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时锦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巧手做花馍“蒸”出好日子

山西人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馍”。所以,“馍”再普通不过了,但把馍馍做出花样来,就需要些功夫。老家有一句民谣:“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腊月二十九蒸花馍是我们家乡的风俗。随着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手工制作的花馍也成了走俏的年货。人们将这种寓意吉祥的传统美食带回家,装点春节的喜庆气氛。

一过小年,我们小区楼下,“好运面食店”门口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人们在气雾弥漫的蒸屉旁亲眼看见着一屉又一屉花馍出锅。于是,蒸花馍拉开了过年的序曲。花馍,也称“面塑”,俗称“面花”、“花馒头”。揉、捏、揪、挑、压、搓、拨……娴熟灵巧的手法令人目不暇接。从活灵活现的小鱼到威风凛凛的长龙、从小巧精致的“发财馍”到“鱼跃龙门”等造型华丽的大型花馍,不需要任何模具塑型,一把剪刀、一柄刻刀、两支擀面杖、一个小梳子,再加上一双巧手,就能够赋予平凡的面团无穷的生机,一个个花馍宛如精致的艺术品,装点着春节的喜庆,也寓意着新的一年蒸蒸日上。

花馍是舌尖上的“艺术品”。如今,人们更想吃得绿色、吃得健康。于是,胡萝卜汁、紫甘蓝汁、菠菜汁等纷纷上阵了……为了让花馍好吃又好看,花馍店李姐用果蔬汁和面,替代了以往单一颜色,吃起来更加营养。传统的又是经典的,同时又是健康的、绿色的,口感也适合大众口味,也有家的味道。

李姐还说:“有一个年轻人,定了我们的花馍,给朋友当作乔迁贺礼,听说放到新房里都不舍得吃……”为喜迎龙年新春,李姐还专门设计了许多“龙”元素的花馍,蒸出了浓浓的中国年和满满的幸福感。

小时候过年,老一辈也经常做花馍。在我小时候,只有过年才能吃上姥姥蒸的花馍馍,而且是专门为我捏制的花馍造型,姥姥的巧手经常会做出各种漂亮的花馍来。鲤鱼馍、老虎馍、莲花馍,奔跑的兔子、凶猛的虎、憨憨的小猪、机灵的小鸟,摇头摆尾的狮子……它的独特风味成了我永远抹不去的回忆。有花馍的日子是丰盛的,我也就更想在花馍里找到童年的感觉。

那样的记忆,就像晚霞中屋顶默默升起的炊烟,久久挥之不去。那弥漫着的面香,升腾着浓浓的怀恋情绪,叫我十分怀念自己的故乡,怀念那满脸沧桑的姥姥,怀念那些虽然俭朴,但也升腾着花馍面香的日子。

如今,花馍已不再只是一门手艺、一份记忆,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高超的制作工艺,描述了悠悠岁月中古老的饮食文化,也折射出人心中美好的愿景和期盼。勤劳的妇女用灵巧的双手把财富、幸福和未来都揉进这一个个小小的花馍中,“蒸”出了我们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