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教父,我教刘备谋万里江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妙计

可王融还没开口,一旁皱眉的陈登就先一步委婉劝说袁谭。

“使君,当时说好了,到了徐州之后,使君自领来援的青州兵马。”

“我等徐州部众,各率各军,同退强敌。”

陈登的意思是,希望袁谭不要越权行事。

袁谭背后的袁氏,对于在场一众徐州门阀来说,的确是值得仰望的存在。

但并不代表大家愿意把手中花费了大代价培养的部曲私兵,交给袁氏来统领。

哪怕是袁绍亲临徐州了,也只会聚集大家商议发兵,而不会讨要指挥权限。

这是一种令人不爽的忌讳。

“元龙,你们徐州人如果会指挥战事的话,当初又怎么会被曹孟德屠了一遍?”

袁谭不是很擅长人情世故方面,加上是袁氏公子哥,有话直说习惯了。

在他看来,袁氏的爪牙曹操屠了一遍徐州,说明徐州人在军事方面一般般。

袁谭这次过来支援徐州,也率先表明立场,说不会与曹军起冲突,因为那是袁氏自己人,袁谭的兵马只替徐州人击退袁术。

袁氏内部,只能有他父亲袁绍一个话事人。

谁让袁术吃瘪,袁绍势力就帮谁。

现场,袁谭的话让一众门阀代表变了脸色。

“谭公子。”

刘备站出来说话了。

“玄德公请讲。”

袁谭给了刘备情面,因为刘备曾以徐州牧的身份,举荐了袁谭为茂才。

起初,陈登劝刘备接管徐州,刘备有所顾虑,后来孔融又劝了一遍,刘备才接受。

紧接着,下邳大族代表陈登派人去联络了袁绍,袁绍回复说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正是因为袁绍同意刘备领徐州牧,刘备投桃报李,举袁谭为茂才,这是一场政治利益交换。

后来袁术发兵徐州讨伐刘备的消息传来时,才有了陈登亲自前去面见袁绍的一幕。

“此前,曹操兵伐徐州,陶使君与在坐诸位准备不足,才让曹兵猖獗,肆虐徐州。”

“今备与徐州诸君联手,共同抗曹,已然击退曹兵,使其匆忙归兖。”

“徐州大小将士在征战方面的实力,何须质疑呢?”

刘备的这番话,让在场的徐州门阀们脸色好了不少。

原本对刘备不屑一顾的众人,也对刘备微微侧目,改变了些许成见。

“玄德公也不必为他们说些场面话。”

袁谭摇头。

“既然你们一意孤行,到时候兵败遭俘,可别怪谭没有出力。”

他先把丑话说在前头。

“只希望你们莫要在家父面前告状就行。”

当然,袁谭还是期待这次的徐州战事能够大获全胜,因为那是他凯旋归回、向老三袁尚炫耀、向父亲证明自己的资本。

“这场战事,我一定要赢。”

没有人比袁谭更想赢得这场战事。

通过袁谭的这几句话下来,观摩的王融已经明白了袁谭的心态。

未经世事、没吃过大亏的顶级世家公子哥要证明自己,王融知道该怎么和袁谭相处了。

投其所好,说些近言即可。

“我等徐州部众,无不如使君所思所想,皆欲赢得战争,护佑徐州一方平安。”

见王融这么说,袁谭微微点头。

“之前,正是伯显先生用计,带领徐州部众击退曹军。”

刘备在旁边解释。

“谭在青州,听他们谈论过阁下。”

虽然是飞扬跋扈的公子哥,但袁谭本身仰慕名士,他需要塑造一个有利于自己招贤纳士的良好形象,所以当场邀请王融加入他的青州刺史部。

青州目前有两个刺史,一个是袁谭,一个是田楷,分别代表袁绍和公孙瓒的势力。

“令尊早年担任青州刺史时,多得人心民望,而今阁下如若加入我青州刺史部,必当是众望所归。”

袁谭抛出了橄榄枝,希望王融这样的贤才加入袁氏麾下。

“届时谭向家父请命,请家父出面化解阁下与曹孟德之间的矛盾间隙。”

出乎意料的是,王融拒绝了。

徐州众人顿时感到不妙,不会又惹怒这位公子哥吧?

事实证明是众人多虑了。

袁谭每次借袁氏背景当众招募名士,不管对方愿不愿意,或者来不来赴任,他都不会怪罪。

因为毫无必要,他礼贤下士的目的已经达到,形象已经塑造,名声传出去了,将会吸引更多贤才来投袁氏。

“人各有志,谭尊重阁下的选择。”

袁谭这种既不圆滑又强行要装礼贤下士的模样,稍显怪异,但这就是这个时代下的运行规则。

积攒名望,是每一个士人的必修课程,它远远大于你的能力,大于你的态度。

“阁下能击退孟德,也一定能击退淮南兵马。”

袁谭口直心快的本性又展露出来了。

“你琢磨个法子出来。”

他要求王融把退敌之策告知众人。

“此事,需要使君亲自出面。”

王融满足袁谭的好慕虚荣,声称这个计划只有袁谭出面,才能执行下去。

袁谭果真喜而追问:“速速道来,容谭听之。”

当下,王融请袁谭以袁氏身份背景写一封信,派人送到扬州庐江太守陆康手中。

“可让庐江太守陆季宁发兵寿春,讨伐淮南逆贼。”

陆康是陆逊的族祖父,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很快就要被孙策干死。

袁术在淮南缺少军粮,向隔壁的陆康讨要米粮三万斛,而陆康认为袁术的割据势力不忠朝廷,是叛逆,闭门不与来往,双方结仇。

敌人的敌人,那就是朋友。

当王融说出这个计划的时候,袁谭眼前一亮。

能跟袁术结仇的,对于袁谭这一脉袁氏子弟来说,那就是自己人。

“好好好,妙计,待我写信。”

袁谭当即讨来了笔墨,写了一封文简。

王融说他有渠道快速送到庐江去,揽下了送信的重担。

他喊来了徐战,在外面无人处叮嘱徐战。

“袁术若知陆康讨伐淮南,必遣人回援,局势当再次陷入僵持。”

“你把信送到后,回来时去九江一带,找两个水贼,一个姓周,一个姓蒋。”

“告诉他们,我们能帮他们的众兄弟洗白上岸,摇身一变成为官军。”

“这支水贼兵马是此次淮南战事破局的关键。”

王融能接纳臧霸这样的流寇,也能接纳九江水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