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文化迷踪(1)
世界上究竟有没有诺亚方舟
诺亚方舟的传说美丽动人,但人们常常把它当作一个故事来听,而很少有人相信它曾真实存在过。为何《圣经》中诺亚方舟的传说一直吸引科考人员和探险家的注意力呢?
美丽的传说
在《圣经·创世记》中有这样一个动人的传说: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后,被逐出了伊甸园。他们繁衍了无数的子女,子女的后代也越来越多,逐渐遍布整个大地。人类为了生存不得不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互相残杀,彼此间的怨恨和恶念与日俱增。上帝看到了这一切,对当初的造人之举感到后悔,更为人类犯下的罪孽忧伤,于是决定毁灭一切。但人类中还有诺亚和他的家人恪守善良仁义本分,他常劝诫周围的人们,停止杀戮,摆脱罪恶的生活。于是上帝决定留下诺亚一家。
上帝告诉诺亚,自己要发动一场洪水对人类实施大毁灭,要他们造一只方舟,以备洪水来临时逃生。他们立即照办。上帝看到方舟造好了,就说:“你同你的妻子、儿子、儿媳都要进入方舟。凡洁净的畜类,你要带七公七母;不洁净的畜类,你要带一公一母;空中的飞鸟也要带七公七母。这些都可以留种,将来在地上生殖。”
一天,巨大的水柱从地下喷射而出;天上的大雨日夜不停,整整下了40天。水迅速上涨,比最高的山巅都要高出半米。凡是在旱地上靠肺呼吸的动物都死了,只留下方舟里的人和动物安然无恙。方舟载着上帝的厚望漂泊在无边无际的汪洋上。
上帝顾念诺亚和方舟中的飞禽走兽,便下令止雨兴风,风吹着水,水势渐渐消退。诺亚方舟停靠在阿勒山边。又过了几十天,诺亚打开方舟的窗户,放出一只乌鸦探听消息,乌鸦一去不回。诺亚又把一只鸽子放出去,要它去看地上的水退了没有。由于遍地是水,鸽子找不到落脚之处,又飞回方舟。七天之后,诺亚又把鸽子放出去,黄昏时分鸽子飞回来了,嘴里衔着橄榄叶,诺亚由此判断水已经消退。后世的人们就用鸽子和橄榄枝来象征和平。
哪里可以寻到方舟
虽然只是传说,但按照对诺亚方舟的描述,人们还真的找到了它的一些踪迹。
《圣经》记载洪水过后方舟停在土耳其东部的阿勒山上。为了揭开阿勒山诺亚方舟之谜,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大学教授鲍彻·泰勒进行了长达13年的追踪研究。泰勒教授还把卫星遥感技术用到了研究之中,称自己进行的是“卫星考古工程”。根据飞机航拍、侦察卫星以及商业用遥感飞行器拍摄到的照片,真的发现阿勒山山腰处有一处几乎被冰川掩盖的“不规则区域”。引起人们极大兴趣的是它的长宽比例和诺亚方舟的长宽比例一样。泰勒说遥感卫星拍摄的高清晰照片是“新的重大进展”。他的目标十分明确,那就是要综合所有的照片,解开阿勒山之谜,而且要经得起科学家、影像专家和其他专家的检验。
无独有偶,1973年美国的人造卫星“极其偶然”地拍摄到终年冰封的阿勒峰上,有一块庞大及呈明显长方形的“异物”。与《圣经》中所述的诺亚方舟极为相似。
美国航空航天局科学家也发现,在中美洲的热带雨林深处有一处1000多年前的玛雅文明遗址,这一遗址也是“不规则区域”。但它到底是自然界的地质奇观,还是人类活动的遗迹,或者什么都不是,还需要进一步考证。
2000年,因发现“泰坦尼克”号残骸而闻名的探险家罗伯特·巴拉德率领一支探险队在几百米深的黑海海底发现了人类居住过的迹象。在距土耳其沿岸19千米远的黑海海平面以下93米深处,找到了一个呈长方形的地基,木制横梁、树木枝条和石器散落在淤泥里,它们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和铜器时代的过渡期。大约7500年前,这些住所被一场凶猛的洪水吞没。于是科学家断言,这一灾难事件和《圣经》里讲述的诺亚方舟的故事存在着某种联系。
究竟哪里是诺亚方舟的停泊之处,抑或它是否真的存在,还有待人们更深入的研究。
史前“处女禁忌”是怎么回事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有些地方视处女为珍宝;有些地方却出现“处女禁忌”现象,并用各种稀奇古怪的方法破除少女的童贞。
谁来破除处女的童贞
处女,又称在室之女,指未出嫁的女子。在远古时期,人们对一些自然现象、生理现象不能得到明确的认识,故而对处女产生了诸多忌讳习俗,称处女禁忌。
在一些原始部落里,新娘、新郎不仅都不重视处女的童贞,甚至怀有对童贞的深深的恐惧。因此出现了由第三者帮助破除童贞的婚姻现象。在澳大利亚的一些原始土著部落里,如果有人结婚,人们就纷纷前来祝贺,大家尽情地跳舞、喝酒。狂欢达到高潮时,部落里的一些人把新娘簇拥到另一间房间里,用石器或其他什么工具破除她的童贞。然后,由一个人带着沾有处女血的东西向大家展示。至此,婚姻仪式才算真正完成。在澳洲某些原始部落中,当女子到达青春期时,就由年老的妇女弄破处女膜。在赤道非洲的马萨、马来西亚的沙凯族、苏门答腊的巴塔斯族也都有这样的习俗。
有些部落请丈夫的朋友,新娘的父亲,甚至是部落里的特殊的人物来完成这一工作。在西里伯尔的阿尔福族那里,新娘的父亲充当这种奇怪的角色;在爱斯基摩人的某些部落里,巫师帮助新娘弄破处女膜;在古希腊,处女在神庙前向神的代表献出童贞;在中世纪,欧洲领主拥有女子的初夜权,可能也是一种处女禁忌的遗风;在印度的不少地区,新娘用木制的“神象生殖器”破除童贞。
危险?心理?仪式?
心理分析学之父弗洛伊德则认为,就女性来说,初婚导致肉体器官的受损和自恶的心理创伤,这种心理常常表现为对于逝去的童贞的怅惘和惋惜,对夺去其童贞的人的一种深刻的恼怒。而处女禁忌则避免使将来要与这个女子共处一生的男人成为女子内心恼怒的对象,避免妇女因童贞的丧失而产生对丈夫进行报复和敌对的心理。原始人把女子看成神秘的、令人恐惧的,害怕女子在初婚时会对丈夫造成某种危险。因此,丈夫也认为处女禁忌是有益的。
处女禁忌还有一种可能是出于原始人对血的恐惧心理。原始人很害怕血,因为血总是和受伤、疾病、死亡联系在一起,所以血被认为是危险、神秘和可怕的。人类避免危险最简单的方法是和危险物保持一定距离。所以不少原始民族都想方设法在女子婚前弄破她的处女膜。有的民族的男子在结婚的次日将新妇的裤子交给梵僧,梵僧用优昙木接取,挂在树上,举行消祓式。初夜权刚开始出现时并不是统治者对被统治者妻子的侮辱与玩弄,而是为新郎消灾免祸的一种措施。
还有一种解释认为,这种仪式是一种期待和焦急的心理造成的。原始人对各种新奇的事情总是伴随着一种神秘、紧张的心理,作为紧张心理的外观,往往产生种种仪式。当庄稼刚刚成熟时,当夫妇有了第一个孩子时,当一块林地刚刚开垦时,原始人都会产生这种心理,并用一定的仪式表示。就像今天人们建造大厦、展览会开张要剪彩一样,成婚是人生的一大里程碑,比出生、成人意义更加深远,作为一种纪念,遂采用类似成人礼一样忍受某种折磨的仪式。
特洛伊战争的遗址在哪里
《荷马史诗》里记载了那场神话战争,战争的发生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但是,土耳其达达尼尔海峡以南的西萨尔立克,真的就是那场战争的发生之地吗?
特洛伊战争
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都记载了一场场面浩大的战争——特洛伊战争。
帕里斯是拉俄墨东的第二个儿子,因为出生时被人们预言可能会给特洛伊城带来灾难而被国王遗弃在山中。有一次,在爱神阿芙罗狄忒的授意下,他下山参加在特洛伊城举办的集会。在那里,他是如此的出众,国王和王后接纳了他,他重新成为王室家族的一员。不久,他被任命为船队首领,并被派往希腊。他来到斯巴达,因为阿芙罗狄忒曾经告诉他,当时最美的女子——海伦就住在那儿。海伦的丈夫墨涅劳斯国王热情地款待了帕里斯,但他却趁着国王不在,带走了海伦。他的行为惹怒了希腊人,于是墨涅劳斯及他的同盟者率领希腊人,开始向特洛伊城发起进攻。
希腊士兵围困了特洛伊十年,却始终不能攻占这座城池。后来,希腊军中最有智谋的英雄奥德修斯想出一条妙计:他们造了一只巨大的木马,内藏伏兵,然后全军撤退,待特洛伊人将木马拖入城内后,半夜木马内的伏兵悄悄杀出,打开城门,希腊人里应外合,攻破了特洛伊城,临走又将繁华的特洛伊城烧个精光。但胜利的一方因为亵渎了雅典娜的神庙,招致了雅典娜的愤怒,在归程途中大部分船只被雅典娜和海神波塞冬摧毁,只有几个英雄回到家乡。
战争到底发生在哪里
特洛伊城被认为在公元前1180年前就沦陷了。但是它不仅仅是史诗留给人们的一种文学意象,许多历史学家都在考证这场战争的真实性。尽管特洛伊位于安纳托利亚(小亚细亚的旧称),但特洛伊考古活动的先驱、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却带给人们这样一种观点:特洛伊是希腊人的特洛伊。
早在1870年,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凭着《荷马史诗》的指点,在土耳其达达尼尔海峡以南40千米处的西萨尔立克挖掘出湮没两千多年的特洛伊城遗址,找到了“普里阿摩斯宝藏”,而且又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一条山谷发现了迈锡尼王阿伽门农的坟墓,打开了埋藏3000年之久的地下宝库,由此揭开了世界考古史上最为辉煌的一幕。
1872年,施里曼在当地找了一百多个工人来协助他。他们发掘出的不是一座古城,而是一些城市的遗迹,这些城市一座建在另一座的上面。很明显,一座城市被毁之后,另一座城市在它的废墟上又建造起来。挖掘者们找到了更多的城墙、缸和陶器的碎片。这就是特洛伊城吗?
1873年6月,施里曼在靠近特洛伊王宫的环形墙附近,发现了一批宝贵的器物,其中最珍贵的是两顶华丽的金冠,另外还有金镯、高脚金杯、高脚琥珀金杯、金耳环、金扣子、穿孔小金条以及银、铜的花瓶与青铜武器。施里曼喜极而泣,他确信自己已经找到了传说中的特洛伊最后一位国王普里阿摩斯的宝藏。
对于施里曼的重大发现,考古学家科夫曼却认为他的观点并不正确,他的考古研究仅涉及在“西线”从希腊到特洛伊的考察,却忽视了在“东线”对安纳托利亚地区的整体考察。
科夫曼说,青铜时代的特洛伊与安纳托利亚的联系是相当密切的,这种密切程度要超过它与爱琴海地区的联系。在特洛伊城遗址出土的数以吨计的当地陶器以及其他一些发现(如刻有象形文字的印章、泥砖建筑、火葬现象)都验证了这一点。这座被称为特洛伊的城市在青铜时代后期曾兴起过一个有相当实力的王国——威路撒。赫梯帝国和埃及都曾与它保持密切联系。据赫梯帝国历史记载,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前12世纪早期,他们和特洛伊城之间政治和军事关系甚是紧张。而这个时期正是《荷马史诗》所描述的发生特洛伊战争的时期。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吗?这一点值得继续研究。
徐福是日本人的祖先吗
“徐载秦女,楼船几时回。”有人认为,徐福就是日本建国史上著名的神武天皇。然而由于《史记》对徐福求仙的记载“语焉不详”,这个历史事件便成了千古之谜。
东渡之谜
徐福东渡一事,始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完成统一中国的旷世伟业后,始皇帝就开始追求长生不老之术,期盼永享人世间的荣华富贵,先后多次派人搜寻可以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和“万岁不死”的方法。
徐福,即徐市,字君房,齐地琅玡人,秦著名方士。他博学多才,通晓医学、天文、航海等知识,且同情百姓,乐于助人,故在沿海一带民众中名望颇高。他毛遂自荐,上书秦始皇愿替皇帝出海求仙。始皇帝大喜过望,两次派徐福出海求仙。但第二次出海后,徐福却没有回来,连同所带的童男童女3000人、百业工匠、五谷种子和各种器物一起消失在茫茫的大海之中。
神武天皇
从徐福出海的航行路线看,许多学者认为他东渡到了日本。在日本,有关徐福的传说和记载很多,更有学者认为,徐福就是日本建国史上著名的神武天皇。日本人民也把徐福作为他们的先圣崇拜,在日本至今保存有徐福墓、徐福宫、徐福岩、徐福上陆纪念碑等遗址。现在有一些日本人也说自己是徐福的后裔。
中国秦朝时,大陆东部的扶桑(日本列岛)仍处于蛮荒的原始社会阶段,史学家把那个时候的日本称为“绳文时期”。绳文文化时代原始人群多居住在简陋的竖穴,使用打制和磨制石器工具,过着渔猎采集生活,尚不懂稻作农耕。但到公元前3世纪左右,也就是徐福的船队消失100年左右的时间里,日本列岛突然从渔猎采集经济时代跃进到以稻作农耕为中心的农业经济时代。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是,这个飞跃是由于得到了承载中国文明的徐福船队的猛烈浇灌而盛开的文明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