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现状
粮食主产区是我国商品粮生产的核心区域,在国家粮食生产的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对确保国内粮食供求的基本平衡以及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具有决定性作用。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推进,主要粮食品种向优势产区集中,主产区在粮食生产上已经具有明显的优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般以粮食总产量为表征变量,而粮食单产和人均粮食产量是由粮食总产量派生的两个指标,能够更好地反映出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状况。
一 粮食总产量
如图2-1所示,1980~201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和粮食主产区粮食总产量均呈现波动性的上升趋势,并且粮食产量波动的增减方向基本一致,可见全国粮食产量受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的影响很大。我国粮食总产量由1980年的32055.5万吨上升为2010年的54647.7万吨,增长了70.5%,并且从2003年开始到201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了难得的八连增;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粮食总产量由1980年的21350.7万吨,上升为2010年的41591.99万吨,增长了94.8%,可见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增长速度要比全国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快得多,而我国粮食总产量的提高也主要得益于粮食主产区,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对我国粮食总产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1980~2010年,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基本在66%以上,其中只有1980~1985年和1989年、1991年,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没有超过70%,其余年份都超过70%,2010年比重高达76.1%,可见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占主导地位,为我国的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图2-1 1980~2010年全国、粮食主产区及非粮食主产区粮食总产量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13个粮食主产区省份统计年鉴。
二 粮食单产
如图2-2所示,1980~2010年,全国粮食单产和粮食主产区粮食单产都呈现波动性增长趋势,并且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单产增长趋势略高于全国粮食单产的全国粮食单产趋势。全国粮食单产量从1980年的2734.3公斤/公顷增加到2010年的4973.6公斤/公顷,增长了81.9%;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单产由1980年的2756.7公斤/公顷,增加到2010年的5125.35公斤/公顷,增长了85.9%,增长率高于全国粮食单产增长率。从1990年开始,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单产突破4000公斤/公顷,到2010年高达5125.35公斤/公顷。可见,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单产增长速度较快。由图2-2可知,全国粮食单产从1992年开始超过4000公斤/公顷,并且1980~2010年每一年都低于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单产量。非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单产情况也呈波动式增长趋势,但是增长率明显低于主产区粮食单产增长率。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增长迅速,对全国的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图2-2 1980~2010年全国、粮食主产区及非粮食主产区粮食单产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13个粮食主产区省份统计年鉴。
三 人均粮食产量
如图2-3所示,1980~2010年,全国和粮食主产区人均粮食产量均呈现波动性增长,但是增长缓慢。从1983年开始到2005年,我国粮食主产区人均粮食产量突破400公斤/人,其中1996年高达500.3公斤/人,2006~2010年5年间我国粮食主产区人均粮食产量都突破500公斤/人,2008年高达523.8公斤/人。全国人均粮食产量除了个别年份超过400公斤/人,其他年份基本停留在300~400公斤/人,可见我国的人均粮食产量有待于进一步增长。非粮食主产区的人均粮食产量也呈波动式增长,并且增长趋势明显低于粮食主产区增长趋势。从图2-3可以看出,30年间非粮食主产区人均粮食产量没有突破300公斤/人,基本停留在200~300公斤/人,2007年达到最低水平,为206.46公斤/人。随着我国人口规模的进一步增大,我国人均粮食生产更显严峻,而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更是任重而道远。可以说,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对全国人均粮食产量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图2-3 1980~2010年全国、粮食主产区及非粮食主产区人均粮食产量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13个粮食主产区省份统计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