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风家训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弟子规(选句)(2)

只见孔融一本正经地说:“我姓孔,叫孔融,我是孔子的后代,李老爷是李耳的子孙,想当初,孔子和李耳是师兄弟,那么我和李膺不就是世交了吗?”

李膺一听,开心地笑了,觉得这个孩子真是聪明过人。正在这时,有一个叫陈炜的人走了过来,他是李膺的好朋友,官职也很大。李膺便把孔融的事讲给陈炜听,陈炜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好赞叹的,往往小时候特别聪明的人,长大了不一定有出息。”

孔融听到后,心里很不高兴,感觉这个陈大人是在有意贬低他,于是,他的小眼珠一转,回敬说:“您这么一说,我知道了,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

小孔融一句话就把陈炜说得瞠目结舌,面红耳赤。李膺听了孔融的应答,非常喜欢小孔融胆大又机智,断定他将来的前程不可限量,忙把孔融请到家里,决定与他好好叙谈。

亲①所好②,力为具③,亲所恶,谨为去④;身有伤,贻⑤亲忧,德有伤,贻亲羞⑥。

【注释】

①亲:父母。

②好:喜好。

③具:置办,准备。

④去:除去,去掉。

⑤贻:让。

⑥羞:感到羞辱。

【译文】

父母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地去除(包括自己的坏习惯)。如果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会让父母担忧;如果我们的品德有了污点,会让父母感到羞耻。

【历史故事】

卧冰求鲤

王祥卧冰求鲤这个故事收录在《二十四孝》里,也是一个特别感人,现代人难以理解的孝子侍亲典范。

王祥这个青年一直都很孝顺。在他十九岁那年,他的亲生母亲不幸生病去世。母亲去世后不多久,他的父亲续弦再娶,此后王祥有了继母,和继母一起生活。

虽然是继母,但是王祥对待继母没有半点怠慢,甚至比亲生母亲还好。邻居们问他为什么要对继母那么好?王祥说,对继母好就是对父亲好,父亲开心了才能健康长寿,作为儿子,一定要尽心尽力侍奉双亲。

王祥尽心竭力对继母,但继母却并不领情,她时常在王祥父亲面前说王祥的不是。她一会儿说王祥偷懒不干活,一会儿说王祥不懂事、不听话,一会儿又说王祥对她这个继母不恭敬。

继母的唠叨,王祥的父亲起初并不相信,但是日子久了,继母说得多了,父亲也慢慢对王祥失去了原先的爱与信任,也不喜欢王祥了,他把家里最重最累的活让王祥去做,把好吃的东西藏起来不给王祥吃,甚至在王祥生病时还差遣王祥去干活。尽管继母如此无情,但王祥的孝亲之心仍然没有改变。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孝敬着双亲。

有一年冬天,天降大雪,王祥的继母在严寒之下生了病。王祥到处为继母求医问药,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继母的病终于有了好转。

继母的病好转之后胃口也跟着好起来,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继母说很想喝鱼汤。一直以来,只要继母想吃的东西,王祥都一定替继母办到,可屋外冰天雪地,河水全部结冰,到哪里找鱼呢?这可真把孝亲心切的王祥难住了。

王祥还是拿了捕鱼的工具到河边,想要碰碰运气。他看到了茫茫大雪和冰封的河面,不要说鱼,就算想找个冰窟窿钓鱼都不可能。

王祥想起自己去世的母亲,又想着病榻上想喝鱼汤的继母,急得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他站在河边,心中百感交集。忽然间他想到:都说孝子的心能感天动地,如果用自己的体温,能不能将河面上的冰融化,钓到鱼回家熬鱼汤给妈妈喝呢?

想到这里,他立马脱了上衣趴在冰面上,将自己的胸膛贴近结冰的河面。寒风凛冽,卧在冰上王祥立刻就被冻僵了。为了把身体里更多的热量传递到冰面上,王祥一会儿将胸脯贴着冰面,一会儿将后背贴着冰面,就这样来来回回换了好几次。这时的王祥已经冻得失去知觉了,可就在这时候,奇迹出现了:王祥胸脯下的冰面忽然裂开一条缝,从冰缝里跳出两条鲤鱼。王祥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几乎僵硬的他看到活蹦乱跳的鱼,高兴地喊道:“鱼!鱼!我不是做梦吧?我的母亲终于有鱼汤喝了。”

他赶紧穿上衣服,抱着两条鲤鱼,回家生火为继母做了一碗鲜美的鱼汤。继母吃得很香,喝完王祥熬的汤,她的病一下就好了。

继母痊愈后,听邻居们说王祥为她卧冰求鱼的事,又想到这些日子里王祥对她的悉心照料,继母流下了惭愧的眼泪。她对王祥说:“以前,我这当妈的做得很不好,亏待了你,从今以后,我们相亲相爱,做最幸福快乐的一家人吧。”王祥立马宽慰继母说:“母亲说的哪里话,您一直都待我很好,我感恩母亲。”

从此以后,继母再也没有为难过王祥,一家人和和美美地生活在一起。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①贤;亲有过②,谏③使更④,怡⑤吾色,柔⑥吾声。

【注释】

①方:才。

②过:过错。

③谏:用言语规劝尊长。

④更:更改。

⑤怡:使……喜悦、快乐。

⑥柔:使……柔和。

【译文】

父母爱我,我孝敬父母,这并不是一件难事;如果父母不爱我,而我又能孝敬父母,这才是真正的大孝。如果父母有了过失,我们要劝其改过;劝的时候一定要和颜悦色,声调柔和。

【历史故事】

孝感天地

我们都知道中国远古有三皇五帝,舜,就是三皇五帝中一位贤德的君主。

传说中舜的父亲是一个顽固不化的盲人。舜的母亲去世得早,父亲对舜也不是太疼爱,在舜的母亲去世后不久就又娶了个女人。不久,这个女人生了个男孩子,取名叫象。从此,舜便有了个同父异母的弟弟。

舜对弟弟非常疼爱,他带着弟弟一起玩,将所有好吃、好玩的东西都留给象。有人问他为什么对弟弟那么好,舜说:“我事事都替弟弟着想,实际上就是为继母、为父亲着想,我希望一家人过幸福快乐的生活。”所以,在当时的民间还流传着一句话:“象忧亦忧,象喜亦喜。”这句话,就是赞誉舜把弟弟象的欢喜当作自己的欢喜,把弟弟象的忧愁当作自己的忧愁。

尽管舜如此懂事,付出那么多,父亲和继母还是不喜欢他,弟弟象也不懂珍惜这个好哥哥。而舜还是一如既往每天起早贪黑为父母做家务,把好吃的都留给弟弟吃。过分的是,父母和弟弟不仅不喜欢舜,竟然还三番五次谋害舜,想除掉舜。

舜有深厚的孝心,也有很高的智慧。父母和弟弟想谋害他,他当然能感觉到。但是他从来不直言,他用自己的智慧几次三番规避了父母的加害,转危为安。舜的高尚德行被传得很远,连当时的君王尧都被舜深深感动,认定舜是一个可以担负国家社稷的人才,有意将帝位传给舜。尧为了进一步考察舜的能力和德行,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为妻,还将自己的九个儿子也派遣到舜身边,考察他怎样治家,锻炼他各种各样的处事能力。

有一次,舜的父亲差使舜爬到粮仓顶部去涂抹粮仓,等舜爬到粮仓最顶处,他们却在下面放火烧粮仓,想借机烧死舜。大火熊熊燃烧起来,就在危难之际,舜急中生智,张开两个大斗笠从粮仓上面飞了下来。

见大火没能把舜烧死,舜的父亲和弟弟恨得咬牙切齿,决心一定要想个法子除掉舜。想了很长时间,他们终于又想出了一条毒计。舜的父亲差使舜去凿井,准备在舜凿井凿到深处时他们在上面填土,把舜埋在井里。

舜对于父亲的狠毒用心早就了然于胸,他提前和妻子挖好了通道。正如舜所料,当他凿井凿到深处时,父亲和弟弟一起往井里填土,舜便从通道里走了出来……

对于父母的加害,舜一点怨言都没有,他相信自己的孝心一定能感召父母回心转意。

舜的德行教化和感召着他身边的老百姓,他在历山耕种,历山民众个个懂得谦让,划分田界时大家从来没有争论;舜在雷泽捕鱼,他主动把好的捕鱼区域让给年老体弱的人,大家争相效仿,雷泽一带的人都把房屋让给别人居住;他在河边制作陶器,河边出产的陶器没有一件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的。

无论是什么地方,只要舜在那里住一年,就自然而然形成了村落;如果住两年,就形成城邑;住上三年,就形成大都会。人们对舜的敬仰,语言无法表达。可不知为什么,舜的父母始终对舜有谋害之心。但是舜初衷不改,不管父母和弟弟如何待他,他都一如既往地孝敬父母,友爱弟弟。

后来又过了很久,顽固不化的父母和弟弟终于被舜的真诚所感动,彻悟到自己的卑劣和错误,不再加害舜,一家人共享天伦。

舜在五十岁时代理天子政务,六十一岁接替尧帝登上帝位。无论身份地位怎样改变,他对父母和弟弟的态度始终不改。他去朝见父亲时,态度永远都那么恭敬,保持着做儿子的规矩。他还封弟弟象为诸侯,对继母也是敬重有加。

我们伟大的先祖舜帝在位三十九年,他还是长寿之人,活了一百一十岁。他的德行深深感动着人民,人民都敬仰他、归顺他。

【知识点小链接】

三过家门而不入

三过家门而不入亦称三过其门而不入,这是大禹治水中发生的故事。《孟子·滕文公上》载,“禹疏九河……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经过家门时,他听到妻子因分娩而呻吟,还有婴儿哇哇的哭声。手下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着手,这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了下招呼,就走过去了。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长到十多岁了,跑过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水患未平,没空回家,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谏不入,悦复①谏,号泣随,挞②无怨;亲有疾③,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注释】

①复:再。

②挞:鞭打。

③疾:病。

【译文】

如果父母不接受规劝,也不要着急,待父母情绪好时再劝;如果父母还是不听规劝,要哭泣着恳求他们改过。如果因此而遭父母鞭打,也不要怨恨父母。当父母生病的时候,父母所吃的药自己要先尝,要不分昼夜在父母的身边照料,不离半步。

【历史故事】

百善孝为先

中国有句家喻户晓的俗语叫: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最大的恶是邪淫,最大的善是孝敬父母。“百善孝为先”已经深深流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里,一代代传承。

汉文帝是一位贤明的君主,也是个大孝子。皇帝每天公务繁忙,天下事都劳心劳力。可是不管怎么忙,汉文帝每天都不会忘记到母亲那里去请安。遇到母亲生病,他更是悉心侍奉。

有一次,汉文帝的母亲病了,他衣不解带守在母亲床边,寸步不离地侍奉着,一连多日都没有睡过安稳觉。他侍奉母亲吃汤药更是让人感动。每次母亲吃汤药,他都要亲自先尝一尝烫不烫、苦不苦,生怕汤药太烫伤了母亲,尝尝汤药苦不苦是想和母亲一起分担吃药的苦楚。

人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汉文帝就用他的实际行动向天下人证明,孝亲的事没有时间长短,只有尽心尽力。汉文帝事无巨细侍奉母亲达三年之久,天下百姓纷纷效仿皇帝的孝行,天下一片祥和的气氛。汉文帝亲尝汤药,侍亲至孝的故事也在历史上成为美谈。

中国历史上,像汉文帝这样尽心孝亲的皇帝还有一位,他就是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和祖母孝庄太皇太后的感情最深,他一生敬重自己的祖母,祖母陪伴他走过了帝王路,也和他一同见证了皇室的腥风血雨。

无论怎样敬重和爱戴,再深的情分都有别离的时候。康熙在祖母孝庄太皇太后临终前的日子里,直接将床铺设在祖母的房间里。他时时刻刻陪伴着祖母,并吩咐大臣们,如果没有万分紧急的事,不要打搅他和祖母共度最后时光。

孝庄太皇太后对孙子的这份孝亲之心非常感动。她欣慰地拍着康熙的背说:“愿天下人,后世的所有人都像你一样孝顺,那么天下就太平无事啦!”

皇帝如此尽心的孝顺自己的父母长辈,民间的普通百姓也一样在历史上谱写了孝亲的经典事迹。南齐高士庾黔娄、楚国隐士老莱子就是这样的人。

庾黔娄是南齐时代的高士,他也是个孝子。有一年,庾黔娄受朝廷委派到孱陵县做县令。他赴任后还不满十天,有一天晚上忽然觉得心悸不已,他预感家中有事,随即辞官返家。

回到家中,果然他的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如果想知道病人的病情如何,需要尝一尝病人的粪便。如果粪便是甜的,情况就比较凶险;如果粪便的味道是苦的,就说明没有大碍。”庾黔娄毫不犹豫地尝了尝父亲的粪便,发现父亲的粪便是甜的,心里非常难过。夜晚,他跪拜七斗星,请求以自己年轻的身躯换回父亲,希望代替父亲去死。不多久,父亲寿终正寝。庾黔娄按照礼仪好好安葬了父亲,并且在家为父亲守孝三年。

老莱子是楚国的一个隐士,他非常孝顺父母。他不仅对父母体贴入微,还总是千方百计讨父母的欢心。他养了好几只叫声很好听的鸟,父母每天听到鸟儿婉转的叫声,心里特别高兴,老莱子见父母高兴他也特别开心。

老莱子为了引父母开心,每天笑呵呵像个孩子,实际上老莱子已经七十岁了,他的头发早就白了。有一天,父母看着老莱子头上的白发说:“唉,儿子,连你都这么老了,我们在世上的日子也不多了。”

听了父母的话,老莱子心里很难过。他怕父母心里有忧虑,更加想着法子逗父母高兴。他专门做了一套颜色很鲜艳的衣服穿在身上,走路也不好好走,又唱又跳的,父母看了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