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普通地质学(第2版)
吴泰然更新时间:2019-12-20 18:27:22
最新章节:18.3 地球科学的未来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普通地质学(第2版)》内容简介:普通地质学是地质学专业的入门课程,也是其他相关专业和地球科学爱好者所必修的课程。1988年,美国《时代》周刊将地球推选为该年度的“风云人物”,把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提高到前所未有的位置,普通地质学的教学越发显示其重要性。普通地质学的教学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英国人A.盖基将地质作用概括成外动力作用和内动力作用两大类,并引入近代地质学奠基人赖尔“将今论古”的理论,使普通地质学成为一门较为系统和成熟的课程,至今也已有一百多年了,其结构和教学内容至今没有实质性的变化。然而,自20世纪50~60年代以来,地球科学,其中也包括地质学的学科内容和体系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特别是联合国里约热内卢环发会议上指出了人类21世纪所面临的是“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和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减灾十年”,地质学的任务也已从较单纯地保障社会生存和发展及对水、能源和其他各类资源的需求,转而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更多方面服务的轨道上来了。地质学科本身及其任务的深刻变化决定了普通地质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大幅度改变。为适应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研究组多次开会研究教学内容改革问题,并参考了美、英、俄等国的《普通地质学》最新教材多种,在此次课程建设中对普通地质学教学内容作了较大的改动。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1-01-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普通地质学(第2版)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18.3 地球科学的未来
- 18.2 地球科学观的演变
- 18.1 地质科学的发展
- 第十八章 地质科学发展阶段与地球科学观的演变
- 17.4 人类在地球系统中的作用
- 17.3 人类的地质作用
- 17.2 人类与地球系统的联系
- 17.1 地球系统运动对人类的影响
- 第十七章 人类与地球
- 16.5 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吴泰然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海陆的起源(彩图珍藏版)
本书阐述了大陆漂移理论,展现了作者魏格纳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成果,也从侧面表现了当的时代背景,以及大陆漂移学说曾经引起的巨大波澜和承受的重重阻力。自然14.3万字 - 会员
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广西策略与路径
气候变化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球共识和大势所趋。本书基于现状梳理、综合评估、模型构建、实证分析、案例总结,科学提出广西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思路、重点领域,并提出低碳工业园区、低碳旅游、低碳城镇、低碳社区、低碳农业、低碳建筑、低碳景区、低碳企业、低碳校园九个方面的低碳试点创建思路。自然12.5万字 - 会员
海洋史研究(第14辑)
本书为2018年12月在广东召开“2018海洋史研究青年学者论坛”论文专辑,共收入会议主题相关的论文和学术综述18篇。内容聚焦“海岛历史”,围绕海岛环境与海洋社会变迁、海岛网络与海域交流、海岛开发与治理、海岛知识与海洋权益等议题,涉及亚洲、南太平洋等广阔海域,在研究内容与方法、理论上均有新意,展示了我国海洋史学青年学人的主流风范,也反映了我国海洋史研究的新取向和前沿水平。自然23.3万字 - 会员
逆全球化下的全球治理:中国与全球气候治理转型
全球治理不是单纯的自由主义概念,同样包含了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突出表现就是主权国家是全球治理转型的核心推动力量。气候变化是典型的全球性问题,但全球治理原型下的领导结构、治理价值观、治理机制和治理主体都难以在危机中继续承担全球气候治理的责任,因此需要转型。中国在逆全球化背景下奉行积极的全球治理政策,特别是在全球气候治理领域,将国内发展方式转型与应对全球气候治理紧密结合,在全球气候治理转型中发挥枢纽作自然27.2万字 - 会员
气候中国: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公众认知研究
本书介绍了2012年、2017年中国传播项目中心开展的两次全国公众气候认知调查,从对气候变化问题、影响、应对的认知度,对气候变化政策的支持度,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执行度,及对气候传播效果的评价等维度全面展示了我国公众的气候认知水平,并从城乡、性别、收入、年龄、区域、职业六个维度进行了细分研究,同时在对比国际同行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数据应用层面的实践案例。自然11.1万字 气候与帝国想象:哈布斯堡科学家如何跨尺度丈量世界
气候是一个充满变化的复杂系统,跨越时间尺度、空间尺度:不知何处而来的一阵微风吹得书页沙沙作响,可能隐隐预示沿海风暴将至;太阳能使赤道地区的空气升温上行,进而搅动半球气流,产生小型涡旋,又生成更小的旋风……今天的动力气候学让我们可以整合尺度迥异的现象,通过研究小到分子、大到星球的不同时空尺度内现象的互动,预测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这种思维方式源起于何时?在耶鲁大学科学史家德博拉·库恩看来,一切可以追自然28.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