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沟通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下子发问太多,等于不信任孩子

“你去哪了?”“没去哪。”“和谁一起去的?”“没谁。”“去干什么了?”“没干什么。”……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经典对话随处可见。很多父母都习惯凭借自身经验来对孩子提问,以示对孩子的关怀。但当孩子面对父母狂轰滥炸般的问题不知道怎么回答或者不会回答时,便会用“我不知道”或者“你烦不烦啊”来堵住父母的嘴。

其实,过多的提问不仅起不到关爱孩子的作用,反而会招致孩子的反感。因为在孩子的心里,父母过多的问题是不信任自己的表现。


周末下午,如心和好朋友郊游回到家。正在客厅里看电视的妈妈看见她,便问:“怎么样啊?这次玩得开不开心?”

如心的心还没从山野中走出来,难以抑制的欢乐就像阳光一样映在她的脸上。“还行吧,挺好的。”如心轻描淡写地回答妈妈的问话。

“都有什么好玩的?和妈妈说一说。对了,如心,你的作业做完了吗?”

“踏青啊,有什么特别的,就是青山绿水啊!作业还没写完,晚上赶一下。”

“总是最后赶作业,要是提前写完了多好,不是省得急慌慌的?赶作业的时候能用心吗?”妈妈本是好心好意地想要提醒如心要用心做作业,可是话一经嘴里说出来就变了味。同样的,如心本来郊游回来心情很好,现在却被妈妈的问题搞得心烦意乱。“就差一点数学了,不用您操心。”如心耐着性子说。说完,她赶紧跑进了自己的卧室。

“你等一下,我给你的钱呢?都花了么?”妈妈又想起郊游前给了如心100块钱。

“花了,都花了!”如心被妈妈搞得异常烦躁,情绪一激动,说出了不符合事实的话,其实,她还剩了好多钱呢。

“都花了?怎么这么能花钱?都买什么了?”妈妈继续追问如心。

“什么都买了,该买的、不该买的都买了!”说完,如心“砰”的一声关上自己的房门。


通过上面的案例,我们能够很明显地看出,如心原本的愉悦心情瞬间被妈妈一句又一句的提问驱散了。试问,面对这样的家长,谁能不烦心?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精神个体,他们感情细腻,有很强的自尊心。虽然年纪小,但是他们能够敏锐地感觉到他人的情绪和语气。孩子最怕别人不信任自己,其中,父母的信任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如果父母对他们的行为产生怀疑,他们就会产生挫败感,心理脆弱的孩子还会因为父母的怀疑而对父母感到失望,从而变得郁郁寡欢。

孩子的心理都很脆弱,作为父母,我们不但要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还要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不向孩子进行连珠炮式的提问,就是对孩子信任的表现。在信任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对自己充满自信。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一句话,不论是好是坏,都会成为他一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话。所以,我们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即便是孩子在某个方面真的出了问题,我们也不应该整天在孩子耳边喋喋不休,而是应该寻找正当的办法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1.放下成见,和孩子坦诚交谈

很多父母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都无法放下自己的成见,习惯于凭直觉来教育孩子。一发现孩子有什么异样,他们便会喋喋不休地向孩子发问。一看到孩子衣衫不整,就会问“是不是在外面打架了”;一看到孩子洗澡、洗头的次数增加了,就会问“你是不是谈恋爱了?怎么变得臭美起来了”;一看到孩子上网,就会问“你是不是又在浏览不健康网站”……什么时候身为父母的我们能够静下心来,先听听孩子怎么说,再进行下一步的提问呢?

2.保有一颗平常心

父母的过多提问会让孩子变得敏感、抑郁,面对这种情况,父母最好保有一颗平常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父母对孩子出现的问题过于重视,孩子就可能产生逆反心理。比如,孩子开始注重形象只是因为礼仪课上老师的指导,却被父母追问“是不是在谈恋爱”,那孩子便有可能真的去谈一场恋爱以回应父母的追问。反之,如果父母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孩子的行为,孩子就会坦然地向父母道出事实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