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岭南派古琴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陈雅先等更新时间:2021-01-06 18:57:44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古琴,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宋末年,宋朝皇室的南移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广东,从此广州的琴学得到了大力发展;宋、明时期随着经济的繁荣,文化交流增多,岭南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清代时期,岭南琴派声名渐显。本书从岭南琴派琴乐文化的传播、传承教学、理论研究三方面观察岭南古琴在当代的传承,描述琴派、琴人活动特点,分析岭南古琴音乐形态,以期呈现动态的岭南琴乐文化,进而尝试运用音乐地理学、教育人类学理论对岭南琴乐声音景观的形成进行分析和思考。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0-06-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岭南派古琴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后记
- 参考文献
- 第四节 本章结语
- 第三节 岭南派古琴传承的社会音乐教育意义
- 第二节 岭南派古琴社会音乐教育的文化功能
- 第一节 以琴社机构运作的传承模式
- 第六章 岭南琴派传承的文化功能及社会意义
- 第四节 本章结语
- 第三节 广东古琴研究会在古琴社会传承及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 第二节 广东古琴研究会在岭南古琴传承中的贡献
陈雅先等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性别视角中的女性形象与文化语境
性别诗学是指以性别视角考察文学作品、文学活动和文化传统,挖掘男女两性特殊的精神底蕴和文学的审美表达方式,具有动态生成能力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性别意识即女性的主体意识,是对女性的角色、地位等问题的认识,是女性作为人的价值的体验。本书结合性别视角与文化视角,以女性形象为中心,从叙事与性别、文本与语境的深层互动关系上来探求中国性别诗学的原创性问题。文化21.7万字 - 会员
山东水文化
本书分为五篇,依次为黄河之蕴、运河之韵、沂泗诸河之润、泉水之淳和海水之魂,基本涵盖山东省各类水文化资源,涉及历史、考古、地理、建筑、军事、文学、哲学、宗教、民俗等诸多领域。全书以通顺流畅、风趣生动的语言,对山东省博大精深的水文化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文化18.8万字 - 会员
浙南村落叙事传统中的共同体观念
村落研究是民间文化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而传统中国村落的地缘共同体问题对于民间文化研究领域而言既是最基础的问题,也是最有争议的部分之一。民间叙事是民间文化主体的观念意识、日常生活方式、语言艺术传统与历史传承共同形成的文化综合体。本书以大量浙南地区的村落民间叙事材料为研究对象,围绕村落民间叙事传统,解析其所反映的村落“本地”观念。通过对村落民间传说中存在着普遍性的“权利图式”,形成一系列自我界定、自我文化14.9万字 - 会员
现当代中国戏剧文化观潮
全书从戏剧人、戏剧演出、戏剧教育、戏剧历史四个部分,关注全国戏剧舞台动向、艺术教育中戏剧人才的培养、戏剧发展热点等,展示出现当代中国鲜活的戏剧景观。本书具有较高的观察高度及历史厚度,不失为一部现当代中国戏剧研究的学术力作。文化24.3万字 - 会员
王蒙十五讲
本书运用多学科交叉方法,对王蒙文学创作、文艺思想、文化心理等进行多视角系统性研究,拓展了王蒙研究的学术视域和思维空间。主要创新价值在于:突破了以往王蒙研究方法单一化、视野零散化的局限,注重精神史视野与具体个案相结合,理论阐释与文本细读相结合,文学外部研究与文学内部研究相融通,揭示一个全面立体的王蒙。本书首次对王蒙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内在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并从语言、文体、主题等层面,对王蒙经典小说进行重文化16万字 - 会员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第12辑)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与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打造的学术品牌,是国内学界致力于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主要平台。本辑主题为区域文化与语言文字研究,共编入20篇文章,设置六个栏目,分别是:“特稿”“区域文化与汉语史研究”“区域文化与方言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区域文化与语言应用研究”“区域文化与地名研究”。来自华中科技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的20余位作者,对汉语史、方言、语言应文化20.6万字 - 会员
南海海洋文化研究(第3卷)
本书为“第四届南海更路簿暨海洋文化研讨会”中关于南海海洋文化研究的论文汇编,共有32篇论文,分为“海洋理论·政治·法律”“南海历史与文化”“海上交通·文化交流”“南海造船与航海技术”“宗教·信仰”“其他”六个栏目,对南海海洋文化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对于此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文化25.2万字 - 会员
当代中国的伏羲女娲神话:来自五个省区的田野研究报告
本书以河北涉县娲皇宫、河南淮阳太昊陵、甘肃天水伏羲庙、山西洪洞赵城镇侯村女娲庙、山东济宁邹城羲皇庙等地的田野研究为个案,较全面地展现了当代伏羲女娲神话的传承状貌。研究发现:当代伏羲女娲神话叙事与地方民众的信仰生活依然息息相关;既具有鲜明的地方化特征,又体现了民族国家话语的深刻影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时代背景下,相关神话普遍被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得到保护和开发,这使神话的叙事形态更趋复杂多元。文化20.6万字 - 会员
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丛书(第三辑)
本书涉及民俗、传统手工技艺、传统音乐类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包括凉山彝族尼木措毕祭祀、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藏族赶马调。本书首次全面详实地介绍了各种文化遗产的形成衍变、发展脉络、基本内容、表现形态、基本特征、价值与功能、代表性传承人存续状况,以及传播与影响,并辅以曲谱、照片等大量珍贵的图片资料,大大增强了全书的资料性、学术性和可读性。文化13.9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