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锻炼眼光:穷人埋头卖力失良机,富人巧借眼光寻“宝藏”(2)
在众多行业里,能够先发现商机先入行的,通常比较容易成功。如改革开放以后的经商潮,但凡胆子大率先下海经商的人,按老一辈的说法,就是“闭着眼睛都能赚钱”,因为那个时候市场饱和度低,许多地方商品都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只怕买不到,不怕卖不出。再如股市,股市刚兴起那会儿,胆子大敢进去炒股的,大部分也都轻松就赚了,不像现在,股民可谓“水深火热”。
马云的成功与他较早接触互联网有着极大的关系。马云第一次接触互联网是在1995年,那是他第一次踏上美国这片陌生而先进的土地。马云去美国原本是去“收账”的——他被杭州市政府雇用做了英语翻译,去和一个美国商人谈合作修公路的事。
在美国期间,马云前往西雅图拜访了他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同事、外语教师比尔·阿霍,并在这里见识到了此前阿霍就曾数次和他提到过的“互联网”。
那个年头,电脑是名副其实的“奢侈品”,一台中等配置的电脑大约要1000美元,而在大学做老师的马云,工资每个月大概也就100多元人民币。互联网在那个时候更是个稀罕物,许多人根本不知道这个东西究竟是什么。
马云在阿霍的女婿工作的网络公司的电脑上敲下了他与互联网“对话”的第一个单词“beer”,当各国啤酒品牌的介绍出现在屏幕上时,马云的心情简直难以形容,但他很快就发现,这些啤酒品牌里,没有任何一个是来自中国的品牌。他又尝试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些关于中国的信息,但几乎都是“零”。这让马云敏锐地意识到,在中国,互联网领域有着巨大的空白,而这个巨大的空白背后,藏着的是无限商机。
敏锐的眼光让马云成为中国互联网的领军人物,也让他念出了“芝麻开门”的魔法,打开了“阿里巴巴”的财富大门。但仅仅是入行早成就了马云吗?当然不是。事实上,与马云同期“触网”的大有人在,比马云更早“触网”的人也不少,但马云却只有一个,其他人都没有成为“马云”。
早在马云刚与互联网接触的时候,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瀛海威”就已经诞生了,该公司的创立者是张树新。在那个人们还普遍对互联网极其陌生的年代,张树新就已经设计出了一个五脏俱全的互联网世界,她将“邮局”“论坛”“咖啡厅”“游戏城”等多种服务都放置进了公司的上网客户端,试图建造出一个完美的互联网世界。
张树新的理念非常超前,她曾经做了一个名为“新闻夜总汇”的项目,那个时候,什么搜狐、网易、新浪之类的还连影子都没有。她甚至还试图让她的互联网公司发展电子购物项目,并发行了中国最早的虚拟货币“信用点”。而那个时候,马云的阿里巴巴还没有出现。
在马云还是个“互联网新人”的时候,张树新已经是中国的“互联网偶像”了。要说入行早,马云远远比不上张树新,但最后的结果是,瀛海威失败了,阿里巴巴崛起了。张树新离开了她一手打造的“互联网世界”,马云则站上了中国互联网的巅峰。
究竟是什么成就了马云呢?眼光——基于现实基础上的眼光。
张树新做瀛海威是在做一种理想,她试图创造一个成熟完美的互联网世界,而这个世界主要是面向老百姓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通过瀛海威的客户端进入这个世界。这个想法放到今天非常平常,因为互联网已经进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在当时,老百姓对互联网这个东西是非常陌生的,没有多少人明白或者接纳这个东西。或许正如张树新自己所说的,瀛海威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太“新”了。
马云与张树新不一样。马云做互联网是做事业,做商业。马云创建的第一个互联网项目叫做“中国黄页”,简单来说就是收集了大量各种企业的信息,将其汇总到网页上,方便网民来进行浏览、查找,这就好像是一个企业广告版的百科全书。后来的阿里巴巴、淘宝、天猫从本质上来说,其实与“中国黄页”相类似,相当于一个产品信息的“集合”。可见,马云与张树新最大的不同在于,马云做互联网是要为企业、为商业服务的。
再美好、再伟大的理想,再独到、再先进的眼光,都只有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长远的发展。而做事业,最现实的问题无疑就是资金和客户群。有了资金,你的事业才能正常运转;有了客户群,你的事业才能可持续发展。
可见,想要成功,除了拥有精准独到的眼光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之外,还必须考虑时代的进程。许许多多的创业先行者之所以在时代的浪潮中丢盔弃甲,既可能是因为缺乏长远的眼光或卓越的能力,也可能是因为过于追求理想化而忽略了现实的基础。
04 眼睛多看未来的财富,少看当下的金钱
很多时候,将你的命运拉向贫穷的,往往不是你的坏运气,而是你短浅的目光,以及充满局限性的眼界。
“那个某某某,读书的时候,学习成绩远不如我好,凭什么现在混得那么好?”
“单论能力,那个谁谁谁什么都不懂,能混得这么好,纯粹是靠运气。”
“想当年我比某某某强多了,就是当初一念之差没选好行业,否则……”
类似这样的抱怨你在生活中一定听到过。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否认,人的成功和致富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运气也是其中一个因素,有时甚至可能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世界上确实存在一些幸运儿,出门抬手就能招来出租车;世界上也肯定会有一些倒霉蛋,出门不带雨伞就一定会下雨。但事实上,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的运气都相差无几,大多数富人并不比大多数穷人幸运很多,大多数穷人也不见得就比大多数富人倒霉很多。
笔者曾采访过某地一位报社老板熊总。熊总虽然在富豪排行榜上排不上号,但在当地也很有影响力,在大家眼中算得上是名利双收的人物。
谈到自己的发家史,熊总表现得非常自豪。他年轻时读书读得还算不错,但更重要的是他打得一手好乒乓球,于是凭借着这个技能成了省级运动员,一路顺顺利利地进入了政府机关,在文化部门任职。那时,政府机构的职位是妥妥的铁饭碗,比现在的还要铁得多。
那些年,正值改革开放初期,许多胆子大的人纷纷下海经商。熊总身边许多胆子大又没有什么好出路的朋友都去经商了,结果一个个还真赚了不少钱。逢年过节的时候,这些人全都出手阔绰得很。
看到这种情况,熊总内心很不平衡。他身边的这些朋友有几把刷子他还能不清楚?读书也好,打球也罢,他当初可是甩了这些人几条街的。可是现在,这些人怎么赚钱都比自己多那么多?
于是熊总很快就下定了决心:辞去自己的工作,下海经商。
当时,对于这一决定,熊总身边的人没有一个支持他。亲戚朋友轮番上阵劝阻他。一个是未知的充满了风险的未来,一个是稳稳当当的旱涝保收的“铁饭碗”,正常人想一想都知道应该选哪一个啊!但熊总是个说一不二的人,不但没有听从亲戚朋友的劝阻,还逼着自己老婆和自己一块儿辞职了,下海经商。
在成立报社之前,熊总卖过种子,卖过化肥,做过电器生意……一步步地,他终于走到了今天,获得很多人都没拥有的财富。按熊总说的,那个年头,还真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很多时候,人生的一个选择很可能就此决定了你往后的命运。穷人总以为富人是因为运气好,才能猜对命运给予的最佳选项。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再回过头看看熊总的经历,当他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时,他的选择真称得上是“一意孤行”了,身边没有任何人支持他的决定,没有任何人认为他的决定是正确的。难道仅凭“运气”二字就能成为支撑他“一意孤行”的理由?恐怕不然。
亲戚朋友们之所以会反对他放弃稳定的“铁饭碗”职位,显然是因为他们眼中看到的,只是熊总手中已经握有的东西——优渥的工资、不错的福利、稳定的职位。但熊总和他们看到的不一样。他看到的不是已经拥有的这些,而是更远的未来,他放弃手里拥有的这些东西,是为了搏一个更长远更有发展前途的未来。这就是穷人与富人在眼界方面的巨大差别。
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时,穷人的眼睛总是盯着钱。哪条路最安逸,能赚到的钱最多,就选择哪条路。但穷人可能没想过,人人都往好走的路上去挤,那么最终当人满为患的时候,这条路又会变成什么样呢?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去好好想一想,能力不如你的某某某,真的完全是靠运气才混得比你风光,过得比你好吗?当你面前有一个可以让你“更上一层楼”的机会时,你有没有因为舍不下已经握在手里的“钱财”而放弃它呢?
很多时候,将你的命运拉向贫穷的,往往不是你的坏运气,而是你短浅的目光,以及充满局限性的眼界。
要知道,大家都看得见的财富早已“名花有主”了,比如王思聪的万贯家财,比尔·盖茨的微软帝国。还有一些当下的财富,即使还有让你争抢的机会,你的竞争对手也绝不会少。人人都盯着的那一块“肥肉”,你又能分到手多少呢?所以,眼睛只会盯着钱的人,往往很难赚得到大钱。
穷人总是习惯把“钱”当作终点,富人则总是将“钱”作为起点。在穷人眼里,钱的意义就是,能买到漂亮的衣服、美味的食物、可以给自己带来好面子的各种消费品,支付各种各样娱乐活动所需的费用,支付生活中的一切消费,让生活变得更轻松富足,无忧无虑。在富人眼中,钱的意义则是,能提供更多的资源,能带来更好的机遇,能推动事业更长远的发展,能开创更广阔的未来。
如果你想要成功,想要成为站在世界金字塔上层的富人,就一定要记住,财富永远不是人生的终点。不要总是埋着头向“钱”冲去,而应抬起你的头,用你的双眼去展望未来,发现未来的财富;去看向更高更远的地方,那里有真正属于你的财富与成功。
05 眼光与定位结合,才能实现你的财富梦想
永远不要把梦错当成梦想,永远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你应该做与富人相同的事情。想富有,就一定要发挥自己良好的眼光,去找准自己的定位。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样的道理: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尽管如此,依然还有无数人梦想着“不劳而获,坐享其成”,不付出努力就能让好运降临,能不费一丝一毫的力气就将自己的命运彻底颠覆,脱离贫穷,成为富人。
穷人的世界里有三大“终极愿望”,称得上是穷人们共同的“梦想”。第一,某天某个极为有钱的远房亲戚死了,留下一大笔遗产给自己继承,于是他马上从一穷二白的穷人摇身一变成为腰缠万贯的富人;第二,某天兴致一来,买了一张彩票,数字顺序全对,中了!顿时,钞票从天而降,他马上跻身富人的行列;第三,走在路上,一不小心,踢到了一个神秘的黑皮箱,周围还没人看见,一打开,满满的钞票,一不小心就变成了有钱人!
很多穷人会做这类白日梦也不奇怪,这三大好运气,不管哪个成真了,做梦都能笑醒。不得不说,尽管我们内心深处知道,免费的午餐和天上掉的馅饼几乎是不存在的,但若是真有,谁又能拒绝呢?人人都会做白日梦,这很正常。怕只怕有的人错将“梦”当成了“梦想”,结果沦为幻想的俘虏,永远只能在梦里发财。
很多时候,穷人和富人的差距,就是梦与梦想的差距。
有一个卖化肥的女老板,算不上巨富,但身家也有几千万元。她有一个关系不错的女性朋友陈小姐,是在超市做出纳的。在那种普通的小城市,做出纳工资一个月大概也就两三千元,在地方上不算收入太低,当然也不高。
可能是看到女老板赚钱好像挺容易的,陈小姐就动了心思,也想去卖化肥。正好那段时间,陈小姐上班的那家超市因经营不善打算结业,于是陈小姐就投入到女老板“麾下”,打算在化肥事业上开创自己的“第二春”。
毕竟是挺好的朋友,女老板亲自出马,带着陈小姐上山下乡去推销化肥,亲力亲为地教她怎么和农民交涉,怎么介绍公司的产品等。化肥的利润其实不高,一包化肥利润最高也就是几块钱,而陈小姐作为代理,推销出一包化肥,大概也就只能拿到几毛钱的提成。这和陈小姐最初的想象差得太远了。坚持了不到一个星期,陈小姐就“丢盔弃甲”,离开了女老板的化肥公司,在一个小饭店找到了一份新的出纳工作。
类似于陈小姐这种情况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其实非常多。笔者一个表哥,三十五六岁的年纪,是做电焊工的。以前在国营工厂里上班,收入一般,福利一般,后来厂里不景气,工作越来越少,在家赋闲了很长时间。在此期间,有亲戚给他介绍了一个工程,他却因为嫌钱太少,宁愿继续闲着也不接那个项目。现在,那位表哥依然是每天懒懒散散,游手好闲。
其实,无论是陈小姐,还是笔者的表哥,相信你都能在身边的人中找到他们的影子。这样的人比比皆是,抱怨着挣钱难,但给他们挣钱的机会,他们却又看不上小钱;抱怨着找不到机会,但把机会放在他们面前,他们却又嫌弃机会太小,微不足道。
陈小姐看不上推销化肥的微薄利润,却没想过,女老板的千万身家,正是这一包包化肥微薄的利润积聚而成的;做电焊工的表哥看不上收入较少的小工程,却不曾客观地审视一下自己,是否具备拿下大工程的技能和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