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简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英格兰简史(3)

【第三章】

行业工会和自治郡县

一个国家真正的历史,不在于其国王的丰功伟绩,而在于其人民的抱负和斗争。在征服者威廉及其两个儿子和一个孙子的统治之下,英格兰的发展逐渐趋于稳定。

英格兰逐渐改变了以往撒克逊人以血统组建的单纯的社会结构,形成了一种以占有资产的多少来划分阶层的社会。

9到10世纪时,“和平俱乐部”开始在欧洲出现。在德国和高卢,这种俱乐部是遭到明令禁止的,但在英格兰,得到了国王阿尔弗雷德的肯定。俱乐部成员相互负责,他们的格言就是,“出现了灾难,我们一起承担。”阿尔弗雷德在这句话里看到了一个更大的“家庭”,而这“家庭”也是撒克逊人的社会结构之根基,将这个理念融入国家,这个国家也就此迈开了扩张的步伐。因此,诺曼征服英格兰之后,野心勃勃的国王们试图征服法国和爱尔兰,与负隅顽抗的贵族们开战之时,英格兰的商人、工匠和教会则创造了一支更强劲的力量,去完成更加艰难的战争。

国家的真正活力正体现在这些“自治市镇”和“行业公会”之中。将自由言论、自由集会和公平的权利从暴君手中夺过来的,是那些商人老板和工匠。底层的民众逐渐获得了自由,反抗压迫的战争打响了,不是由骑士和贵族领导的,而是由强壮的市民和工匠领导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悄无声息地打造了坚不可摧的英国自由主义的根基。

威廉二世

“征服者”威廉将英格兰交给了二儿子威廉·鲁弗斯,而诺曼底则给了大儿子罗伯特。1095年[22],欧洲的骑士们跟东方的撒拉逊人[23]之间爆发了一场持续时间很长的伟大战争[24]。罗伯特为了筹钱参加第一次东征,将诺曼底抵押给了弟弟,占领法国西部的征程开始了,通过武力和联姻的方式,五十年内将英格兰领土从苏格兰边境扩张到比利牛斯山。

“征服者”威廉的儿子亨利(一世),接替了兄长威廉·鲁弗斯之位,继承了父亲的管理才能,完善了父亲所提出的政府结构的细节。他开启了一套司法系统,除了自己的臣子和皇家的牧师之外,他还组建了一个上议院,院长即被封为大法官。他还创造了另一个议院,那时候,这个议院的所有王室臣子一年都要聚会三次。这个被称作“王庭”的机构,要处理的都是关于国家财政收入方面的事务。它的会议桌桌面就像一个棋盘,参与会议的人们被称作“财政大臣”。亨利还很明智地创造了小贵族的圈子,那些旧贵族很看不起他们,但他们却中和了旧贵族的高傲气质,拉近了贵族和人民之间的距离。

亨利一世

因此,亨利执政三十五年,逐步实现父亲定下的目标,他与撒克逊公主的联姻完全抹掉了外族征服的痛苦,而且还让旧日的撒克逊血脉回归了王室。然而,这种希望的寄托者,年轻的王子从诺曼底回来时却带着140位年轻的贵族登上了“白船”[25],却再没有回来。据传,他的父亲自此再没有展露过笑容。亨利死后,他的侄子斯蒂芬继位成为国王,执政二十年,无子嗣。

亨利二世

王位交回给了亨利一世的女儿——撒克逊公主玛蒂尔达,她嫁给了法国昂儒公爵杰弗里。这位杰弗里,人称“美男子”,他的头盔上总要配一支昂儒金雀花树枝,因此,他们的儿子,英格兰亨利二世也被称作“金雀花”亨利。

亨利二世及其后代统治的时期也被称作“金雀花王朝”。王朝的首位国王亨利二世是个勇猛而鲁莽的人,很切实的革命者,一点儿也不多愁善感,然而城府很深。

贝克特之死

他的首要目的就是要遏制权势日渐强大的教会,规定教会要受民事法庭制约。为此,他结交了教堂主教托马斯·贝克特,后来任命他为大法官,以帮助自己达成目的。然而,自贝克特担任坎特伯雷大主教起,他就变成了亨利二世原本想要遏制的教会的护卫者:亨利发现了,他寄予了很大希望的人反叛了他,非常恼火。于是,两人的矛盾斗争不断。终于,一次气急时,国王叫道:“有哪位勇士能帮我除掉这个出身低微的教士就好了!”而这话却被人当成了命令执行。四位爵士快速溜到了坎特伯雷大教堂,在祭坛杀害了大主教贝克特。亨利听闻消息,非常震惊,跪在染着朋友的血的祭坛上,叫人像对待罪无可恕的犯人一样用棍棒狠狠抽打自己。这场谋杀十分残忍,甚至造成了基督教世界的恐慌。贝克特被命名为圣徒;他的墓地有很多传说,成百上千年以来,许多遭受创伤的人都会涌入坎特伯雷墓地,希望能通过一睹圣人遗骨来化解悲痛,治疗伤病。

然而,亨利的目的还是达到了。在他统治期内,教会一直都在王庭的管辖之下。他还继续进行了亨利一世时施行的法庭重组工作。他将整个王国划分为多个司法区,这就完全限制了贵族的法定管辖权。行政体系与如今的也很相似;随着法庭的不断完善更新,上诉法院也就形成了,这也是他的发明,包括“星法院”[26]和枢密院。

但所有针对贵族的打击,最致命的就是恢复从普通百姓中征兵,这样一来,国王就不用靠封建贵族的家臣来服兵役保卫了。

两位爱尔兰首领发生了争端,请亨利帮忙调停,争端结束后,爱尔兰就变成了英格兰的附属国,而且由英格兰国王指定的总督管理。撒克逊人守卫不列颠免遭皮克特人和苏格兰人侵扰的戏码重新上演了。

这位亨利二世,金雀花王朝的第一任国王,个性暴躁,粗短的脖子,腿如弯弓,敏锐、粗暴、倔强,富有激情,让英格兰变得更昌盛更自由,然而他却变得更加专横起来。这让后来的国王丢弃了前朝的优秀品质,继承了他这种专横的个性。

亨利得知自己最爱的儿子约翰正谋划背叛自己,心都碎了。他在心灰意冷之中过世(1189年),这位冷静实际的老国王将王位留给了一个浪漫的梦想家——理查,他甚至不会自己国家的语言。

理查一世

狮心理查(理查一世)是一个浪漫主义的角色,而不是一个成熟的国王。王国的政务他没有丝毫的兴趣。他的目光只专注于圣地耶路撒冷,而不是英格兰,在位期间,他几乎在圣地待了整整十年时间。

十字军东征,点燃了丹麦人遗留下来的北方人冒险的精神,英格兰举国为之疯狂。在巴勒斯坦付出了血和财的代价之后,英格兰只剩了一些建筑遗迹和纹章[27]。但对整个欧洲而言,利益却是不可估量的。贵族们的钱财都被榨干了,按照《自由大宪章》的规定,他们大量的财产都落入了勤俭的市民手中,《自由大宪章》解开了贫苦人的镣铐,打破了黑暗岁月的魔咒。

狮心理查死时也跟活着时一样,不是作为一个国王而亡的,而是一名浪漫主义的冒险家。他想要继续在巴勒斯坦的战争,将王室的财产藏在法国,而为了保护这些财产,他被一支箭射中后身亡。

1199年,狮心理查的弟弟约翰继承了王位。他的名声很臭,下流、残暴、背信弃义。他的兄弟杰弗里娶了法国布列塔尼的康斯坦茨,他们的儿子亚瑟是以凯尔特英雄人物的名字来命名的,也成为了英王室的继承人之一。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没有夸大这孩子的悲惨命运,他残暴的叔父确实想要烧毁他的眼睛,认为如果他瞎了,就没有成为国王的资格。然而,死亡却比眼盲更加无情,亚瑟的保护者休伯特无力拯救他。一个“心如雄狮一般坚硬”的人在法国鲁昂[28]结束了这个年轻人的生命(1203年)。

约翰

而英格兰国王也成为了法国国王的封臣,法国国王菲利普要求约翰就此与他签订契约。约翰却拒绝现身,法国的领地也就被收回了。1204年,约翰眼见着从英吉利海峡到比利牛斯山的大帝国瞬间就变成了英格兰王国。

我们如今在地图上看到的英格兰,就像是吊在法国西部一块石头,但也明白,“在那并不起眼的小岛上”躺着的那个国度曾经有多么强大,是约翰的邪恶让她变得不堪一击。

无能的国王成就了英格兰的宿命。他的残暴冷酷,无视臣民的权益,使英格兰陷入了危机,这个危机奠定了英格兰未来的基石,永远支持着英格兰追求自由。

《自由大宪章》

两个世纪后,法国也发生了同样的变故,国王查理七世与民众联合起来反对贵族爵士。13世纪时,英格兰的贵族和民众团结一致反叛国王。他们起草了一份《自由大宪章》,其条款都是保护英格兰自由公民的平等权利的。1215年复活节,爵士贵族们率两千名全副武装的骑士,在牛津附近面见国王约翰,要求他签署《宪章》。约翰很恐惧,于是问他们签名的时间和地点,“时间是6月15日,地点蓝尼米德。”他们回答。

如今,这份泛黄的、干巴巴的羊皮纸文稿就被保存在不列颠博物馆里。蓝尼米德之誓,《自由大宪章》签署的是约翰后裔之名,而蓝尼米德多个世纪以来都是英格兰最神圣的地方。

我们对约翰的印象就是“神赋君权”,而这一幕结束了,“砰”地砸落到地上,产生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他们给我加了25位国王!”国王愤怒地大喊,其实是指那25位负责履行《大宪章》条款的贵族。

一年后,国王约翰之死究竟是出于恼怒,还是因为桃子和苹果酒吃得过量,还是由于有人下毒,历史并未给出明确的解释。但是,英格兰并没有为这位签署《自由大宪章》的国王而难过哭泣。

【第四章】

亨利三世

约翰的儿子亨利三世,统治了英格兰56年时间。这个没有决断力、铺张浪费的无用国王为了自己的穷奢极欲浪费钱财,努力维护《大宪章》的条款,却并没有留意到,在他的王国内,诞生了一支全新的更高级的力量。

这时候,由于十字军东征,法国巴黎已经成为了伟大的知识复兴的中心。我们已经见识到,受人轻视的犹太人在诺曼征服的时候将一种更高级的文明带进了英格兰。随着他们的金钱积蓄而来的是知识和文化,这些都是撒拉逊人教他们的。十字军东征时期,通过与东方的古老文化打交道,这些文化的基因全都复活了过来;欧洲长期麻痹的思想就像是遇到了朝阳的晨雾一样,马上消散了踪迹,英格兰也重新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牛津也就此获得了重生。

那还不是今天高贵的牛津,只不过是一帮乌合之众,大声喧哗,寻欢作乐的年轻人,来自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冲破了父辈之间的仇恨走到了一起。

他们就是一团散沙,对基督教会和当时的政治举措有超前的见解时,就会去他们所在的小镇街头抗议,因此牛津的暴动成为了每一次政治大变革的序曲。

在这种暴动的氛围中,似乎科技是无法发展壮大的,但当时学术风潮却开始盛行,牛津大学的民主思潮也令国王震惊,想要自由研究科学的精神也震撼了教会。

这种古典的学术风潮,汲取了古希腊和拉丁的思想,造成了思想界的强烈震撼。这就像是发现了一个从未见过的更广阔的世界,这世界奉行的是全新的理念,对过去的行为观念完全抛弃,完全否定,无视其存在。一种质疑和否认的精神随之产生。他们此时才明白,为什么法国神学家和哲学家彼得·阿伯拉[29]要说“真理远高于信仰”,为什么意大利诗人们要嘲笑“不朽”的梦想。这种新的文化要求尊重异教徒,尊重犹太人。难道欧洲的新思想不是从这些犹太人手中获得的吗?

罗吉尔·培根

罗吉尔·培根就沉醉其中,无论新思想还是旧思想,像一个想冲破时代黑暗的巨人,试图通过使已知的知识系统化来达到目标。他的《大著作》的著作意图本就是希望将这些知识的财富传播给那些没有学识的人。然而,他的梦想还未实现便过世了,在真理的晨曦刚冲破黑暗重围,露出一丝丝微光之时,他完成了他的著作,这一著作的价值,一直到多年后才被人察觉。

怀揣着父亲未竟的收回法国领土的梦想,亨利三世撤销了《自由大宪章》,在他的统治期内,他一直与贵族和人民开战,贵族和人民由于共同的危机感而团结到一起,在英国贵族西蒙·孟福尔的领导之下,为自己的自由而团结奋斗。

第一个真正的议会

贵族和主教们举行集会的地点在牛津镇。这个集会一直都被称作“议会”[30],1265年,西蒙·孟福尔不仅召集了贵族和教士,每个城镇还选了两位镇民,此外,每个区还选了两名市民参加,这也是第一次采用代表制。商人和老板第一次跟贵族和教士在一起开会,人们就已经越过了这一道雷池。而这些改变真正生效、真正采用是在30年后,即1295年,距今已有600多年了(按作者的时代而言),第一次真正的议会会议才得以召开。但1265年牛津的那次集会就已经出现了“上议院”“下议院”的分别,“民有、民享、民治”的政府也是此时开始形成。

爱德华一世

亨利三世的儿子爱德华一世继承了王位,他不仅批准了《大宪章》,还在条款中增加了特权条款。对犹太人的驱逐,是他统治期间的一大败笔。

他统治了威尔士北部,曾经,这里的不列颠人和威尔士人一直是特立独行的存在,作为对被征服区的酬谢,他将继任者封号定为“威尔士王子”。

威斯敏斯特大修道院也是在这时建成完工的,并且开始成为英格兰杰出人物魂归后的葬身所。火药的发明也是在这一时期,它让穿着铁甲的骑士们多了一种防御外敌的手段,而且这一时期还征服了苏格兰。而魔石似乎就是伯特利教堂里雅各布的枕石,据传雅各布是苏格兰的守护神,这块枕石被带到了威斯敏斯特大修道院,并成为了英王室加冕礼的座椅,从那时以来,英国国王的登基典礼都会在那里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