校四人,皆为魏女士之同级生)入堂宣慰。继静默数分钟,随即奏乐,由女校同学代表张光禄女士宣读诔词……次由宗教学院代表富君汝培读祷文,魏女士同班(即一九二六班)唱挽歌,徐琼英女士述说魏女士之历史,男校同校代表董君绍明致唁词,燕大天津同乡会代表姜君允长读祭文……复次为女校歌咏队之挽歌,男女两校校务长致哀辞,司徒校长致哀辞,魏女士家族代表致谢辞,全校圣歌队之圣城歌,主礼官祝福,最后由会众唱圣歌而散。齐君植燊并为魏女士灵柩摄影纪念。姜公伟:《燕大自惨变来三日记》,《燕大周刊》第93~94期。

 

3月20日,燕大校方又专门为魏士毅举行了厝仪,遗体暂时移至崇文门外法华寺。《燕大周刊》记者报道称:

 

三月二十日(星期六),天已晴,惟觉风寒刺骨。今日为举行魏女士厝仪之日,记者于九时半之女校,则见一切仪仗等事已预备安妥。不久男校同学前来送殡者甚众。起柩前有数同学为灵柩摄影,天津同乡会全体会员并与灵柩合摄影,留为永久纪念。时魏女士之母到校,扶棺痛哭,全校同学皆为之挥泪。至十时遂起棺,首由音乐队导领,次为男同学,亲为执绋,再次为女校同学,女士之男女同班生,女教职员,后为同乡会人员,灵柩前为家族。蔓延约一里许,气象极严肃。至下午一时半,柩至崇外法华寺暂厝,同学等与灵柩行辞毕礼,相与拭泪而散。记者又逗留半小时,齐君为女士之家族摄一影。及灵柩安放于大殿旁东空房内,始归校,已三旬钟矣。姜公伟:《燕大自惨变来三日记》,《燕大周刊》第93~94期。

 

其间亲人“扶棺痛哭”,全校同学“挥泪送灵”等细节,烘托出亲友对魏士毅殉难的悲痛之情。报道还借用恶劣天气衬托追悼会的悲凉气氛,“三月十九日(星期五),是日大雪,天寒异常,空中愁云四布”姜公伟:《燕大自惨变来三日记》,《燕大周刊》第93~94期。。此后两年,《燕大周刊》分别刊出“‘三一八’周年纪念号”和“‘三一八’二周年纪念刊”,刊载各种纪念魏士毅的文章、诗词等。

魏士毅的家乡——天津的报刊媒体同样关注着这位身先士卒的女志士。1926年11月,魏士毅的灵柩被护送回天津,24日天津各界人士为魏士毅举行隆重殡礼。《大公报》报道:“昨日下午,魏宅为女士举行殡礼,男女来宾甚多,仪仗中之挽联花圈,一望无涯,其中尤以北京所赠之匾亭四座,尤为壮观。沿途摄影者颇多,挽联中词句沉痛动人。”《天津为魏士毅举行殡礼》,1926年11月25日《大公报》。向以大胆抨击时政的《大公报》,对魏士毅殡礼的报道同样体现了不畏强权、秉笔直书的风格。同年12月8日,以图片见长的《北洋画报》不仅刊文《记魏士毅女士》报道其生平,更是刊登魏士毅及其在天津纪念碑的照片,将她的形象置于画报读者及公众面前,为后人留下宝贵记忆。

(三)悼词、祭文、挽联、碑刻、诗文——爱国女志士形象的塑造

悼词、祭文、挽联等是缅怀逝者的重要文本,凭借纪念魏士毅的各种文本,一个爱国女志士的形象逐渐清晰起来。

魏士毅追悼会上,诔词由燕京大学女校学生代表张光禄宣读:

 

民国肇建,十有五年。阅墙御侮,互起烽烟。生民涂炭,朝不保夕。哀我孑遗,颠困流离。学子呼号,恐后争先。努力奋斗,誓摧强权。为国捐躯,死亡相继。吾校义烈,魏君士毅,热心国事,愤然前驱。夙本羸弱,发生不虞,竟以身殉!芳魂渺寂,同学悲痛,群相悼惜。香花供奉,方型共仰。魂而有知,来格来享。哀哉尚飨。姜公伟:《燕大自惨变来三日记》,《燕大周刊》第93~94期。

 

作者借助传统书写形式和词句,展现魏士毅的爱国情怀,赞叹魏士毅为“吾校义烈”。

燕京大学天津同乡会代表姜公伟宣读祭文:

 

维民国十五年三月十九日,同人等谨以清酌庶馐致祭于士毅女士之灵前曰:呜呼,女士竟弃同乡兄弟姊妹而长逝矣!溯自十二年夏就学燕大女校预科,品性纯良,成绩优异。在校三载,凡学校事业,社会服务,无不赖以扶持。同乡等深知女士毅力才能超众,故公举女士充天津同乡会会长,经营计划,措置裕如。本月十八日京师学商各界,因八国通牒,侵犯主权,出而抵抗。女士奋身前往院府,当场被击殒命。惨不忍闻。嗟呼!女士素具爱国热诚,对于时局诸项问题,动以牺牲救国为念。今女士撒手而去,夫复何言!而同乡等痛国事之不可为力,悼女士之溘然长逝,更念及罹祸之惨苦,能不悲哉!呜呼,尚飨。燕大天津同乡会公祝。姜公伟:《燕大自惨变来三日记》,《燕大周刊》第93~94期。

 

作者着重抒发对于失去魏士毅这样一位素具爱国热诚、以牺牲救国为念的同乡的痛惜与悲愤之情。

据不完全统计,追悼会现场悼念魏士毅的挽联和匾额共有56幅之多。据天津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愿后死者长毋忘——纪念“三一八”运动死难烈士魏士毅专辑》统计。悲痛、惋惜之余,共同的宗旨有以下两方面:一是赞誉魏士毅以身殉国的壮举。如北京孙文主义学会敬挽:“女士虽死,精神犹存!”天津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愿后死者长毋忘——纪念“三一八”运动死难烈士魏士毅专辑》,第100页。同乡穆祥淑、曹世贺、章文佩联名书写:“为国而殇无愧鬓眉巾帼,舍生取义足增泉址光荣。”天津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愿后死者长毋忘——纪念“三一八”运动死难烈士魏士毅专辑》,第104页。宗兄魏士珍礼赞小妹:“英雄巾帼惨死芳名标史乘,宏才娣妹舍生凛烈报国家。”天津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愿后死者长毋忘——纪念“三一八”运动死难烈士魏士毅专辑》,第108页。二是张扬魏士毅作为烈士的榜样作用。如北京学生总会呼吁:“仁者得仁烈士死矣,国民救国我辈勉之。”天津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愿后死者长毋忘——纪念“三一八”运动死难烈士魏士毅专辑》,第100页。燕京大学本科一年级全体男女学生强调:“女史生时数载为救中国为抗外侮真正生死不顾,时时刻刻底领导着我们鼓励着我们;女史死后诸位女校同学男校同学应该团结起来,诚诚实实底冒险的生活改造的生活。”天津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愿后死者长毋忘——纪念“三一八”运动死难烈士魏士毅专辑》,第102页。魏士毅殉难的意涵被不断升华和放大,“爱国女志士”的形象跃然纸上。

立碑是纪念逝者、希冀其永垂不朽的重要方式。魏士毅殉难后不久,燕大校方及学生自治会即商讨竖立纪念碑一事,司徒雷登甚为支持。1927年3月“三一八”惨案一周年之际,燕京大学师生在校园内竖起“魏士毅烈士纪念碑”。碑铭如下:

 

魏士毅女士直隶天津人,燕京大学本科二年级生,劬学励志,性不容恶,常慨然以改革习俗为己任。民国十五年三月十八日,北京各学校学生为八国通牒事参加国民大会,至国务院请愿,女士与焉,遂罹于难,时年二十有三岁。女士既死难,同人敛其遗骸,谋公葬于校地。以其亲属弗欲,遂不果。越年乃立斯石用申景慕且为铭曰:国有巨蠹政不纲,城狐社鼠争跳梁,公门喋血歼我良,牺牲小己终取偿,北斗无酒南箕扬,民心向背关兴亡,愿后死者长毋忘。天津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愿后死者长毋忘——纪念“三一八”运动死难烈士魏士毅专辑》,插页。

 

碑文不仅追忆了魏士毅生平及后事,并警示后人牢记女志士爱国壮举,“愿后死者长毋忘”。如今,这座纪念碑仍矗立在北京大学校园里。

1929年3月18日“三一八”惨案三周年之时,北平各界人士联合在圆明园旧址竖立起“魏士毅烈士纪念碑”。同年,北平特别市政府又在天津市河北区中山公园竖立“魏士毅女士纪念碑”,碑文如下:

 

女士河北省天津人,邑绅魏哲生先生长女,年二十有三,肄业燕京大学。本科二年级时,以八国干涉大沽口事,国人奋起力争,至国务院请愿,女士激于正义,竟以身殉,实民国十五年三月十八日也。学校既为追悼建碑,十八年北平市政府复奉明令,于其生地立此真珉,表彰遗烈,并恤其家。天津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愿后死者长毋忘——纪念“三一八”运动死难烈士魏士毅专辑》,第11页。

 

魏士毅祖籍天津,生前是燕京大学的学生,因此在北京和天津竖立纪念碑,充分注意地缘因素,表达了立碑者的态度和立场。

诗文对于爱国女志士情怀的抒发显然着力强调动员作用,激励青年学生奋进前行。魏士毅同乡焦承志写道:“魏女士的牺牲……给了中华民众以无上的刺激。……女士的殉难虽然可痛,但民众应当感谢她替我们开了一条血的路。我们若是真正追随她英武地前进,才能使女士及一切殉难的人瞑目……”焦承志:《追悼魏士毅女士》,《燕大周刊》1926年3月27日第94、95期。斌则借魏士毅之口呼吁青年:“兄弟姊妹啊!……若有人说我是为国忘身,见义勇为呢——我也就很不谦逊的作你们的奋斗先驱者……你们奋斗去罢!勿灰心!勿悲观!要坚决!要努力!接续前进,打破一切的压迫束缚,实现我们的理想!”斌:《赴“三一八”纪念会以后》,《燕大周刊》“三一八周年纪念号”,1927年3月18日第112期。

魏士毅身为女性,其殉难更被赋予鼓舞妇女争取自身解放与融入民族解放的意义。逸芬女士在《“三一八”与中国妇女》一文中指出:“中国妇女为反抗帝国主义者与军阀而牺牲于白色恐怖之下者最初就是一九二六年的‘三一八’惨案的牺牲者,同学魏士毅女士就是其中牺牲的一个。……‘三一八’是我们女子参加过的一次争斗,现在中国的局面,完全在白色恐怖之下,南北军阀,一致的反动,我们应该继续着以往反抗恶势力的精神来奋斗。”逸芬:《“三一八”与中国妇女》,《燕大周刊》“三一八二周年纪念刊”,1928年3月18日。

1928年“三一八”两周年之际,蓉孙献词赞扬魏士毅的功勋:“富贵荣华过眼空,立名不朽古今同;为吾民众争权利,误中奸谋殒玉躬。嘉壮志,仰高风,那知巾帼有英雄。音容已远碑巍在,凭吊歌声绕碧空。”蓉孙:《鹧鸪天·吊“三一八”死难者魏女士》,《燕大周刊》“三一八二周年纪念刊”,1928年3月18日。范日新为魏士毅校友,1986年“三一八”六十周年之际赋诗以慰先烈:“谁忍家贼揖外盗,北京游行唤国魂。曾羡秋瑾振聋聩,津门女杰步后尘。狞笑屠夫成垃圾,洒血两党丰碑存。拯救中华赖先贤,四化建设望后人。”天津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愿后死者长毋忘——纪念“三一八”运动死难烈士魏士毅专辑》,第19页。当年的热血青年已成垂暮老者,饱含历史风霜的文字,不仅是对女志士的怀念,而且对推动今天青年一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自康梁维新以来,妇女解放兴起、发展于近代中国社会,魏士毅个案所反映的恰恰是经历了五四新文化洗礼之后,女性参与国家民族解放事业,并将自身解放融入国家民族解放的趋势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