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春秋 战国的间谍活动(16)
韩、赵两国派游说之士到秦国去见应侯范雎,并赠以丰厚的财物。一个游说之士到了秦国后,对范雎说:“武安君(白起)已经打败赵括了吧?”范雎说:“是呀。”又问:“秦军即将包围邯郸了吗?”范雎答:“是呀。”此人话锋一转:“赵国一亡,秦王就是诸侯之王了。武安君也要当上三公这样的大官了。武安君为秦国南征北战,夺取七十余城。就是周公、召公、吕望的功绩也超不过他了。武安君当了三公,您能甘心做他的下属吗。到那时,虽然不想在他下边,也不可能了。再说天下百姓都不乐意当秦国的顺民。赵国一亡,其土地、人民必然为燕、齐、韩、魏几国君主所得,秦国所得无几。不如挟大胜之威允许赵国割地,也就可以不让武安君成其大功了。”
范雎心眼活动了,于是去对秦王说:“我军久战兵疲,请允许韩、赵割地以求和,士卒也可以得到休息。”秦王听了他的意见。于是割韩国的垣雍(今河南原阳西南)、赵国六城,暂时停止了进攻。
白起功败垂成,只有仰天长叹,并因此激化了和范雎的矛盾。后来秦王于公元前259年九月,又发兵由王陵率领攻打邯郸。此时白起正在生病。秦兵久攻不下。秦王又想起了白起。白起看到灭赵时机已去,诸侯援兵也将到来,同时秦国在长平一战后国内空虚,因而称病不出。秦王派范雎亲自上门去请,白起不为所动。后来信陵君等演出了“窃符救赵”一幕,秦军大败。白起说:“秦国不听我的计谋,今天怎么样!”秦王大怒,非要白起到前线去。白起自称病重,拒绝前往。范雎只好亲自登门去请,白起依然不听。秦王贬白起为士兵,派到阴密这个地方去。白起因病又滞留咸阳。诸侯之兵直逼函谷关,几次打败秦军。秦昭王更加迁怒于白起,命令他不得留在咸阳。当白起出咸阳十里,到了杜邮这个地方时,秦王和范雎终于决定除掉他。一代名将,就这样用君主赐给的宝剑自杀了。
在秦、赵之间扣人心弦的生死搏斗中,更加令人紧张的是双方针对对方主将所采用的间谍手段。相比之下,秦国君臣的谍报战手段运用得更为积极、主动。秦军在啃不动廉颇这块硬骨头后,立即转而采用散布谣言等方法迂回地干掉廉颇。同时,秦国间谍战的思考周密之处不仅在于去掉对方得力将领,而且主动想方设法让有利于自己的将领上台。这个“有利于”并非指的是“内间”,而是其才干足以把事情搞糟,甚至毁掉敌对国家的将领。能在间谍战中主动影响敌方人事安排,是非常不易的,在影响对方的同时,秦军秘密调换主将,并对这一情报采取了十分严格的保密措施。以间谍战影响敌方将领的去留,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因素。我方将领人选的保密,则是达成对敌作战战略突然性的因素之一。相反,如果在适当的时间、地点,有意地把某些将领的任职公之于众,则可使敌人产生错觉。
韩、赵两国对于白起所搞的间谍活动也是非常巧妙的。可以说他们抓住了范雎和白起利害冲突的关键。这又一次反映出“离间计”得以施展,必须了解对方营垒中的人事关系。对君臣、大臣间的矛盾有深刻的了解。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大臣们之间这种尔虞我诈的冲突是经常的,以至于从这方面着手的间谍战成为中国古代间谍战中的一大特色。
第二十二节 离间游士
战国中晚期,秦国日渐强大,各诸侯国为了联合抗秦组成“合纵”联盟。秦国千方百计拉拢、瓦解这些诸侯国中的若干国家组成联盟,以对抗其他诸侯。以秦为主的联盟号称“连横”。“合纵”与“连横”的斗争,为战国游士从事间谍活动提供了舞台,成为当时间谍活动的一大特色。
秦昭王(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执政时,秦国的宰相范雎听到了一个间谍报回的坏消息。主张合纵抗秦的游士聚集在赵国,议论攻秦的事。秦昭王很担心,范雎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些游士的弱点:“大王不用担心。我有办法让他们的打算告吹。这些人阴谋攻秦,并非与秦国有仇,不过是贪图富贵,借以谋取私利罢了。”范雎接着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大王,请看您的狗,现在有的卧着休息,有的在呆站着,有的到处乱跑。如果扔给它们一根骨头,它们就会狂吠着打起来。不过是因为有了争夺的目标罢了。”秦王明白了。
范雎早年在魏国备受屈辱,后来逃入秦国,因为向秦王建议削除国内权贵的势力,对外采取“远交近攻”的战略,而当了秦宰相。因此,他对六国(齐、楚、燕、赵、韩、魏)游说之士的心理状况一清二楚。
秦昭王采纳了范雎的建议,派一个叫唐雎的大臣带着能歌善舞的乐工歌妓及五千斤黄金到了赵国武安城中。唐雎在城中召开了盛大宴会,展示出灿灿的黄金,当众宣布:“邯郸(赵国都城)有谁来领这些黄金!”于是把黄金散发出去。那些得了黄金的游士,当然一个劲儿地说秦国的好话,对秦国表示友好。那些与秦为敌的游士只好眼巴巴地看着。
唐雎回到秦国向范雎报告了他出使的成绩。范雎却不十分满意。唐雎再次出使前,范雎对其授以“锦囊”:“您这次到赵国去,不必问黄金发给了谁,只要把黄金发完了就算为秦国立了大功!现在我派人再带上五千斤黄金,与您一起去赵国。”
唐雎回到赵国武安,按范雎之计如法炮制。果然,黄金刚刚送出去三千斤,原来聚集在赵国策划攻秦的游士就因为金钱的诱惑互相争斗起来,伐秦之说,当然也烟消云散了。
第二十三节 窃符救赵
在魏国的王宫里,魏安釐王正与一位贵公子下棋。忽然有人慌慌张张地来报告,北部边境传来了烽火警报,赵国的军队要侵入魏境了。魏王大惊失色,推棋而起,叫人通报各大臣紧急议事。那位和魏王下棋的贵公子却面不改色,徐徐地对魏王说:“那不过是赵王率领随从在打猎罢了,并非要侵袭魏国。”说完对魏王轻轻一笑:“请大王接着下棋吧。”魏王勉强定下心来,心不在焉地下着棋。过一会又从北部边境传来消息:“赵王围猎,并非企图入侵。”魏王看了贵公子一眼,心头一动:“公子何以知之?”公子说:“臣之客有能深得赵王机密之事者,客随时报于臣。臣以此知之。”
这位能深得赵王之情的贵公子就是“四公子”之一、魏安釐王之弟魏无忌。他是魏昭王的小儿子,安釐王的异母弟弟。魏昭王死后,他被魏安釐王封为信陵君。
当时秦国的相国范雎因为其在魏国的遭遇,十分痛恨魏国,多次发兵进攻魏国。信陵君为了防止秦国的进攻,广招天下贤士,不分贵贱,一律予以厚待。四方之士纷纷聚集其门下,多时竟达三千人。因为其手下人才济济,以至于周围的诸侯国十几年不敢攻打魏国。
在魏安釐王和信陵君间出现了上面的一幕活剧之后,再加上信陵君的精明能干,使魏王戒心大增,不敢任其以国政。
公元前259年,秦国经过了短暂犹豫之后,又开始猛攻赵国。秦军挟长平之战余威,很快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秦兵围邯郸三年之后,城中已是粮草断绝,危急万分了。信陵君的姐姐是赵惠文王弟平原君之妻,几次派人给魏王及信陵君送信求救。魏王派老将晋鄙率军十万救赵。
秦王听到这一消息,派使者到魏国对安釐王说:“我马上就攻下赵国。胆敢救赵的诸侯,在我攻下赵之后,一定移兵先进攻他!”魏王害怕了,马上命人传令给晋鄙,把军队驻扎在邺(今河北磁县南),坐观两军相斗。平原君派来求援的使者在赵、魏两国之间的道路上络绎不绝,但赵国日夜盼望的救兵却不见踪影。
平原君赵胜急了,派人对信陵君说:“赵胜之所以愿和你有姻亲关系,是因为仰慕公子之高义,公子能救人之危,解人之困。现在邯郸投降秦国就在旦暮间,而魏国救兵还不来。公子哪里能解人之困呵!即便公子看不起赵胜,弃而不顾,使其降秦,难道不可怜您的姐姐吗?”
信陵君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几次请求魏王发兵救赵。当然此时他手下宾客也到了出力之时,千方百计对魏王进行劝说。魏王仍不为所动。信陵君一看实在无法,打算纠集宾客,凑集兵车百乘,去和秦军拼命。
这一小队人马路过魏国都城的东门时,信陵君看到了看管城门的侯嬴老头。侯嬴是个年已七十的穷老头。信陵君听说他有才能,曾派人赠以厚礼。侯嬴辞谢不受。信陵君于是大会宾客,亲自坐车去迎接侯嬴。侯嬴穿着破衣服也不谦让,上车坐在公子的上首。信陵君却毕恭毕敬地为他驾车。侯嬴又说要到市场上去看一个人。信陵君为之驾车到市场上,侯嬴故意和他熟识的那个屠夫闲聊起来。他看信陵君不仅未生气,反而更加和气了。此时满堂宾客都在等信陵君回来好开宴。没想到信陵君请了这么一个老叫花子似的人来,而且让他坐于上座,并亲自为他劝酒。侯嬴这时才对信陵君说:“今天我为公子做的事不少了。以侯嬴这样一个守城门的人,公子能亲自驾车去迎送。我到市场上去和人谈话,久立不去,您神色安详。过客围观,而您却愈加恭敬。市场中的人都以侯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礼贤下士!”信陵君于是为之摆酒,尊侯嬴为座上客。侯嬴向信陵君推荐那个屠夫,说:“朱亥乃贤者,世人不知,所以混迹于屠夫中。”
信陵君数次派人请朱亥,朱亥从来也不对来人称一谢字。连信陵君也觉得这人有些奇怪。
当信陵君兵出东门又见到侯嬴时,眼睛一亮,他把自己要去与秦军一战的决心告诉了侯嬴。侯嬴却淡淡地说:“公子努力去干吧!老臣不能跟您去了。”信陵君想起了往日的种种情形,不禁大为失望,只好率领着他那一小支人马继续前行。走了几里路,信陵君越想心里越不高兴,他想:几年来我对侯嬴的侍候不可谓不周,天下没有谁不知道。现在我将要去战死在沙场了,侯嬴却没有一言半语送我,莫非我有什么过失吗?
他掉转马头,又回到了侯嬴那儿。侯嬴笑着对他说:“我知道您早晚会回来的。公子养士名闻天下。今日有难,没有别的办法,却率军去和秦军硬拼。这好比以肉饲饿虎,能有什么结果呢?这样还用得着养客吗?但是公子待我甚厚,公子往而臣不送,我知道公子必定会因为恨我而复回。”信陵君一听此言,再次请侯嬴为之出谋划策。侯嬴让信陵君把随从退下,对信陵君说:“我听说晋鄙手中用来调兵的兵符,另一半总是放在魏王卧室。而如姬最得魏王宠爱,能出入魏王卧室,可以把另一半兵符偷出来。如姬之父为人所杀,如姬怀恨三年,想报大仇。自魏王以下的人都想找到那个杀其父的人,却找不到。如姬哭求于您。您派门下客杀了那个人,把人头献给如姬。如姬为报公子之恩可以为公子去死,只是没有机会罢了。公子如果肯开口请如姬帮助办这件事,如姬必定愿意。您就可以握有虎符去夺取晋鄙军的指挥权,北救赵国而西向击退秦军,这是和春秋五霸一样的征伐。”
信陵君听了侯嬴的点拨,如梦初醒。他立即遵计而行,去求如姬帮助窃兵符。如姬果然成功地偷窃了放在魏王卧室的另一半兵符。送给了信陵君。
信陵君出发前侯嬴又对他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以利国家。公子即使对上了兵符,如果晋鄙不把军队交给您,还要向魏王请命,事情就危险了。我向您推荐的屠夫朱亥可以和您一起去。这人是个力士。晋鄙听命当然很好,如果不听,可让朱亥杀了他。”信陵君不由得黯然落泪。侯嬴看了他一眼:“公子怕死吗?为何要哭?”信陵君说:“晋鄙乃魏国夙将,素有威名。我去了恐怕他不会听,只有杀了他。所以才哭,岂是怕死呵!”于是信陵君请朱亥同行。朱亥笑着说:“我乃井市一介操刀屠夫,公子却数次亲自上门探问。我所以没表示谢意,因为小礼对公子您没什么用。现在公子有危急之事,正是我为您效命的时机了。”于是朱亥与信陵君一起走了。
信陵君再度从城门路过时,对侯嬴的谋划深表谢意。侯嬴说:“我应当跟您去,但年老不能同行。我愿计算公子的行期,在您到晋鄙军的那天,北向自杀,以送公子。”真是慷慨悲凉之至了。
信陵君毅然而行,到了邺。假传魏王之命,由自己取代晋鄙。晋鄙虽然把兵符对上了,但仍然怀疑,举手看着信陵君问道:“眼下我率十万大军,驻扎在边境,这是国家重任。现在您只是单车来取代我,是怎么回事?”晋鄙不想听命。朱亥取出藏于衣袖的四十斤重的铁锥,杀死了晋鄙。信陵君接过了军队统帅权,校阅部队并传令军中:“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回魏国去;兄弟俱在军中的,兄长回魏国去;无兄弟的独子,回去赡养双亲。”这样剩下了士气高昂的精兵八万人。信陵君率军进攻秦军,秦军被迫撤退。信陵君解救了邯郸,保存了赵国。看来信陵君也是一个善于用兵的人。
赵国之危既解,赵王和平原君给信陵君以盛大的欢迎。赵王再三拜谢信陵君,并称:“自古贤人没有比得上公子的!”
侯嬴果然在信陵君到晋鄙军的日子,北向自杀了(赵国在魏的北面)。魏王对信陵君击杀晋鄙,偷窃兵符极为不满。信陵君就此留在了赵国,但他把魏军打发回去了。
信陵君在赵国同样礼贤下士,以致同样以“养客”闻名的平原君门客,都跑到了信陵君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