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华
累计创作0字
作品粉丝1
展开
完结作品(9)
会员
乡愁与良知
《乡愁与良知》主要是包括作者林少华对故乡对母亲的怀念,以及作为一名大学教授、翻译家所具备的良知等。全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灵魂的锚地”,主要是作者对故乡一草一木的的顾盼、眷恋和思念,乡愁的核心是对母亲的思念;第二部分是“教授的操守”,施之于教育,使得我叩问大学的灵魂和教授的操守;第三部分是“优雅的消失”,施之于文化,使得我懊恼“窥海斋”的终结和优雅的消失;第四部分是“镇长的奥迪”,施之于
现当代随笔17.2万字
会员
异乡人
离开故乡,我们是地理上、地域上的异乡人;远走异国,我们是族别上、国别上的异乡人;然而返回故国故土,我们又可能是体制上、精神上的异乡人。诚如村上春树所言:“无论置身何处,我们的某一部分都是异乡人。”这种故乡与异乡、故乡人与异乡人之间的重合与错位,这种若明若暗的地带,或许正是我们许多现代人出发的地方……
名家作品12.3万字
会员
小孤独
相比于屈原等古人问天问地忧国忧民的“大孤独”,我们的孤独,尤其大多数城里人的孤独似可称之为“小孤独”。它或许来自汹涌澎湃的科技浪潮对个体存在感的稀释,或许来自各种监控摄像镜头对个人主体性的质疑,或许来自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对诗意栖居的消解……这样的孤独,似乎虚无缥缈又总是挥之不去,似乎无关紧要又时而刻骨铭心,似乎不无矫情又那样实实在在。
名家作品13.8万字
会员
落花之美
全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乡关何处”,主要是作者对故乡一草一木的的眷恋,对以往岁月的回眸;第二部分“身为教授”,主要是作者对当下状况的质疑,施之于教育,使得作者叩问大学的灵魂和教授的操守,呼唤悲悯和良知,呼唤文化乡愁;第三部分是“落花之美”,是作者旅日期间的感悟和思考,并对中日文化的异同做了比较;第四部分是“乐在雕虫”,主要写作者对翻译的思考和真知灼见;第五部分是“‘村上文学在中国”,主要介
现当代随笔17.3万字
会员
文学有什么用
文学使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寻常景物有了不寻常的风采和底蕴,触发了我们妙不可言的感受和联想,让我们的生活有了诗意。懂文学的人相比于不懂文学的人,心灵生活要丰富好多倍,精神纹理要细腻好多倍,也因此幸福和快乐好多倍。文学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文学看似无用,实则其为用大矣,无用之大用!
名家作品12.2万字
会员
林少华最新散文精选集(共三册)
离开故乡,我们是地理上、地域上的异乡人;远走异国,我们是族别上、国别上的异乡人;然而返回故国故土,我们又可能是体制上、精神上的异乡人。诚如村上春树所言:“无论置身何处,我们的某一部分都是异乡人。”这种故乡与异乡、故乡人与异乡人之间的重合与错位,这种若明若暗的地带,或许正是我们许多现代人出发的地方……
名家作品38.3万字
会员
林少华的文学课
本书是作者林少华几十年来在全国各地大学以及出版、文化部门所作的讲座发言汇编。作者是大学教授,但在翻译日本文学作品上尤有建树,共翻译出版了90多部,这在译界是罕见的。整体上来看,书稿以讲村上春树为主,兼及莫言、王小波、木心、史铁生等。其中对村上春树与莫言的比较分析很有意思。作者讲得非常朴实、生动、真挚,对青年学子是很有鞭策、激励作用的。本书是一部讲座的合集,是老一代学者对青年学子的治学经验介绍,也是
文学理论21.8万字
会员
雨夜灯
对乡村田野生活的向往,对东北黑土地的留恋,对社会丑陋现象的鞭挞,对人间正义行为的赞美!林少华老师以他一贯特有的笔锋,讴歌了时代,张扬了人性美的力量!弯弯小河道,篱笆墙上一朵朵盛开的牵牛花,黑夜中远方那一盏亮着的等待家人归来的老油灯,朴实而又温馨的画面,唤醒并且温暖了人们心中久违的老家记忆。
现当代随笔11.4万字
会员
林少华看村上:从《挪威的森林》到《刺杀骑士团长》
这本书,大体以长篇、短篇和随笔三大类别,按时间顺序一书一评。从处女作《且听风吟》到最新访谈录《猫头鹰在黄昏起飞》,共评书四十九部。不仅品评每本书、每篇作品所体现或蕴含的艺术特征、心灵信息和精神趋向,还连续提取了作家较为典型的生活细节和创作思想的变化轨迹。纵向读之,不妨视为作家传略和创作谱系;横向读之,又是相对独立的文本解读或作品各论。
现当代随笔24.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