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战国后期著名军事家廉颇和蔺相如(1)

(一)廉颇登上军事舞台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为了争夺霸权,不断进行战争,为了增强实力,也不断进行改革变法,最著名的就是秦国的商鞅变法、吴起变法、李悝变法。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商鞅实行了两次变法。因为秦国的政治改革比较彻底,所以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很快增长起来,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强国。

秦国在商鞅变法以后,陆续蚕食了邻近各国的土地,还击败了各国联合对付秦国的几次进攻,把势力一步步向东推进。秦国除了向韩、魏、楚等国进攻之外,还时常向邻近的赵国扩张势力,进行兼并战争。

公元前307年,秦国的秦武王死了。秦昭襄王即位的初期,国内因为争立君位发生了内乱,一时无暇对外兼并。公元前299年,赵国的赵武灵王把王位传给王子,这就是赵惠文王。

秦昭襄王在国内形式安定以后,便派兵进攻赵国。当时大将廉颇统帅着赵国的军队。廉颇是一个十分勇猛的武将,赵国的军队在他的统帅下,几次打退了秦军的攻势。秦昭襄王没有办法,只好在公元前285年约定赵惠文王在中阳相会讲和。

公元前283年,廉颇又领兵打败齐国,夺取了阳晋(今山东郓城县西)。从此,廉颇勇猛善战的名声就在各国传开了。因为廉颇屡次立下战功,赵惠王便封他做上卿。在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的历史著作《史记》里,有一篇《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了战国后期秦国和赵国的军事斗争和外交斗争的情形。

(二)完璧归赵

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这是块稀世宝玉,各国的国君都想把它据为己有。

秦昭襄王听说赵惠文王得到一块宝玉,于是差使者送信给赵王。信里说,秦国愿意用十五座城做代价,交换赵国的美玉。

秦王的使者到了赵国,把信送给赵王。赵王看过信,一下子拿不定主意,觉得很为难,便把廉颇和另外许多大臣召来,商量对策。可是他们商量之后,还是没有主意。如果把和氏璧送给秦国,如果秦国不兑现用十五座来交换的承诺,赵国就白白地受了欺骗;而如果不送给秦国,当时的情况是赵弱秦强,又怕秦国出兵攻打。赵国想派个使者到秦国去交涉,可是又挑不出合适的人来。

正在大家左右为难的时候,宦官缪贤向赵王推荐说:“我家里有个管事人,名字叫蔺相如,挺能干的,处事稳重有方,不妨派他到秦国去。”赵王问:“你怎么知道他有能力作为使者到秦国去呢?”缪贤就告诉赵王说:“有一次,我因为得罪了大王,不敢在本国待下去了,打算偷偷地逃到燕国去。这件事给蔺相如知道了,他就劝我不要去,还问我:‘你是怎么认识燕王的?’我告诉他说‘我曾经跟随着大王在赵国的边境上会见过燕王。当时燕王曾经私下握住我的手,表示愿意和我交个朋友。因此,我决定到燕国去投靠燕王。’蔺相如听了说:“当时赵国强大,燕国弱小,你又是赵王得宠的臣子,所以燕王才愿意和你交朋友。现在你是得罪了赵王逃到燕国去的,燕王本来就怕赵国,我看燕王绝不敢收留你,说不定还会把你捆绑起来送还赵国。到那个时候,你的性命就难保了。你不如脱掉衣服,赤身伏在斧锧(古时候一种杀人的刑具,样子像现在的铡刀)上面,到大王的面前去认罪请求处罚,以得到大王的宽恕。’我照着他的话做了,承大王的恩典,果然宽恕了我。我以为蔺相如不但勇敢,而且很有智谋,考虑问题很周到,所以可以作为使臣去跟秦国交涉。”

于是,赵王派人把蔺相如召来,当面问他:“秦王要用十五座城来交换和氏璧,你认为应该答应吗?”

蔺相如回答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我们不得不答应。”赵王又问:“要是秦王得了璧,却不肯把城给我们,那又该怎么办?”

蔺相如说:“大王说得不错。但是依我看,秦国用十五座城来换和氏璧,要是赵国不答应,那就是我们没有理了;如果赵国把璧送到秦国去,而秦国不肯把城换给赵国,那么就是秦国不对。相比较,我以为应该答应秦国,把璧送去,使天下的人都看出秦国的不讲理,让秦国背负不讲道理的恶名。”

赵王又说:“那么你看派谁到秦国去才比较合适?”蔺相如说:“要是大王实在没有适当的人选,我倒愿意带了和氏璧到秦国去。假如秦王真的把十五座城给赵国,我就把璧给秦国;如果秦王不把城交出来,我一定把璧完完整整地带回来。”

于是,赵王就任命蔺相如为使臣,出发到秦国去。

到了秦国之后,秦王接见了蔺相如,蔺相如双手捧璧,把它献给秦王。秦王接过璧,左右端详,非常高兴,又依次递给嫔妃、文武大臣和侍从们欣赏。大臣们一起欢呼“万岁”,向秦王表示庆贺。

蔺相如独自站在一边,等了好久,发现秦王根本不提交出十五座城的事情。于是,他随机应变地跟秦王说:“这块璧虽然很好,可惜有个小瑕疵,别人都看不出,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听了他的话,就把璧给他,要蔺相如指出璧上的小瑕疵在哪里。

蔺相如趁机把璧收回,因为他知道只有自己跟和氏璧共存亡,才能防止秦王用暴力抢夺。他向后退了几步,身子靠在柱子上,义正词严地对秦王大声说:“当初大王想得到这块璧,派人送信给赵王,答应用十五座城来换它。于是赵王召集了文武大臣商议,大家都说:‘秦国贪得无厌,绝不肯把十五座城给赵国,这分明是秦国仗着势力强大,想用几句空话来骗赵国的璧。’大家都不同意把璧送来。可是我却认为:即使普通人交朋友,还不至于互相欺骗,何况秦国是个堂堂的大国呢?我叫大家仔细商量,不要为一块璧而伤了两国的和气。赵王听了我的话,采纳了我的意见。赵王还特意斋戒(古代祭祀以前的礼节。在斋戒的期间不吃肉食,不饮酒,并洗澡换衣服,是表示敬重的意思)五天,然后亲自在朝廷上把国书交给我,这才派我来送璧。赵王的态度这样郑重,是表示对秦国的尊重。但是我来到秦国之后,看到的情形则完全不同。大王不在朝廷的正殿上接见我,却在这个日常居住的地方召见我。礼节不但简单,而且态度又这样傲慢。大王还把这么珍贵的宝玉随随便便给宫女们传看,这简直是在戏弄我,对赵国也不尊敬。我看大王并没有以城换璧的诚意,所以我把它收了回来。如果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和这块璧一起在柱子上撞个粉碎!”说着,蔺相如双手举起和氏璧,紧盯着柱子,仿佛随时准备狠狠砸去。

秦王恐怕蔺相如真把璧砸毁,连忙说好话赔礼,请他千万不要冲动;一面叫来掌管地图的官员送上地图。秦王摊开地图告诉蔺相如说: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都将划归赵国。

蔺相如想:秦王根本没有诚意,现在不过是装模作样,以后还是不肯把城给赵国的。于是,他又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赵王虽然十分喜爱它,可是因为害怕秦国势力强大,不敢不把它献给秦王。为了送来这块璧,赵王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隆重的仪式。现在大王接受这块璧,也应该斋戒五天。然后在朝廷山举行‘九宾’(宾就是司仪。古代朝会大典时才设九宾,是非常隆重的礼仪,由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施礼,并依次传呼接引上殿)的受礼仪式,我才能把璧献给大王。”

秦王因为璧在蔺相如的手里,也不好强取豪夺,便一口应承说自己可以斋戒五天,随后又派人把蔺相如送去休息。

蔺相如知道,秦王虽然答应了自己的要求,但是他一定不想把十五座城换给赵国。蔺相如就叫自己的一个随从穿上粗麻布的衣裳,假装成普通老百姓的样子,身上藏了和氏璧,在秦王斋戒期间,秘密地从小路回赵国去了。

五天以后,秦王已经斋戒完毕,在朝廷上设下隆重的“九宾”仪式,想要尽快把和氏璧据为己有;于是传下命令,要蔺相如献璧。

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上朝廷,对秦王说:“秦国从秦穆公以来,已有二十一位国君了,没有一个守条约讲信用。我唯恐被大王欺骗,对赵国不利,所以早已派人带了璧离开秦国,想来现在和氏璧已经回到赵国了。”

秦王听了这话,当即恼羞成怒。蔺相如仍旧从容不迫地说:“天下诸侯,谁都知道秦强赵弱。因此如果大王派使者到赵国去索璧,赵国一定不敢违抗,不仅会接待使者,还会马上派我把璧送来。现在要是秦国真把十五座城割让给赵国,再派人到赵国去取璧,赵国哪里还敢留下璧而得罪大王?我自知欺骗了大王,免不了一死,该怎么处置,我就请大王和诸位大臣决断吧!”

蔺相如的一番话,无情地揭穿了秦王骗取和氏璧的阴谋。秦王只有苦笑,无计可施。秦王左右的卫士作势要杀蔺相如,但被秦王喝住了。

秦王解嘲似的对大家说:“现在就算把蔺相如杀掉,璧也还是得不到,反而损害了秦国和赵国的友谊,倒不如趁这个机会好好招待他,送他回赵国去。赵王绝不会为了一块璧而得罪秦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