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章 唇枪舌剑
一个小太监不敢怠慢,接过奏本后立刻交给了麦福,麦福又恭敬地呈给了朱厚熜,朱厚熜一目十行,快速扫完奏本,而后语气平淡地问道:
“各位卿家对此有何意见?”
下方群臣神态不一,有人兴奋激动,仿佛焕发了第二春;有人面色难看,气急败坏,敢怒不敢言;还有人像武将队列的人一样,老神在在,神色悠然。
不过还有很多人面色严肃,似在准备着什么。
户部尚书孙交率先出列,恭声说道:
“启奏陛下,冗员之弊确实积重难返必须清理,不过这裁汰冗员不是光靠说说就行的。
我大明那么多官员,哪些是冗员?哪些不是?怎样鉴别?裁汰之后是否要出给补偿?这些问题都是需要细致讨论的,所以臣请陛下斟酌之后再行处置。”
“臣等附议!”
孙交说完,一群官员陆陆续续走出表示赞同。
这是官场最常用的一招,拖字诀!把一个问题整得看起来极其复杂,让决策者不敢妄动,等把这段时间拖过去,可能当时的决策者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就不会再管这件事了。
不过内阁出手自然不会给他们机会,杨廷和上前说道:
“陛下,臣在奏本中已经详细罗列了裁汰冗员的步骤,虽不够完善,但已经可以开始行动。万事开头难,但是只要开了头,剩下的,臣等呕心沥血也会定会助陛下完成!”
不少人用愤恨地眼光看向杨廷和,这还真是有备而来,不是来装样子的。
兵部尚书王宪走出队列,直接转换了目标!
“启奏陛下,裁汰冗员之举措利国利民,然而历朝历代之中,不少人打着裁汰冗员的旗号行党同伐异之举,此事不可不防。”
事情开始变得有趣起来了,朱厚熜眼神玩味,手中奏本在指尖飞舞。而下方毛纪怒喝道:
“此奏本由我等内阁阁员,一同拟奏,你是想说我们四个一起联手欺瞒陛下吗?”
“毛阁老慎言!这是朝会议政!”
吏部尚书王琼横眉一瞪,一声厉喝制止激动的毛纪。户部尚书孙交上前打圆场道:
“王尚书不是这个意思,只是杨阁老把持内政久矣,如今又要进行裁汰冗员,不知杨阁老这奏本里提到的举措,是从哪里得来的消息?不会是源自杨阁老的那些门生故吏吧?”
孙交的话像是打开了某个开关,朝堂之上一时之间,全是参劾
杨廷和大权独揽,排除异己之言,而且这些话语目标明确,只针对杨廷和一人,与其他三位阁老无关。蒋冕三人想帮都有点插不上嘴。
这就是朝堂攻讦,解决不了问题那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而且要攻敌一处!
四位内阁阁老中,看似杨廷和底蕴最雄厚,是内阁首辅,不能轻易撼动。然而实际上最危险的也是他!
功高震主!进无可进!权倾朝野!
这三个词永远是帝王的忌讳,而且杨廷和提出裁汰冗员,自毁根基!只要皇帝想动,下面一堆人等着扔石头!
杨廷和面对众臣非议,沉默良久后走了出来,然后直接跪在了地上,苍老而坚定的声音回荡在朝会之中:
“臣蒙先帝简拔,位列首辅,参机政务,十数年来虽有尺寸之功,但仍是殚精竭虑,如履薄冰。
如今,我大明积弊已久,臣今日沥血上奏,不求苟安,只求倾尽肺腑,佐陛下成中兴之业!”
一番披沥肝胆之言,让群臣噤声,从这番话中他们听到了杨廷和的决心,不管杨廷和下不下台,他都要竭力促成革员之事,这是不惜同归于尽的打法!
“公忠体国!杨阁老今日,可谓是让朕见识了何谓公忠体国。”
朱厚熜于金台之上御笔挥洒一幅写着“公忠体国”四字的宣纸落入杨廷和手中。
“赐你一幅字,回去裱个牌匾。”
此言一出,守旧派知道攻讦杨廷和的计划落空了,没有皇帝的支持想撼动内阁首辅根本不现实。
朝堂之上所有人都跪了下来高呼:“陛下圣明”。
不过跪了不代表放弃,既然连攻讦计划都失败了,那只好换一个方法。
吏部右侍郎乔宇出列,他义正言辞地朗声道:
“启奏陛下,杨阁老之忠心我等不敢质疑,但是裁汰冗员基本都是裁减下面那些繁杂琐碎的官员,这些事恐怕内阁阁老们高居庙堂不太清楚具体状况。
而且此事与我吏部息息相关,恳请陛下将此事交由王尚书负责,这样也可全了杨阁老忠直之名!”
“臣附议”户部尚书孙交赞同。
“臣附议”兵部尚书王宪赞同。
六部中的堂倌多数表示赞同,然而毛纪却是不顾体面,大声怒喝道:
“王琼?他懂个屁的吏治!”
大明骂神还没出场就先被人喷了一口,王琼当即脸色就黑了,一步跨出,连官帽都抖歪了一点,王琼正色道:
“臣为吏部尚书,裁汰冗员之事责无旁贷,陛下认为杨廷和公忠体国,臣不敢妄议,但是很多事论迹不论心,此次裁汰冗员臣觉得内阁还是回避得好!”
不愧是大明骂神,朱厚熜刚给了杨廷和一个“公忠体国”,他就来一个“论迹不论心”,摆明了不服气。
不过朱厚熜还没说什么呢,内阁已经按捺不住了,蒋冕直接开始揭人短:
“你这个吏部尚书怎么来的,心里没点数吗?别在这添乱行不行?”
王琼冷哼一声,倔强地就是不退,一人怒怼内阁丝毫不落下风。
这就是那些官员选择王琼的原因,王琼本来应该是兵部尚书,但是武宗在位时,为了遏制杨廷和的权力,硬生生把他从兵部搬到了吏部。
而这也是大明的官场规则,内阁虽然权力极大,但是他们不能同时兼任六部尚书,防止权力过线。
所以王琼这个吏部尚书纯粹就用来膈应人的!他一个军事大佬根本不懂吏部的门门道道,如果让王琼主持裁汰冗员,那些官员就可以想办法浑水摸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