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河南发展报告(2012~2016)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创造“对外开放靠蓝天”的新模式

1.发展思路不断深化

2007年10月,为加快郑州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河南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郑州航空港区。2010年3月,河南省启动规模空前的河南省发展战略研究,并逐步聚焦中原经济区。201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在郑州机场正式设立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2010年11月,中共河南省委八届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并正式将其纳入河南省“十二五”规划。2011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将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2011年9月,《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 32号)出台,标志着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2012年11月,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其中,第十章第五节,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提出以郑州航空港为主体,以综合保税区和关联产业园区为载体,以综合交通枢纽为依托,以发展航空货运为突破口,加强政策支持,深化改革创新,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大力发展航空物流、航空偏好型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建设全球网购商品集散分拨中心,不断拓展产业链,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的航空港经济集聚区,成为生态、智慧、和谐宜居的现代航空都市和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区域。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河南开始探索依托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推动内陆地区开放发展的新路子。

河南省成立郑州航空港区,期望通过航空发展,寻求对外开放之路。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的批复,是国务院面对2011年国际航空货运量突破全球货运总量的1%,航空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的特殊历史机遇,为中原人民送来的国际化发展红利。河南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举全省之力,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过程中,大胆探索,大胆试验,招商引资,招商引智,招商引才,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突飞猛进,彻底改变了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开放型经济发展困难的局面。

2.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成效显著

作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航空港2013年和2014年货运增长速度居全国大型机场第一位,2014年客运增速居全国大型机场第一位。客货运的快速增长,使航空枢纽对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2014年9月,国际民航组织航空货运发展论坛在郑州举行,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主席贝纳德·阿留在论坛上称郑州机场是“世界货运增长最快的机场”。2014年,郑州机场国际和地区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82%,占货邮总量的55%,国际和地区货邮量已超过国内货邮量,全货机承运的货邮量已占主导地位。截至2015年底,郑州机场口岸出入境人数突破120万人次大关。郑州机场口岸出入境流量连续8年保持年均50%的增幅,增幅位居全国空港口岸前列。UPS、FedEx、南航、东航等货运航空公司均已入驻。郑州机场开通国际货运航线数量占中部地区九成左右,成为中部地区唯一获批开展国际快件业务的机场。

2014年6月27日,“郑州—卢森堡”国际货运“双枢纽”航线开通运营,郑州机场迎来首个国际货运航空基地公司,至年底货运量突破1万吨。2015年11月23日,卢货航已累计执飞航班438班,为郑州机场贡献货运吞吐量5万吨,至年底突破6万吨。2016年6月15日,在上海举办的2016年中国航空货运博览会上,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空公司负责人宣布,卢森堡与郑州两大枢纽通航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其货物运输量突破10万吨。这与2015年11月卢森堡货航宣布两大枢纽间货物运输量突破5万吨仅相隔7个月的时间。由于货运快速增长,对中欧航空货运影响较大,“郑州价格”成为中欧间国际航空货物运价的重要风向标。同类似卢森堡这样的高端国际货运航空公司合作,支撑了郑州国际航空枢纽的快速发展。郑州—卢森堡“双枢纽”货运航线的开通与高效运行,加速了郑州国际航空枢纽全球货运网络布局,成为中欧之间引人注目的“空中丝绸之路”。2015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进出口总值483.3亿美元,约占郑州市进出口总额的85.0%,占河南省进出口总额的67.4%,成为名副其实的内陆开放高地。伴随着2015年底郑州机场二期工程投入使用,郑州航空港客货运输能力大幅度提升。

至2016年底,在郑州机场运营客运业务的航空公司达41家,其中国内航空公司32家,国际航空公司9家;开通客运航线186条,其中包括25条国际地区航线;客运通航城市86个,其中包括19个国际城市。开通全货运国际航线34条,居全国内陆第一,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航线网络。郑州机场运营的货航公司、货机航班量和通航城市均居全球大型机场第四位,在全球前20位的货运枢纽机场已开通15个航点。2016年,郑州航空港旅客吞吐量达到2076万人次,同比增长20%,跻身国内机场第15位;货邮吞吐量达到45.7万吨,同比增长13.4%,排名全国第7位,中部第1位,客货运输量均创历史新高(见表1)。2010~2016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的货物运输量从8.58万吨增长至45.7万吨,增长迅速,成为中国第七大航空货运枢纽。郑州机场分别完成国际地区客货运吞吐量126.58万人次和7.5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69%和20.93%,国际业务得到持续快速拓展。

表1 郑州航空港2011年以来客货运输发展情况

注:本表数据由笔者根据有关资料整理。

2017年6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卢森堡首相贝泰尔时指出:要提高两国务实合作质量,扩大优势,挖掘潜力,把金融等传统领域合作做大做强,加快培育航空运输、高新技术、绿色经济等新的合作增长点,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要深化双方在“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内金融和产能等合作,中方支持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要加强文化、教育、体育等人文交流,提高人员往来便利化水平。习近平的重要讲话,为郑州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指明了方向,将促进郑州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迈向新的高度。

3.开放口岸建设全面铺开

经过近几年持续努力,郑州已经先后获批建设食用水生动物进口指定口岸、冰鲜水产品进口指定口岸、进口水果指定口岸、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进口澳洲活牛指定口岸、邮政转运口岸、进境粮食指定口岸等八类指定口岸。国家十类功能性指定口岸中,郑州已占其中八类,剩下的进口植物苗木花卉指定口岸及进口药品指定口岸也已在申建之中。目前,河南已成为中西部省份中获批功能性口岸数量最多的省份。郑州航空、铁路“双枢纽口岸”建设扎实推进,中欧班列(郑州)保持先进水平。河南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全年累计进口肉类5.88万吨、货值约1.2亿美元,业务量在全国内陆口岸排名第一;截至11月底,累计进口水果7000吨,是2014年、2015年两年进口量的总和;郑州国际邮件经转口岸进出口邮件1029.8万件,同比增长113%。中欧班列(郑州)实现多口岸出境、多线路运营及高频往返均衡常态化开行,业绩突飞猛进(见表2),综合竞争力在中欧班列中持续保持前列。境内境外双枢纽和沿途多点集疏格局形成,“东联西进”覆盖辐射范围持续扩大,网络遍布欧盟和俄罗斯及中亚地区22个国家112个城市。随着这些指定口岸功能的进一步完善与发挥更大作用,以及郑州开通越来越多的国际航空货运航线,中欧班列(郑州)开行周期进一步缩短,依托郑州航空港国际枢纽的“空中丝绸之路”和依托中欧班列(郑州)的“陆上丝绸之路”将在促进河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支撑作用。

表2 中欧班列(郑州)运行业绩增长情况

注:本表数据由笔者根据有关数据整理。

4.跨境电子商务优势凸显

2012年8月,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方案获批;2013年7月,郑州试点率先开展业务测试;2013年12月,郑州试点信息化平台率先上线;2015年3月2日,郑州试点在全国率先突破单日放量100万单;2015年8月3日,郑州试点在全国率先突破双日200万单。2015年11月27日,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正式通过国家验收。郑州试点业务单量是全国其余6家试点的总和,纳税额、参与企业数量等综合指标也居全国首位。郑州试点业务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各项工作水平遥遥领先于全国其他试点城市。验收组称赞:“郑州试点项目创新性强,是全国复制推广最成熟的模式。”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郑州试点在政策、机制、模式方面勇于创新、先行先试。郑州在全国首创了“电子商务+保税中心+行邮监管(海关代码1210)”的跨境电商保税通关模式,跨境电商政策、交易规范和产业、物流发展创新成效显著,多项指标在试点城市处于领先地位。2016年1月,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5月,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在郑州召开,意味着试验区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将建成服务全省的跨境电商通关服务平台。2016年12月16日,中国(河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2016版)上线运行,实现了货物“秒申报”“秒通关”,为跨境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奠定了技术与管理基础,已经创造出秒通关500单的优异业绩。跨境电子商务的持续快速发展,为全省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参与国际分工体系搭建了新平台,提供了新机遇。至2016年底,业务量已突破8000万单,居全国第一。其中,进口5352.22万单,同比增长18.89%;出口2938.08万单,同比增长488.07%。征收关税6.32亿元,同比增长440.17%;征收地税1.63亿元,同比增长66.33%。其中,出口量的快速攀升,为河南各类出口产品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提供了新的高效路径。

5.开放型经济发展创造出新模式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产业从无到有,发展迅速。其中,高端制造业发展强劲,已形成了从手机研发、整机制造、配件生产、软件开发与产品设计、手机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先后引进和集聚了富士康、酷派、天宇、创维等159家智能手机整机或者配套企业。2016年生产智能手机2.58亿部,占全球供货量13.6亿部的18.97%,成为全球著名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之一。临空服务业发展快捷,率先获批国际城市航空快件总包直封权,郑州至纽约、莫斯科、伦敦等13个国际城市的快件可“当日寄出、次日递达”;新郑综合保税区成为“自产内销货物返区维修”全国10个试点之一,开通了卡车航班或海关监管卡车。开通中部首家快件监管中心,获批开展保税货物结转试点,开通至北京、上海、重庆等13个主要城市的“卡车航班”。

在郑州航空港带动下,“十二五”期间,河南省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2832亿美元,比“十一五”的714亿美元翻了两番,年均增长32.9%。2015年进出口总额超过4600亿元,居中部六省第一,同比增长15.3%,增速位居全国第三,高出全国平均增速22.3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全国对外开放的新亮点。2016年,在全国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0.9%的情况下,河南省进出口总额达4714.7亿元,同比增长2.6%,居全国中西部地区第一位。河南省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也进一步上升到1.94%(见表3),与过去长期徘徊在占比0.60%左右的水平相比,发展形势确实喜人,同时在中部地区的开放发展优势也初步显现出来(见表4)。

表3 2006年以来全国和河南省进出口总额增长情况

注:本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6)和《河南统计年鉴》(2016),2016年数据来源于统计公报。

表4 2016年中国中部6省进出口总额变化情况

注:本表数据由笔者根据各省公布数据整理。

初步总结河南省开放型经济探索发展的特殊过程发现,“河南不沿海不沿边,对外开放靠蓝天”成为其一种独特的区域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形成,与全球逐步进入网权与航权时代密切相关。当今世界,网络和航空运输对资源配置影响越来越大,而过去工业化时代海洋运输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出现了明显减弱的趋势。所以,在互联网与航空运输要素影响下,区域发展理论面临重要的创新机遇,河南用1亿人的实践探索证明,具有网络资源配置和国际航空枢纽优势的部分内陆地区,有可能成为新的区域发展热点。这是网络经济时代,区域发展理论的重要创新趋势,改变了过去全球区域发展格局。这种区域发展模式对于全球内陆地区开放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与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