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世界的中央:古代中国的天下观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t1

双凤朝阳

“所有的时间问题,说到底都是空间问题”——我相信这样的说法。因为,对于“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那样宏大的命题,这句话更像地下车库里的箭头,让人实实在在地感到出口的存在。

最佩服当年没有手表的农民,他们看一眼太阳就能说出现在是几点钟。先祖的原始时间概念,想必是来自空间。人类认识了空间,才找到了自身的存在。而人类对空间的认识与占有,亦最适用那个著名的句式——“这就是历史,这就有几千年的文明史”。

1953年,西安人在城外兴建电厂时,无意间触到了黄河文明的重要神经——半坡遗址;20年后,人们又发现了长江文明的重要遗址——河姆渡。南北两个文化遗址完整地保存着6000多年前的黄河人与长江人运用的符号和图画。我倾向于“符号不是文字”,但我愿意相信“符号与图画是文字的前生”。至少,它透露了先人的生活信息。

比如在浙江,我看到的河姆渡出土的6000多年前的“双凤带日”“双凤朝阳”等骨器(见图1.3),其刻画清晰意思明确的图纹都表达了明确的朝向——日。那应该是先人最初的方向感和最为神圣的生存方位。如果地平线是秤杆,那太阳就是定盘星。以天定地是先人探索自然法则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

图1.3 上为河姆渡骨匕上的双凤带日图。下为河姆渡蝶形骨器上的双凤朝阳图

陶器在收藏界是不值钱的,但有了图案,意义就大不一样。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出土一个新石器时期的陶罐,上刻有“日、月、山”三个图形合一的符号,它不仅是古人的信仰表达,也是对环境认识的一种概括。

三国时的魏国术士管辂,在其所著《管氏地理指蒙》中,特别强调天象与山岳的关系:“天尊地卑,其势甚悬,山岳乌乎而配天?盖日月星辰光芒经纬之著,皆精积于黄壤,而象发于苍渊。”在古代的堪舆家看来,天尊地卑,地上火水石土与天上的日月星辰的气脉经络是相通的,所以有“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的说法。

古文献都说“殷人尚鬼”,其实,不仅在殷人那里,在此前与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日、月、星,都是我们的先人要拜的神。因而,“日、月、星”是甲骨刻辞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时空字词,每个字至少出现过1500多次。细观问卜之道,就会发现商人为后人留下不少关于空间的可贵探索。因此,我们有必要把古书中出现的日、月、星,都看作是古人的最为重要的方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