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文化迷踪(2)
拨云见日
然而质疑的声音也有很多。
首先,航海技术达不到。唐代鉴真东渡,在由日本人做向导的情况下,还用了七次才成功,难道秦朝的徐福在不知道日本具体方位的情况下,一次就能成功?其次,规模不够。徐福一行是数百甚至数千余人,仅按照每人每天吃1斤粮食计算,每天也要半吨以上,再加上饮用水,每天的消耗应该不会低于1吨。徐福船队的运载能力远远达不到这种要求。
即便根据传说,徐福等人的确到了日本,也并不能说明日本当地就没有早已经存在的土著人了。就算徐福到了日本,甚至即便他是第一代天皇,也并不能说明徐福就是日本人的祖先。
然而由于《史记》对徐福求仙的记载“语焉不详”,两千多年来,徐福到底去了哪里依然争论不休。但无论是日本还是其他地方,人们都怀念徐福,感激徐福给当地带来的变化。在这些地方,世代传说着徐福教当地人种水稻、凿水井、制造农具,传播医药、纺织等知识的故事。尤其在日本,徐福船队的到来给日本带去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将日本从一直徘徊不前的原始社会推向了奴隶社会。
非洲原始岩画之谜
原始部落茹毛饮血,为何在岩画中原始部落人身着精致的服装,与水牛为伴?是谁把这样的生活情景画到了岩石上?
惊人的艺术
1752年,由弗雷德里克率领的非洲探险队在非洲东海岸的鱼河两岸发现了好几幅岩画。1790年至1791年由格罗夫纳率领的远征队在非洲土地上发现了更多的岩画。随即,在阿尔及利亚东部的撒哈拉沙漠中,有一条长800千米,宽50千米至60千米的恩阿哲尔山脉,那里蕴藏着丰富的红砂土矿藏,人们发现,这种红砂土正是创作岩画的颜料。1956年,法国探险队在这里发现了1万多幅岩画。
这些岩画是非常典型的原始部族岩画,多以表现动物为主,有野牛、角马、条纹羚羊、斑驴……虽然画得十分粗糙,但个个栩栩如生。更神奇的是,撒哈拉的塔希里山脉上有一些岩画还夹杂着一些非常现代的神秘人像,这些人像有的穿着与现在的宇航服很相似的衣服,精致的短上衣,戴着头盔,头盔上还有两个可供观察的小孔,头盔用一种按钮与躯干部连接。于是有人认为早在7000多年前,可能有其他行星生物到过撒哈拉沙漠。
非洲岩画分布广泛,阿尔及利亚、埃塞俄比亚、埃及、安哥拉、莫桑比克、肯尼亚等十多个国家都保留了这种原始的艺术作品。它数量多、流传广,仅撒哈拉地区就有3万个岩画遗址被发现,时间经历了上万年。
谁创作了原始岩画
根据这些岩画所反映的内容,科学家们推断,在撒哈拉地区变成沙漠以前,曾有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以猎取大型水栖动物为谋生手段,也放牧羊群。那么这些原始岩画究竟出自谁人之手呢?
世界考古学界围绕岩画作者主要分成两大派。一派认为岩画是非洲本土产物,它自成体系,不超越非洲边界。这一派中绝大多数人认为是当地土著布须曼人创作的,他们认为撒哈拉地区是布须曼人文化中心,非洲岩画就发生在这个中心地区,而后向四周传播。不少专家指出,岩画中表现的非洲土著居民臀部坚挺的形象正是非洲一些部族的人种特征,这是欧洲史前岩画中不可能有的。至于非洲岩画与欧洲岩画在岩画题材上有雷同之处,这不足以构成理由。因为狩猎艺术遍布整个地球,生活方式的一致性给狩猎艺术题材甚至表现方法带来某些相似性。
而另一派主要是欧洲学者,他们坚持认为非洲史前岩画是外来文化传播的产物,有的干脆说是欧洲史前岩画的复制品。他们认为在公元前5万年左右,首批欧洲移民尼安德特人来到非洲,4000年后克罗马侬人大批移居非洲,正是作为欧洲史前岩画创造者的他们,把岩画带到了非洲,此外他们还提出了证据,如在非洲北部发现欧洲旧石器时代的克罗马侬人和卡普新石器时代的人种类型、还有布须曼人丝毫不懂透视法等,但是这一观点缺乏足够的事实作为有力证明。
我们一直认为,人类文明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逐渐发展和进化的过程,但许多史前遗迹却对这个传统观点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我们无法解释的诸多遗址、遗物,我们应该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探索人类的文明史。
秘鲁纳斯卡巨画
如果说南美洲是个用谜铺成的大陆,那么其中最难解的谜之一,就是纳斯卡平原的巨画了。几十甚至上百米的巨画在2000多年前是怎样被画到平原上去的呢?
发现惊人巨画
荒凉而又辽阔的纳斯卡平原位于秘鲁南部。在这片平原上,有长达300米的人和动物的画像、线条、螺纹和几何图形,它们覆盖在方圆50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这些巨画是在1939年被美国的科孛克博士发现的。
科孛克博士的发现立刻在考古学界引起轰动,许多考古学家陆续来到纳斯卡平原。随后,更多的直线条和弧线图案被发现。
构成这些图案线条的是深褐色表土下显露出来的一层浅色卵石。据专家计算,每砌成一条线条,就需要搬运几吨重的小石头,而图案线条中那精确无误的位置又决定了制作者必须依照精心计算好的设计图才能进行,并复制成原来的图样。这些2000年前完成的巨画所表现出来的高精度的设计、测量和计算能力,以及对几何图形的认识程度,以当时人们的技术是不可能完成的。那么,这些巨画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几种猜想和判断
纳斯卡巨画的神秘吸引了无数的探险家、考古学家和科学家。德国女数学家赖歇就是其中之一,她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纳斯卡线条。她发现许多线条爬坡穿谷,绵延很长距离却能保持笔直,很可能是在木桩间拉线作为画线的标准,只要三根木桩在目测范围内保持一条直线,那么,整条线路就能保持笔直。20世纪80年代,她做了一项实验:首先用标杆和绳索标出一条笔直的线,然后,再把表面的黑石拿走,露出下面闪光的白沙,反衬着周围富含铁矿的岩石,于是,一条线就出现了。也许,这就是纳斯卡线条的本来面目吧。但是,在纳斯卡地区不仅有大量的直线条,还有众多的弧线所组成的图案。
1983年,一支意大利的考古队在纳斯卡地区发现了大量的陶器,这些陶器上都装饰有动物图案,而这些图案在荒漠上又以更大的规模重复出现。这些图案的相同使人们相信神秘的线条是古纳斯卡人所为。纳斯卡平原上最常见的是黄沙和黏土,上面铺着一层薄薄的火山岩和砾石,长期的风吹日晒使它们发黑变暗。在这些所谓天然黑板上画线条,不过就是古纳斯卡人刮去几厘米的岩石层,让下面苍白的泥土显露出来。如果是在另外一种气候条件下,也许剧烈的外界侵蚀会在数月内磨蚀掉这些线条,但纳斯卡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再加上那里几乎没有强风,因此风蚀也微乎其微。寸草不生的纳斯卡平原是如此贫瘠,如此与世隔绝,这些都为纳斯卡线条保留至今提供了条件。
根据美国航天飞机拍下的图片,在百万米高的太空中即可看到纳斯卡巨画的线条,而只有从300米以上高空中才能看清这些巨画的全貌,因此,巨画只能是为从空中向下观看它的人绘制的。而在遥远的古代,有谁能从高空或太空中观看这些巨画呢?人们自然而然想到是天外来客,或许是外星人光临地球时在降临地建起的跑道。这里每年最多只下半小时雨,美国航天总署为这里贫瘠而又荒凉的生态环境而震惊,感到它与火星上的环境有些类似,曾专程派人研究这个地区,想用它来进行火星上生命能否生存的实验。
还有一种猜想就是当时的人们做祭祀活动留下的印证。纳斯卡巨画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它的图案从头到尾都是由一条线条画成的。几乎全部都是首尾相接,呈封闭形,每个图案的线条之间没有重叠,也没有交叉,为什么画家们非得用这种封闭状的环形线条去作画呢?环形的线条就意味着绘画的笔触连绵不断,可以循环不息。如果这些线条是人踩出来的小道,人在小道上循环地走,那究竟是为什么呢?解释只有一个,他们在进行某种活动,而最有可能的就是在祭祀!
种种猜想都有合理之处,但都无法圆满地解释它的真实面目,这个文明之谜依然令今天的人们感到无比困惑。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怎样起源的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可以说,奥林匹克运动是仅次于宗教历史而最为悠久的社会文化现象。它的起源,既流传着优美的神话传说,又伴随真实的氏族制度的衰落和长年不断的城邦之争。
众神的传说
在希腊的南部坐落着美丽富饶的伯罗奔尼撒半岛,这里有一片神圣的山谷,它就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奥林匹亚。对于古代奥运会的起源,流传着动人的故事。
相传古希腊伊利斯国王要为女儿挑选一个文武双全的女婿,国王提出应选者必须和自己比赛。有13个青年丧生在国王的长矛之下,宙斯的孙子佩洛普斯和国王的女儿一直互相爱恋。在爱情的鼓舞下,他勇敢地接受了国王的挑战,终于以智取胜。为了庆贺自己的胜利,佩洛普斯和国王的女儿在奥林匹亚的宙斯庙前举行盛大的婚礼,婚礼上安排了战车、角斗等比赛项,这就是最初的古奥运会,佩洛普斯成了传说中的古奥运会创始人。
关于奥运会,还有一个传说。宙斯的儿子赫拉克勒斯力大无比,有“大力神”的美称。有一天,他在伊利斯城完成了常人无法完成的任务,不到半天工夫便扫干净了堆满牛粪的牛棚,但伊利斯城的国王却违背了当初赠送他300头牛的诺言,赫拉克勒斯一气之下赶走了国王。为了庆祝胜利,他在奥林匹亚举行了运动会。
真实的起源
实际上,奥运会的起源与古希腊的社会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古希腊是一个信奉众神的国家,古希腊人相信众神都居住在希腊最高的一座山——奥林匹斯山上。在希腊人尊崇的诸神之中,宙斯是众神之父。因此,古希腊人在奥林匹亚奇迹般地建造了一座雄伟壮观的宙斯神殿。这座神殿便成了希腊人祭神的天坛,奥林匹亚则成为了希腊和周边城邦朝圣的宗教中心。
古希腊和地中海区域其他国家的人们在祭典和收获季节,常常举行盛大集会,并进行各种游乐和竞技活动,热闹非凡。最初集会分散在各地,也不定期,但以奥林匹亚的集会最为盛大。为了表示对宙斯和诸神的尊重和感恩,每隔四年,希腊各地要派出庞大的朝圣团体前往奥林匹亚,举行盛大的节日盛会。在节日期间要举行宗教朝拜仪式、文艺表演、集市贸易等活动,场面热烈壮观,内容丰富多彩,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竞技游戏。
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制的奴隶社会逐渐代替了氏族社会。这些城邦没有统一的君主,各自为政。为壮大自己的力量,各城邦之间战争不断。战争需要大量的士兵,各城邦扩充兵源,积极训练士兵。斯巴达城邦儿童从7岁起就由国家抚养,并从事体育、军事训练,过着军事生活。士兵需要强壮身体,而体育是培养能征善战士兵的有力手段。战争促进了希腊体育运动的开展,古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也带有明显的军事烙印。
连续不断的战事使人民感到厌恶,人民渴望有一个和平的环境,并怀念当年的庆典活动。于是,奥林匹亚所在的伊利斯城邦国王联络其他几个城邦的国王,达成了定期在奥林匹亚举行运动会的协议,并规定在运动会年实行“神圣休战日”。“神圣休战日”期限是三个月。在这期间,任何人不得发动战争。奥运会召开之前,伊利斯城邦会派出3名使者,头戴橄榄枝编成的头冠,手持节杖,前往希腊其他城邦,宣告“神圣休战日”的开始,邀请人们参加古代奥运会。在此期间,禁止任何军事行动。从此,就产生了全希腊的运动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