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先秦政变,鸡毛蒜皮要你命(6)
酒席之上,各怀鬼胎的兄弟俩推杯换盏,喝得越来越起劲。公子光见时候差不多了,以身体不舒服为借口转身出去,然后安排专诸进去送烤鱼。这条烤鱼可不是一般的烤鱼,那是会要人命的烤鱼,因为鱼腹中藏着一把见血封喉的名剑——“鱼肠剑”。专诸把烤鱼端了进去,吴王僚刚想要尝尝滋味,就见专诸猛然掰开鱼腹,取出里面的宝剑刺了过来。吴王僚躲闪不及,中剑毙命,旁边的护卫一拥而上,将凶手专诸刺死。此时,公子光也放出早已埋伏好的武士,将吴王僚的部下一个不剩全部解决了。
政变成功后,公子光终于得偿所愿,坐上了君王的位子,这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吴王阖闾。阖闾并没有对专诸食言,封了他的儿子做上卿。
伍子胥因为在夺权中立下大功,也借此得到了公子光的信任,被任命为吴国大将。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带领吴军攻破楚国都城,掘楚平王之坟,鞭尸三百下,终于报了父兄被杀的大仇。吴国成为楚国之后又一个称霸的南方诸侯。
五、沙丘政变——权阉赵高两次窃国亡秦祀
1.沙丘政变
公元前210年,即始皇三十七年,七月,始皇帝巡游至今河北省广宗县西北处,当时这个地方叫沙丘。统一六国后四处搜寻不死秘方的千古一帝终于熬不住了,再强大的人也经不住岁月来催。始皇帝病重,驾崩于此。
沙丘这个小地方有幸被挑选为中国统一后第一次政变的发生地,从此名留青史——看来这地儿并不吉利,80年前,始皇帝的嬴姓赵氏本家,赵武灵王,就是推行“胡服骑射”的那位,因为儿子发动政变夺权,被活活饿死在这里。
始皇帝也是嬴姓赵氏,名政,享年四十九岁,远高于当时人口的平均寿命,算是长寿。他走得急,后事只是简单交付给了近臣赵高,令他带封遗嘱给儿子公子扶苏:“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
始皇帝可能还在等着方士的长生不老药,没料到自己走得这么快,甚至还没来得及立太子。另外,他的遗诏并没有交授使者,这两个失误,为他自己一手打造的王朝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在这里要着重介绍一下赵高,中国统一后第一次政变的发动人。赵高,历史上说他是个太监,近代有学者证明是误解,不过无所谓了,他有没有被割掉生殖器,并不影响他发动了这次堪称后世夺权教科书的政变。此时赵高的官职是中车府令,司乘舆之职,也就是给皇帝赶马车的。赵高本是秦国某位国君之后,他的父亲是秦王的远房本家,因为犯罪,被施刑,其母受牵连沦为奴婢,赵高弟兄数人世世卑贱。秦始皇听说他为人勤奋,又精通法律,便提拔他为中车府令掌皇帝车舆,还让他教自己的少子胡亥判案断狱。还要补充一句,赵高还是个书法家,在秦时和李斯齐名。由于赵高善于观言察色、逢迎献媚,因而很快就博得了秦始皇和公子胡亥的赏识和信任。有一次,赵高犯下重罪,蒙毅不敢阿法,要按律处他死刑,秦始皇却赦免了他并复其原职,由此不难看出始皇帝对赵高的偏爱,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这位在自己眼中“敏于事”的宠臣,日后会成为断送大秦江山的祸首。
皇帝驾崩,赵高假哭了一会儿之后,就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其实自秦始皇病甚之日起,他就开始琢磨了。皇帝是天子不是自己的亲爹,他关心的是帝国的皇权交接。他敏锐地发现了始皇帝突然驾崩留下的两个失误,他似乎有机可乘。
秦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仅有四位在历史上留名:公子扶苏、公子将闾、公子高和公子胡亥——始皇的二十多个儿子,无论有名没名,最后全部被给自己赶马车的赵高在两次政变中杀死,算是让皇帝绝了后。
秦始皇没料到自己死得这么急,活着的时候依然迷恋着自己的无上权力,没有发布任何消息确定谁是帝国的继承人。扶苏当时的身份只是皇长子,而不是太子。从中国古时“立嫡、立长、立贤”的立储方式来推算,扶苏应该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然而这孩子倔,经常上疏给他爹,说些什么天下初定,百姓未安,广施仁政之类的话,以及站出来反对“焚书坑儒”等。始皇帝直接把他贬到了上郡去做蒙恬的监军。
在外人看来这是长子失宠的征兆,但是赵高却不这么看。他知道扶苏在朝中人缘不错,现在放去前线正是对接班人的一次培养。另外,他跟着的那个人是蒙恬。蒙恬是谁?在当时有“大秦第一勇士”之称,长城军团总司令,手握帝国三十万精锐之师;一家三代战功卓绝,为秦统一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秦始皇给扶苏选择了蒙恬,其目的已然明了。
回到始皇帝的遗诏,短短十二个字,直译的意思是:“将兵权交予蒙恬,你回咸阳主持我的丧事。”老子去世,长子办丧,没什么不妥,赵高却看出了不同的意思:继位。他的心里嘀咕了,一旦扶苏登基,必定重用蒙氏,而自己和蒙毅有仇,就是上面说过皇帝出面救他的那件事。如果是这样,自己不但没有了价值和位置,反而还有掉脑袋的危险。所以,诏书不能发。想要改变结果,那么,只有发动政变。
赵高心里明镜儿似的,迅速确定了自己的计划:拉拢丞相李斯,说服学生胡亥,杀掉扶苏和蒙氏兄弟。
说服胡亥很容易,但他刚开始也没同意,他本是个没什么政治野心的人,认为这样是大逆不道。赵高讲了三个例子,商汤杀桀、武王伐纣、卫君弑父。按照君伦常理来讲他们都是逆行,但历史反而却都在称赞他们。赵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你二十好几个兄弟,怎么轮这个皇位也轮不到你,现在玉玺在我赵高手上,你没啥成本投入,改诏政变的事儿我来干,你就配合一下完事了去当皇帝,就这么简单。胡亥点头了。
接下来是李斯。李斯没那么好忽悠,说了半天不为所动。赵高知道李斯是个有权舍不得放的家伙,最后使出了撒手锏:扶苏继位必然重用蒙氏,你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没得干了。如果立了胡亥,你还是宰相,辅佐有功,日后必然能封侯称孤,福荫子孙。李斯动摇了,他布衣出身,深知权力的好处,思索一番后,答应入伙。
组团完毕,三人改了份假诏,快马加鞭送往上郡。扶苏得诏,打开,上书:“朕巡行天下,祷祀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扶苏这孩子实在,看完就哭,哭完准备奉旨自杀。蒙恬劝他说,陛下四处巡游,还没立太子,让我领三十万精兵戍边,你来监军,这是将天下的重担交给你的意思啊。现在一个使者来传诏书,你就要自杀,你怎么知道是不是有诈?不如回信问问,问清楚了再死也不迟啊。扶苏书读得多,认定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让子亡,子不得不亡这一套。他回答说,父赐子死,还多问什么。然后,自杀了。
蒙恬不肯死,被囚禁了起来。蒙毅回来后,也得到了同样的下场。
一纸假诏,要了准皇帝的命,同时也革了帝国最高军事官的职,不得不说这便是皇权的霸道之处。
使者还报,赵高、李斯、胡亥大喜,政变成功了。
运尸至咸阳,发丧,胡亥赚得盆盈钵满,登基成为二世皇帝;赵高乌鸦变凤凰,升任郎中令,常侍中用事,官至九卿;李斯高投入零收入,依然任左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2.望夷宫之变
搞定帝国继承人之后,赵高开始了清洗安全隐患的工作。
蒙恬被囚禁在阳周,蒙毅为始皇帝祈福归来。已登大宝的胡亥有放虎归山之意。赵高当然不会甘心让他们重归朝堂,以蒙氏的威望,再次显贵很容易。所以,趁着现在局势未定,是干掉他们的最好时机。
赵高现在在皇帝身边吹几句耳边风很容易,他对胡亥说,先帝起初打算立你为太子,蒙毅出来劝阻,所以不如杀了。胡亥新君登基,很清楚自己的位置是怎么得来的,他心虚,所以这些话听不得。赵高继而四处网罗蒙氏兄弟的莫须有罪名,胡亥慌了,一句话,杀!
唯一出来阻拦的人,是皇叔子婴。可惜他的话有重量没分量,救不了蒙氏兄弟。蒙恬被逼服毒自杀,蒙毅也被御史曲宫上门取了性命。两个帝国肱股之臣,就这么不明不白地去陪先帝了。
胡亥本是庸才,如今却位居至尊。他能干且要干的事儿,无非就是人生得意须尽欢,尽情地骄奢淫逸。赵高投其所好,顺便念叨说你当皇帝,你的兄弟姐妹和有些大臣必然会有怀疑,免得夜长梦多,不如都杀了。就这样赵高借着胡亥的手,灭了胡亥自己的族。
七月盛夏,一场大雨拉开了帝国末日的序幕。大泽乡大雨久积,九百名戍卒被困在这里。按照当时的律法,逾期当斩。这批戍卒里有两个人,陈胜和吴广。他们耍了点儿小手段,揭竿而起,吹响了反秦的号角。
赵高觐见,说天子显贵,应该深居宫中,你自己享乐,外面那些杂事,我和大臣们帮你排忧。胡亥答应了,从此天子不早朝。接下来的事儿,就是顺理成章地挟天子以令诸侯。
外面战事紧急却见不着皇帝,这个时候李斯坐不住了,要觐见二世皇帝。赵高自然知道,这个曾经的合伙人,必须要除掉了。
李斯位高但无兵权,这恰恰是赵高有的。赵高略施挑拨离间,激怒胡亥;之后再造谣,说当年政变他参与了,如今频繁进谏,显然他有裂土称王之心啊!谋反这个帽子在古代,扣在谁头上谁就玩完。胡亥一惊,下手不留情,让赵高责办此事。
此时李斯一惊掉进了赵高的手里,一堆莫须有的罪名加上逼供,李斯屈打成招。二世二年,李斯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具五刑,诛三族。
所有的障碍一经扫清,此时的大秦帝国,与其说是胡亥的,不如说是赵高的。他自然也萌生了窃居皇位的念头,怕君臣反对,便奉献一出“指鹿为马”的好戏,有异见者,杀了个干净。
二世三年,八月,胡亥还待在望夷宫抓脑袋,明明是鹿为什么大家都说是马呢?这个时候外面杀声四起,胡亥惊慌失措,急召左右,所有人却都各自逃命。最后冲进来一个老太监,战战兢兢地说:“赵高政变作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