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勤政救不了大明,夹棍可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殷殷

王承恩陪着崇祯故意不打伞演三顾茅庐,

在明时坊孙家门外等了整整两个时辰,一直提心吊胆到现在,就怕皇帝着凉出个三长两短。

看到孙承宗还要推辞连忙提醒:

“圣上恐扰孙公清眠,特敕毋得惊扰。立雨中候公,已历三时矣,还是请孙公快些上车罢……”

孙承宗刚才第一眼看到崇祯浑身湿透的狼狈样子,就知道皇帝多半已经在外面等了一会,

只是怎么也没想到,

皇帝竟然连夜赶来,不让太监和侍卫打扰自己睡觉,在门外冒雨等待了整整三个时辰……

程门立雪,三顾茅庐也不过如此吧?

饶是孙承宗历经三朝宦海沉浮,也不由为之动容。

不过他向来是个行动派,

虽然心中感动,但并不废话对着崇祯拱拱手:

“既然如此,皇上请。”

君臣二人上了玉辇,自有锦衣卫为孙钤牵来马匹。

旗仗如林,锦衣列阵,铁骑环护,一行人浩浩汤汤向着皇宫方向而去。

走到崇文门前时,天公作美,云开雨歇,东方泛出一抹鱼肚白。

街道上渐渐有早餐摊贩,菜农,脚夫等民众行走,如此架势自然引得普通百姓驻足围观,议论纷纷:

“这是哪家公侯的仪仗,好大排场!”

“没看到都穿飞鱼服,大概是哪个宗室亲王进京罢?”

“嗨,你瞅瞅那些卫士各个骑得高头大马,全天下也只有福王才有钱养得起这么多骑兵罢?”

“哎,都说这福王富可敌国,但西北闹旱灾皇上写信请他赈灾,咋一两银子都不肯出,这么抠门呢。”

……

王承恩事先得了崇祯吩咐,吩咐身边锦衣卫千户两句,

千户立刻面带笑容双手抱拳作揖一圈,放大嗓门公告:

“好觉各位得知,玉辇中坐的乃是当今皇上和蓟辽孙督师,皇上听说孙老大人进京省亲,特亲往迎接进宫讨教。”

他身边几个百户也一同高声大喊:

“皇上亲自请蓟辽孙督师回宫了!”

孙承宗的名声在这个时代比后世响亮得多(注1),当下就有百姓惊呼:

“可是收服辽东四百余里,打的鞑子屁滚尿流的孙督师?”

“那可不,现在的袁督师好像也是孙督师一手教出来的吧?”

“孙督师不是告老还乡了吗,何时回京城的?”

一个蜡黄脸色的汉子突然出列,手里高高举着几个油纸包:

“俺二弟一家老小十几口人就是在关外被狗鞑子杀的,孙督师打鞑子就是俺的恩人。俺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这几个炊饼里面有肉馅,本来给大主顾留的,请老大人收下!”

一石激起千层浪,

“督师老爷辛苦咧!俺这儿攒了几颗自家鸡子儿,孝敬您老尝个鲜。”

“军爷帮忙拿上这油条一并呈给督师老爷,就着鸡子儿吃才香!”

“自家种的大白菜,老大人不要嫌弃……”

“老大人多保重,只盼您长命百岁,保佑我大明千秋万代咧!”

……

外面骑着马的孙钤腰杆挺得笔直,虎目含泪。

玉辇里坐着的孙承宗身体也不受控制,微微颤抖起来。

老头强行抑制自己情绪的样子落在崇祯眼中,他心中得意,开口揶揄道:

“孙公在宁远直面建虏万骑神色自若,如今面对一群赤手空拳的黔首百姓,何故抖如筛糠呀?”

此时王承恩轻敲车厢侧壁:

“皇上,百姓争相送礼给孙老大人,道路堵塞难行……”

崇祯哈哈一笑:

“黎庶殷殷若此,何不停车与民一晤?”

孙承宗颤巍巍走出玉辇。

下方是一片黑压压的人头,

一只只抓着鸡蛋,青菜,烧饼,高高举起的手,

一双双殷切淳朴的眼睛。

此情此景,不自觉想起前朝著名直臣海瑞之典故。

海瑞在隆庆年间从淳安县令升任应天巡抚,百姓沿途跪送十里,其中有人送来鞋子。

他说:“官去留靴,民来赠履。一履之温,胜千钟之禄。“

这话孙承宗看书时觉得矫情,此时却感同身受。

百姓拿出的鸡蛋,炊饼,菜叶,豆汁,都是寻常食物,值不了几个钱……但给他之震动,却胜过先帝天启皇上亲赐尚方宝剑那一刻。

“保家卫国,为官,为臣之本分也。实在当不得众位乡亲如此厚爱。”

“若论御虏之功,首在将士效死力战,次则皇上庙算英明。”

崇祯正站在侧后方笑眯眯看着孙承宗和百姓互动——《孙督师戏耍皇太极》最近两年已经是京城说书先生们最爱讲的段子之一,他让王承恩在回宫路上宣传孙承宗在玉辇上本来就抱着碰碰运气的想法,想着万一出现百姓夹道相送的壮观情景,老头哪还狠得下心拒绝出山?

万万没想到,孙承宗把话题引到他自己身上之后,百姓热情更加高涨。

一大半跪下高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圣天子洪福齐天!”

“万岁爷诛灭魏忠贤阉党,澄清玉宇,我们百姓日子才好过了一些!”

一个缺了牙齿的阿婆笑得满脸褶子。

大约是年纪太大有些糊涂,竟然胆大妄为拨开护卫的锦衣卫上前硬塞了两个鸡蛋到崇祯手中:

“万岁爷您吃老婆子家种的鸡子,您是难得的好皇帝,要是能活个一万岁,我们这些苦哈哈的日子也有盼头啦!”

鸡蛋不大,入手还带着一丝暖意。

崇祯却感觉自己手上握着的之物重于千钧。

扪心自问,扳倒魏忠贤和阉党,肥了司礼监,富了抄家的文官,崇祯的内帑也收获颇丰。

但对普通老百姓有什么真正的好处?

前身一个长在深宫的封建帝王,又怎么能真正体会庶民疾苦?

这就是我们华夏的老百姓,天生勤勉知足。

只要有田地可以种,有工作可以干养活得了一家人,哪怕再苦的日子也能苦中作乐,过得有滋有味。

然而,

就是这么一点小小的愿望,若按原来的历史走向,眼前这些普通能实现者,怕是十中无一。

注1:“崇祯二年己巳之变,建虏入蓟州,都城震动。帝急召承宗掌兵部,军民闻之稍安,市井欢呼'孙阁部至矣'。“

(《明季北略·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