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兵临城下时
三日后
宫中都传,那前凉的叛军不简单,王上力不从心,人心乱了许多。
宿棠去交那彤管的时候,太后正坐在石凳上,一边吹着风,一边翻着那本包着锦缎的佛经。
“太后。”身边的人递过那支小小的朱红的管,这管着实精致,太后拿过来细细观察了左右,又对着阳光看了许久。
“你能打开它?”她问向宿棠。
宿棠点点头,“不过,我要见慕迟一面,只要见到他,哪怕一眼,我就给你打开。”
太后使了个眼色,流珠立马向身边的人耳语几句,不一会儿,带来一个蒙着头的男子,身形与慕迟极像,已是奄奄一息。
宿棠几乎要冲出众人的阻拦。她的眼泪瞬时夺眶而出,他好不好,他怎么样了…
“宿姑娘,”一众人将宿棠压下,“现在,能打开这东西了吗?”
宿棠接过彤管,正欲取下头上的发簪。
“慢着。”脑后一声熟悉的声音,紧接着,是无数的脚步声,许多带刀的侍卫,连同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士兵,此刻一下子涌上来,足足有百余人。明晃晃的刀子瞬时到处都是,黑色的靴子连带起的尘土飞扬,这一众士兵立马将太后和宿棠这一众人围了起来。
那领头的不是别人,正是长信。
由于这次行事隐秘,为了不为宫中某些眼线发现,太后特意安排在了宫外的一座废弃的花园里,这花园向来是太后的秘密基地,除了这次宿棠来过,从来没有任何人知道此地。
太后恨恨的一个眼神几乎刺透宿棠的五脏。
“长将军,不知是不是有什么误会?”流珠问道,长信连礼都未行,跳下马来,直接向宿棠她们走来。
“来人啊,拿下。”长信道。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宿棠觉得脑后被一股力气揪去,只一转眼便被一团红色包围,自己已被那红罗衣的女人抓住,一柄尖刀顺势抵在喉下。
“是王上的意思?”太后笑道,依旧不紧不慢地坐在石凳。长信一见宿棠被抓,心顿时提了起来,但仔细再看却见她向自己使了个眼色,心才稍稍安定些。
长信没有回答太后的问题,他使了个眼色,两边的士兵立马扑上去,眼见得铁链子就要缠上太后,突然从花园的墙外射进许多利箭,众人没有预料到这一步,一时间满园子的侍卫倒下了大半,惨叫声不绝于口,紧接着从墙上跳下来许多野兵,训练有序,本来来逮捕太后的士兵这一下都不得分身,两边一时交战了起来。
长信初始以为来得不过捉几个女人老太,便没带许多兵,不料突然从外墙杀进许多来,他也一下子慌了,大叫一声,向那野兵杀去。
如果今日放太后走,更甚于放虎归山。
只有宿棠此刻比所有人更冷静,她几乎是呆的,因为她认得那群野兵,那是前凉的叛兵,她曾在当年被掳回去的时候见过那装束。
她一脸不可置信地看向太后,太后却满脸自信地回看她,好似在说,你想得不错,是我与前凉一起,我要灭了这褚国。
“长信,回来——”宿棠几乎是撕扯着嗓子喊的,如果她没猜错的话,这一次,长信没有带够人,可叛军,却是屯在临安城里,足够与宫里侍卫的数量相媲美。
他们来临安这么久,王上却没有找到他们,一定是太后帮他们选了地方躲。这是太后早就买下的园子,朝中人都知道,哪个敢查?是他们,他们就躲在这里,没错,这次太后将地方选在宫外,如果我乖乖听话,就把我交给他们,这样也送足了人情,如果我不听话,他们也可以……
宿棠越想越可怕,她不能让长信丧命在此。
“长信,你回去,叫王上来,他们不会杀我,我是前凉的公主,你快去找王上,告诉他所有的事——”
她已经顾不上太多,她现在只希望长信回去,长信平平安安的。她已经失去太多,她不能失去长信。
可长信哪里是怕这些的人,他朝宿棠大喊:
“王上要你务必跟我平安回去!你快跟我走!”
说时迟那时快,一只利剑飞过来,几乎射穿长信的腿骨,他吃痛地叫一声,腿上已经发不上任何力,扑通跪在地上,脑后赫然举起一把大刀。
宿棠几乎是拼了命扑过去的,红衣女子没想到宿棠使这么大劲,她只顾着看周围的士兵,一个不留神让她挣了出去。宿棠抬手一挡,她手腕上有国师礼成时,长信送她的镯子,此刻正好挡住那刀。
仿佛有火花蹦出来一般地,那刀被挡了回去,长信回身时,只见得宿棠挥臂如流星,手腕上的宝石电光火石一般划过半空,重重砸在一个野军的脖颈,随即献血如喷,一只脚自砸在那人弓身的背上,脚跟的鞋上正镶着铁银,脊梁骨咔嚓地一声,血已由喷涌变成翻涌而出。
眼看野兵越来越多,宿棠的身手显然让所有人为之一震,正在这空当间,她回身拉过长信,不顾一切往外跑去。
那些死士和侍卫也被振奋了,长信高喊一声,回宫!厮杀声瞬时响破天际。
“不必追了。”等那寥寥可数的几个侍卫倒下之后,前凉的几个小卒子正要去追,领头的白面长须男人拦住了他。
“你这是什么意思?太后好心给你们地方躲,你放那两个人回去,一会儿他们带更多的人回来,岂不是让太后也受了牵连?”流珠怒骂道,方才的厮杀让她安静了没一会儿,她恢复得比谁都快。
白面长须冷笑一声,回手一甩袖,一支短镖刺出,正中她半张的嘴巴,将她还未说完的话永远封在喉里。
镖自穿过她的头颅,从后方射出,插在凉亭中的柱子上。血汩汩流出,太后望了一眼倒在地上的流珠,起身,“依凉将军看,我们接下来该如何?”
凉白衣回身上马,缓缓吐了四个字:
“兵临城下。”
这四个字一呼百应,太后马上将袖中早已准备好的书信拿了出来,只这一封发出,城中与她早年交好的王公贵族,还有她暗地里培养的那些将卒,都将揭竿而起。
哪怕这揭竿的理由竟如此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