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推进河南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对策
(一)围绕“四化”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
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为方向,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坚持重点发力与全面推进相结合、短期突破与长期转型相结合、适应性调整与前瞻性培育相结合,立足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联动发展,深入研究细分行业转型策略,厘清每一个优势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升级思路,实现重点突破,带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从工业角度看,转型发展攻坚关键是要解决当前企业反映比较强烈的创新不足和资金约束问题,应围绕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搭建研发创新平台,建成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省级组建一批产业发展基金,引导各区域设立特色产业发展基金,拓展企业融资渠道,破解转型发展难题。
(二)聚焦五大制造培育新动能新优势
当前,产业竞争呈现新格局,一个区域的产业升级需要找准产业发展前沿与本地比较优势的最佳结合点,区域才具有核心竞争力。装备、食品、材料、信息、汽车等五大制造业产业链长,带动范围大,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相对比较活跃,且河南在部分领域具有比较优势。应突出装备制造、食品制造、材料制造、信息制造、汽车制造等五大制造业,带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以五大制造业为龙头,带动提升冶金、建材、化工、轻纺等四个传统产业,培育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新能源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四个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发展新动能和竞争新优势。建议加强战略研究,制订五大制造专项行动计划,围绕五大制造业梳理优势细分行业,立足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联动发展,引导装备、汽车向高端智能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拓展,推动食品产业优化产品结构,向中高端产品迈进,拉长材料产业链,向新材料领域延伸,继续培育壮大信息制造业,把上游优势转化为终端优势,把传统优势转化为新兴优势,把科研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高素质人才优势,带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
(三)依托郑洛新培育高端发展载体
围绕中西部科技创新高地建设,依托郑洛新“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和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大战略平台,建设引领带动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综合载体和增长极。依托高层次创新创业平台融入全国研发网络,对接全球创新资源,促进河南企业与全球研发要素无缝对接,引导河南企业通过并购国外研发机构、联建研发中心等整合全球创新资源,鼓励支持多元主体投资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鼓励各类孵化载体实行市场化运营,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培育一批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孵化平台,推动技术、开发、营销等资源共享,完善开放创新生态系统,为河南工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依托郑洛新承接龙头型、基地型、大型工业项目,融入国家重大重点战略项目布局。伴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国家逐步布局重大科技与产业项目,河南可以发挥自身在材料制造、电力装备、新能源客车、现代农机、信息安全等领域的技术与产业优势,积极对接国家重大项目,力争在部分领域实现突破,带动本地企业转型升级。另外,当前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型企业集团也在调整国内战略布局,河南可以积极对接跨国企业和国内龙头企业,深入研究其战略布局,并力争进入其战略布局。
(四)坚持问题导向补齐战略短板
河南制造向中高端迈进面临着诸多战略短板,应坚持问题导向,在补齐短板上下功夫。一是培育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如工业设计与创意、工业软件、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增值服务,提高产业产品附加值。二是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化,河南制造业企业聚焦在加工制造、产品提供等环节,在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提供、交钥匙工程等高附加值环节相对较弱,这是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未来要推广成套装备领域“交钥匙”工程和总集成总承包服务,培育一批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重点支持制造业企业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平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综合服务。三是大力培育品牌,培育壮大一批在全球、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加强省内产业整合,打击损害区域品牌的假冒伪劣行为。四是强化核心零部件综合配套能力,实施工业强基工程,聚焦河南优势产业链培育壮大一批核心零部件,推动中小企业由单品供货向模块化供货转型,引导优势企业融入全球知名企业供应链体系,依托郑州高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全球供应链基地。五是引进培育中高端人才,依托国家千人计划、省百人计划等,广泛吸引高层次人才来豫创新创业,在重点产业领域建设“大工匠”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100个科技创新团队和1000名行业首席技术专家。
(五)围绕智能制造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抓住全球智能制造发展机遇,围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落实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在装备、食品、化工、汽车、冶金、建材、服装等行业每年滚动培育50个智能工厂和100个智能车间,在焊接、搬运、包装等生产领域推广机器人、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和产品,持续开展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和对标工作,提升企业信息化网络化水平,提高管理、运营效率。培育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的领军企业,机械工业第六设计院有限公司在智能工厂设计和建设方面全国领先,2016年6月工信部公布的2016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中,该公司中标国家标准“智能工厂建设导则标准研究和实验验证平台”,目前智能工厂实验室已经建成,河南可以依托该企业打造在全国有影响的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助推河南企业智能化网络化改造。
(六)突出新产品开发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河南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具有巨大空间,以新产品开发为着眼点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围绕智能装备、新型材料、绿色产品等中高端产品需求,以新产品开发为重点,每年滚动实施“十百千”技改提升示范项目,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实施更大规模、更高层次的技术改造,提升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新产品产值率、资源能源利用率。实施新产品培育行动计划,完善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新软件首版次支持政策,扩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产品范围,每年滚动培育千项以高技术、高附加值为特征的新产品,提升产品层次和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辉:《2017河南打响工业转型发展攻坚战 向先进制造业强省迈进》,《河南日报》2017年1月10日。
[2] 陈祎淼、张震宇:《六举措发展先进制造业》,《中国工业报》2015年3月4日。
[3] 崔志坚:《河南大中型工业企业“双创”文化风生水起》,《光明日报》2017年2月9日。
[4] 樊霞:《2016河南工业经济数据: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6.4%》,《河南日报》2016年2月7日。
[5] 冯其予:《今年工业转型重在提质增效》,《经济日报》2016年1月4日。
[6] 黄群慧:《看到工业下行,更应看到制造能力提升》,《人民日报》2015年12月2日。
[7] 黄群慧、贺俊:《中国制造业的核心能力、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兼评〈中国制造2025〉》,《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第6期。
[8] 李廉水:《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2015》,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9] 李晶晶、苗长虹、叶信岳:《区域经济核心—边缘结构多尺度演化机制分析——以河南省为例》,《经济地理》2016年第10期。
[10] 李政新:《“德国工业4.0”对河南工业升级的启示》,《区域经济评论》2015年第2期。
[11] 刘玉梅、王丹:《河南工业,提质增效的升级之旅》,《河南日报》2015年4月20日。
[12] 苗圩:《把握趋势 抓住机遇 促进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中国工业评论》2015年第7期。
[13] 孙叶青:《“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着眼点》,《人民日报》2016年3月10日。
[14] 王丽、陈颖:《河南供给侧改革发力》,《决策探索》2016年第9期。
[15] 王政:《工业增加值6%背后的“稳”“进”“难”》,《人民日报》2016年7月26日。
[16] 王照平:《创新驱动 河南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中国工业报》2016年12月26日。
[17] 赵倩:《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竞争力构建探析》,《创新科技》2016年第5期。
[18]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16)》,经济管理出版社,2016。
[19]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2016年四季度中经产业景气指数报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