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章 精心布棋(2)
兰德的研究人员花了若干年来完善“蜂群”(Swarming)战术,这是一种非传统的政权更迭方式,核心就是用数字技术组织大规模的年轻暴民,采取“打了就跑”的抗议形式,如同蜂群的活动方式。[20]
那些打着“人权”、“民主”和“非暴力”旗号的非政府组织,以及它们的后台美国政府,越发青睐在目标国精心策划“自发”抗议活动,目的是扶持亲美政权上台,推进五角大楼的全方位主导战略。兰德报告的结尾部分这样建议:
借助美国国际开发署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机构,华盛顿曾广泛支持变革力量。鉴于当前美国在中东地区的负面形象,对这些变革力量的支持最好通过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机构展开。[21]
对于美国政府在将来如何对变革运动进行支持,兰德2008年的研究给出了具体建议:
美国政府应支持非政府组织为变革力量提供培训,教他们在民主改革中如何建立联合阵线、如何处理内部分歧。学术机构(包括与美国政党相关的非政府组织,像共和党国际研究所和全国国际事务民主学会)也可以承担这类培训,以便帮助变革势力以和平民主的方式解决内部分歧。
美国应帮助变革力量获得并使用信息技术,奖励美国公司对事发国通信设施和信息技术进行投资。这些公司还要负责维护变革力量的网站正常运行,提供匿名访问等技术支持,避免网站受到政府监督及封杀。[22]
该项目由“负责军购、技术和后勤的国防部副部长所辖的快速反应技术办公室发起,兰德国家安全研究中心的‘替代战略项目'负责专项研究”。[23]
替代战略项目的研究内容包括:“如何创造性地运用媒体、如何让青年人更为激进、如何策划部落叛乱、如何利用社交工具发动心怀不满的民众,以及本研究的主题——替代战略。”[24]
2009年5月,就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前往开罗会见穆巴拉克之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华盛顿会见了十六名埃及激进分子。活动由总部设在华盛顿的“自由之家”主办,这是一个成立较早的所谓保护人权的非政府组织,在塞尔维亚、格鲁吉亚、乌克兰等美国主导的颜色革命中都有它的身影。当时其“新一代项目”为这些年轻人免费提供的两个月学习行将结束,为此近东事务代理国务卿助理杰弗里·费特曼专门陪同参加了会见。[25]
受美国政府资助的国家民主基金会和自由之家都是专事政权更迭的非政府组织,2010年席卷伊斯兰世界动乱的幕后推手正是他们。
阿伦·威因斯坦是国家民主基金会的创始人和首任会长,他在1991年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讲道:“今天我们干的很多事情都是中情局25年前悄悄做的。”[26]
纵观国家民主基金会创立以来的董事会名单,有前国防部长、现供职于凯雷集团的弗兰克·卡路西,前北约最高司令韦斯利·克拉克。另外还有新保守主义鹰派人物哈利勒扎德,小布什发动的阿富汗战争就是此人一手策划,他后来担任美国驻阿富汗大使和驻伊拉克大使。维恩·韦伯也是该基金会的董事,他曾与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共同领导一支重量级的团队,独立研究美国在阿拉伯世界变革问题上的政策。他还和切尼和拉姆斯菲尔德一道创建了“新美国世纪计划”,这是一个鹰派智库,早在1998年就叫嚣要在伊拉克实施政权更迭。[27]
利比亚:北约动武在所难免
当阿尔及利亚、也门、巴林等伊斯兰国家动荡不堪甚至政权不保时,利比亚看上去却纹丝不动。无论华盛顿采取何种政变措施,卡扎菲就是不肯拱手交权。
说突尼斯和埃及的民众备受物价飞涨和贫富差距的影响,大致还有几分道理,但利比亚(全称“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利比亚的人均生活水平居非洲大陆之冠,民众在医疗、教育和能源方面都享有政府补贴。卡扎菲执政42年间,也并非都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卡扎菲从伊德里斯国王手中夺取政权时,利比亚人的识字率仅为10%,现在超过90%,这似乎与暴君的典型形象不太相符。在非洲大陆,利比亚的婴儿死亡率最低,人均寿命最高;营养不良的人口不到5%,比美国还少;贫困人口的比例比荷兰还要低。针对近期粮食价格上涨,卡扎菲甚至取消了相关的课税。卡扎菲将自己的模式称为伊斯兰社会主义,虽然人口的绝大多数是逊尼派,但国家采取的却是世俗而非宗教体制。[28]
最重要的问题是,卡扎菲始终不肯把本国丰富的石油资源交由美英石油公司开采,而是把非洲最大的油田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有选择地与外国公司签订长期特许协议,中国就是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的大客户之一。与突尼斯和埃及不同,号召年轻人发动示威这招在利比亚行不通,所以华盛顿不得不在当地扶持并培训反对派,爆发全面内战也就在所难免了。
阿拉伯联盟秘书长穆萨发表声明,声称卡扎菲下令向手无寸铁的平民开枪,呼吁对利比亚局势进行军事干预。为了褒奖穆萨此举,美国暗中首肯他取代穆巴拉克担任埃及总统。
有了阿拉伯联盟声明这个借口,美国迫不及待地要求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多国部队对利比亚进行军事干预,提案获得通过,但作为常任理事国的中国和俄罗斯投了弃权票。萨科奇在军事行动中一马当先,幻想能帮法国石油公司夺取利比亚丰富的石油资源。
北约的军事行动有一点最引人注目,那就是利比亚虽未违反《联合国宪章》,但“国际舆论”却接受了对一个主权国家发动赤裸裸的军事入侵的事实,这无疑践踏了国际法的基本准则,尽管这次军事行动被贴上了“人道主义”的标签,依旧掩盖不了其新殖民主义的行径。如果利比亚战事的目的就是强推政权更迭,世界似乎并未考虑对此听之任之将产生的影响。问题的关键并不涉及卡扎菲是好还是坏,问题的根本是当下的国际法是否公正、战争之举是否正义。
利比亚的事态发展意味着有人要在国际社会强力推行一种新的观念,这种观念被其发明人称作“保护责任”。虽然这个概念含混不清,但奥巴马总统硬是以此作为美军入侵利比亚的理由。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在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完全是出于人道主义的需要,并解释:“‘保护责任'是一个有关国际安全和人权的新观念,旨在解决国际社会迄今未能很好处理的问题,像大屠杀、战争罪行、种族清洗,以及人道主义犯罪。”[29]
负责为“保护责任”这个模糊不清的观念四处布道的也是一个无孔不入的非政府组织,名为“全球保护责任中心”。该组织是由其他人权组织创立的,其中包括国际危机组织、人权观察、乐施会、难民国际,这种创建方式多少有些像俄罗斯套娃,不过这些非政府组织的捐赠人却总是那几张老面孔。[30]
美国先是让北约大肆炒作,接着又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声称卡扎菲派空军滥杀无辜。迫于美国的压力,穆萨和阿拉伯联盟成员国以西方的表态为依据,呼吁对利比亚动武,这样华盛顿和伦敦就轻松拿到了下一步行动所必需的遮羞布。尽管尚无证据证明卡扎菲政府军对无辜平民的屠杀,但发动“人道主义”战争已势在必行。看到这些,人们不免要问,为什么北约不在巴林、也门、叙利亚设立这样肆意狂轰滥炸的禁飞区呢?
“保护责任”的标准到底由谁来决定?!
与处理其他国家的动荡局势不同,美、英、法对于推动利比亚国内和谈丝毫不感兴趣,更别提寻求妥协了,这正是“保护责任”高度灵活性的体现。谁该干什么都要由华盛顿来决定,国家主权的概念早已被弃之脑后。
早在2004年,索罗斯就在《外交》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对国家主权的概念作出阐释,但并未引起太多关注。他写道:
主权是一个过时的概念。它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当时社会由统治者和奴隶组成,还没有公民的概念,直到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署后,主权才成为国际关系的基石……当今,不是所有的民族国家都是民主国家,如果外部势力要对民族国家的内部事务进行干预,主权就成为一块绊脚石。但是真正的主权属于公民,政府行使主权的权力是公民赋予的。如果政府滥用权力,而民众又无力对其加以纠正,那么外部干预就合情合理。[31]
战略意图
2010至2011年,中东北非局势动荡,地点恰好符合小布什提出的“大中东”计划的范畴,他声称要在从阿富汗到摩洛哥的广大伊斯兰国家推动“民主”和“自由市场”改革。
然而,“大中东”计划的最终目的是牢牢控制核心战略资源——石油,并以此作为将来敲诈中国的筹码。这只是一百多年来美英大战略的一个棋子,用基辛格的话来说就是——“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
美英势力运用这一战略抢占石油资源、控制石油供应、操纵石油价格。事实上的“无形战争”早已开战,其终极目的就是创建史无前例的全球霸权。
注释:
[1]Nate Anderson,Tweeting Tyrants Out of Tunisia:Global Internet at Its Best,Wired,January 14,2011.
[2]Ibid.
[3]F.William Engdahl,Wikileaks—a Big Dangerous US Government Con Job,7 December 2010,accessed in http://www.engdahl.oilgeopolitics.net.
[4]Jack Blood,Tunisia R.I.P.—The CIA's Jasmine Revolution,accessed in http://forum.prisonplanet.com/index.php?topic=199513.0.
[5]Ian Johnson,Calls for a “Jasmine Revolution”in China Persist,February 23,2011.
[6]Gilbert Archar,Fantasy of a Region that Doesn't Exist—Greater Middle East:the US plan,Le Monde Diplomatique,April 4,2004,accessed in http://mondediplo.com/2004/04/04world.
[7]Richard Perle,Douglas Feith et al,A Clean Break:A New Strategy for Securing the Realm,1996,Washington and Tel Aviv,Th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rategic and Political Studies,accessed in http://www.iasps.org/strat1.htm.
[8]Gilbert Achcar,op.Cit.
[9]George W.Bush,Remarks by the President in Commencement Address at the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White House,9 May 2003.
[10]Gilbert Achcar,op.Cit.
[11]The Center for Grassroots Oversight,1954—1970:CIA and the Muslim Brotherhood ally to oppose Egyptian President Nasser,accessed in http://www.historycommons.org/context.jsp?item=western_support_for_islamic_militancy_202700&scale=0.纳赛尔时期中情局派驻埃及的谍员Miles Copeland曾指出,由于纳赛尔的世俗政权反对以伊斯兰教义治国,所以遭到穆斯林兄弟会的反对,中情局趁机和穆斯林兄弟会建立了密切关系。
[12]Jijo Jacob,What is Egypt's April 6 Movement?,February 1,2011,accessed in http://www.ibtimes.com/articles/107387/20110201/what-is-egypt-s-april-6-movement.htm.
[13]F.William Engdahl.See the author's book,Full Spectrum Dominance:Totalitarian Dominance in the New World Order for a full treatment of the role of RAND in perfecting“swarming”and other techniques of covert regime change for US intelligence and military agencies.
[14]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Program Highlights 2009,accessed in http://www.ned.org/where-we-work/middle-east-and-northern-africa/middle-east-and-north-africa-highlights.
[15]Amitabh Pal,Gene Sharp:The Progressive Interview,The Progressive,March 1,2007.
[16]Emmanuel Sivan,Why Radical Muslims Aren't Taking over Governments,Middle East Quarterly,December 1997,pp.3—9.
[17]Carnegie Endowment,The Egyptian Movement for Change (Kifaya),accessed in http://egyptelections.carnegieendowment.org/2010/09/22/the-egyptian-movement-for-change-kifaya.
[18]Nadia Oweidat,et al,The Kefaya Movement:A Case Study of a Grassroots Reform Initiative,Prepared for the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Santa Monica,Ca.,RAND_778.pdf,2008,p.iv.
[19]Ibid.
[20]For a more detailed discussion of the RAND“swarming”techniques see F.William Engdahl,Full Spectrum Dominance:Totalitarian Democracy in the New World Order,edition.engdahl,2009,pp.34—41.
[21]Nadia Oweidat et al,op.cit.,p.48.
[22]Ibid.,p.50.
[23]Nadia Oweidat,op.Cit.
[24]Ibid,p.iii.
[25]Michel Chossudovsky,The Protest Movement in Egypt:“Dictators”do not Dictate,They Obey Orders,January 29,2011,accessed in http://www.globalresearch.ca/index.php?context=va&aid=22993.
[26]Allen Weinstein,quoted in David Ignatius,Openness is the Secret to Democracy,Washington Post National Weekly Edition,30 September 1991,pp.24—25.
[27]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Board of Directors,accessed in http://www.ned.org/about/board.
[28]David Rothscum,The World Cheers as the CIA Plunges Libya Into Chaos,Global Research,March 2,2011,accessed in http://globalresearch.ca/index.php?context=va&aid=23474.
[29]Ban Ki—Moon,cited in Omri Ceren,“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Not Remotely New,March 20,2011,Commentary.
[30]Global Centre for the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Who We Are”.
[31]George Soros,The Peoples'Sovereignty:How a new twist on an old idea can protect the world's most vulnerable populations,New York,Foreign Policy,January 1,2004.
(1)维基解密是一个大型文档泄露及分析网站,成立于2006年12月,目的为揭露政府及企业的腐败行为。——译注
第二章 弥天大谎 石油峰值论
洛克菲勒及其盟友在控制了沙特、科威特的新油田后,成功地利用廉价的中东石油冲击美国市场并从中牟利。但他们担心其他石油公司也发现超级油田,令自己失去价格控制优势。精心策划之后,他们推出“石油峰值论”,制造石油稀缺的假象,以便提高油价。他们将石油地球物理学家哈伯特推到前台,授意其推出这一理论并预测当时美国石油储量峰值。哈伯特将未经证实的“石油有机说”作为理论基础,得出石油储量有限的结论,并凭感觉预测了石油最高储量。凭借哈伯特的“科学”论断,石油巨头使沙特、科威特等中东石油获得了优惠石油关税,从中谋取巨额利润。接下来他们又说服政府将控制中东油田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为后来对中东国家石油的掠夺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