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预、王濬灭吴
东吴最后一个皇帝孙皓非常残暴,不光贪图享乐,还动不动就挖人眼睛,剥人脸皮,把东吴闹得鸡犬不宁。晋武帝见时机成熟,于是决定兴兵伐吴。
公元279年,晋武帝派兵20多万,分三路进军,一路是镇南大将军杜预,一路是安东将军王浑,水路则是益州刺史王濬。
杜预派樊显等人沿长江西上,很快就攻破了好几座城池。又派牙门管定等人率领800勇士在夜晚渡江,奇袭乐乡城,预先插满战旗,虚张声势,还在巴山放火,挫伤吴军的士气。吴军都督孙歆非常害怕,城里出来投降的共有1万多人。然后又埋伏了一支人马,等孙歆派出去抵抗王浚的部队撤回来后,伏兵混进吴军进了城。孙歆一直没有发现,结果被俘虏了。接着杜预下令进军江陵,吴将伍延假装投降,把兵布置在城上,杜预识破了他的计策,将江陵城攻了下来,平定了长江上游。吴国南方的城市纷纷投降,杜预一共斩杀和活捉吴国都督、监军14人,牙门和郡守120多人。他把吴国的将士和家属迁到长江以北,吴国人纷纷赶来投降。
王濬在任益州刺史的时候就开始做伐吴的准备了,他下令造了一批很大的战船,为了不让吴国发现,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但造船所制造出来的木屑顺江漂流,引起了吴国人的怀疑,于是他们在长江险要的地方钉了许多大木桩,再钉上铁链,又把大铁锥安在水下,防止晋国水军通过。
王濬的水军打到秭归的时候,过不去了。他下令造了很多大木筏,派了几个水性好的士兵带领这些木筏顺江而下,木筏一碰到铁锥和木桩,就把它们扫掉了。然后在木筏上架起大火炬,一碰到铁链,溅起火星就烧起来,很快就把铁链烧掉了。扫除前进的障碍后,王濬的水军很快就进入了东吴境内,与杜预会师。
有人提出:“东吴立国将近百年,不可能一下子就消灭的。现在马上要到夏天了,疾病会渐渐流传开,应该等到冬天的时候再发起大规模的进攻。”杜预说:“以前乐毅凭借济水西岸一战而打败了强大的齐国,现在我们的士气正处于旺盛期,这就好比劈竹子一样,劈开了几节后,剩下的就能迎刃而解,不需要花费太大力气了。”于是命令各路将领继续进攻,王濬率领水军直扑东吴首都建业。
王濬的水军快要打到建业的时候,孙皓终于坐不住了,他派大将张象率领1万水军前去抵挡。那些水军一看王濬的部队声势浩大,战船也是出奇地大,一个个都吓呆了,没有打就投降了。
孙皓急得没办法,找来陶濬,问他有什么办法。陶濬大言不惭地说:“益州来的水军我很清楚,没什么了不起的。陛下只要给我两万人,我就能把他们杀个片甲不留!”
孙皓相信了陶濬,拨给他两万人马。陶濬下令第二天就前去和晋军决战,他手下的将士知道晋军这次非同以往,轻易惹不起,都不想去白白送死,当天晚上就逃了个精光。
这样,王濬的水军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开进了建业城。孙皓见大势已去,只好脱掉衣服,让人把自己反绑着,出城投降。东吴从此灭亡了。
当初杜预进攻江陵时,吴国人很恨他,知道杜预颈子上长了个瘤子,于是每当有大树上面长了像瘤子的疙瘩后,吴国人就把那疙瘩砍下来,写上“杜预的颈子”,来诅咒他。杜预对此很愤怒,攻下江陵后,把干这事的人杀掉了。
杜预认为,天下虽然统一了,但不能忘记战争,所以他一方面继续练兵习武,加强军备;另一方面兴办学校,提倡教化,当地的老百姓普遍拥护他。他有个很大的功绩就是兴修水利,当时的老百姓都称他为“杜父”,杜预开凿了杨江,从夏水到巴陵共1000多里,既可以疏导长江的洪水,又可以开通漕运。杜预对于公家的事,只要让他知道的,就一定会去管。他所兴修的工程,一定会考虑周到,很少有弄坏的情况。有人嘲笑他专门管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杜预反驳道:“大禹和后稷的功劳就是为了拯救世人,我做这些事的目的和他们一样。”
晋灭吴之战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