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教父,我教刘备谋万里江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章 换利

王融要办的事情,就是把当前处于徐州下邳境内的、隶属于袁氏的门生故吏换掉。

换成自己人或者合作对象都行。

反正就是要先消除袁氏故吏在下邳地界的影响力。

他自有代替人选,当王融把自己想法告诉众人后。

“像各地县令这种职务,我们徐州人如何安插得进去?”

有人询问。

当然,不守规则的话可以随便举荐着各世家门阀名下子弟,但不能这么玩。

徐州人会成为众矢之的。

“换颍川人和东郡人,我们徐州子弟,另外举荐到颍川和东郡去。”

王融解释,说陈群和陈宫两人会很乐意将各自家乡的子弟举荐到徐州下邳。

各取所需,利益互换罢了。

“可此二人都远在兖州,急切之间如何商议?”

众人又问。

对此,王融早有安排。

他遣人把两道身影请到了众人面前。

一个是颍川许县人陈谌,一个是东郡濮阳人田仪。

都各自是当地名望之人。

“我们濮阳人已经联合了陈公台他们,迎接吕布入驻兖州。”

“不出意外的话,兖州战事将在濮阳周边肆虐。”

田仪开口。

他们田氏是濮阳的大姓,但当时向曹操举荐田氏子弟时,曹操没有将田氏之人放在东郡的重要职务上。

而是安排了诸曹夏侯子弟担任,这使得田氏极为不甘。

濮阳人不当濮阳的一把手,这没问题,毕竟是大家都在遵守的规则。

但是连其他重要职位上,都没有濮阳人的身影,田氏如何能忍?

曹操想让诸曹夏侯子弟的势力壮大起来,濮阳人又何尝不是呢?

一旁的陈谌对于出仕没有太大的欲望,但并不代表着陈谌没有为许县陈氏着想。

从小到大,陈谌接受的都是许县陈氏的福泽与恩惠,当有机会为家族提供些助力时,他会毫不犹豫。

“许县陈氏,有一批子弟可堪上任,咳咳,皆有任吏才能。”

陈谌在颍川的名气很大,才识博达,曾被公车徵召为司空掾,没有从命。

他身体不是很好,担忧出仕之后干不长久,因此没有浪费名额。

说话之间,陈谌控制不住地微微咳嗽两声。

王融当然知道陈寔、陈纪、陈谌这许县三君,每当三公府征召,往往都会同时征召父子三人。

朝廷使者送来的羔羊、大雁等礼品络绎不绝,时人靡不荣之。

这就是靠着名望而逐渐促使魏蜀吴三家归晋的士人的能量。

名望在魏晋时期排在第一,远超能力。

而想要获取名望,只要你出身大族就行,自有家族为你造势,比如卧冰求鲤。

“好,我们徐州也有一批子弟,等待举荐出仕。”

王融作为中间人,互换双方子弟的仕途前程。

“替我向令兄问好。”

他对陈谌说道。

陈谌的兄长是陈纪,陈纪是陈群的父亲,目前在徐州避难。

本来王融这次邀请过来的陈氏代表是陈纪,但陈纪因为自己的儿子陈群在徐州牧刘备麾下办事,声称避嫌不来,请其弟陈谌为代表。

陈谌应了一声好,说一定把话带到。

“你们的人到了哪里?”

王融又问。

田仪、陈谌皆是回答说已经入境徐州,随时可以受命奔赴各地,取代袁氏的门生故吏。

“甚好,那就一并同意那些递交了辞官申请的奏书,由徐州刺史部统一安排新吏就任。”

徐州刺史部只是一个说法,不管这个地方的长官是刺史还是州牧,徐州的最高行政署衙都是刺史部。

州牧比起刺史来,权力大了不止一个档次,刺史只有监察权力,他在实权方面甚至比不上郡级一把手的太守。

而州牧不同,军政一手抓,也掌控着本州地界内的人事任免权。

“玄德认为如何?”

王融问一旁的徐州牧刘备。

如何?

刘备心中苦涩,他还能如何呢?

他手底下的简雍、孙乾之流,已经在州牧府上任吏了,关羽、张飞又不是干文官的料。

糜竺倒是可以,但出身不行。

唯一有个陈群,本身就是士人出身,跟王融他们是一伙的!

“备只求徐州安稳。”

“其余一切,先生与诸君皆可商议着来。”

刘备如是说道。

徐州,终究还是这帮本地士人的徐州啊!

王融点头,认可刘备的态度,他对刘备又满意了几分。

很显然,刘备在对待徐州士人的态度上,要比陶谦好上不少。

既然如此,投桃报李是王融秉持的一贯态度。

“融曾听闻玄德军中缺少些粮草?”

王融问。

刘备确实是缺粮,糜家兄弟变卖田产购买粮草养着刘备的军队,但支撑不了多久。

“是缺些粮草。”

徐州地头上,没有王融这些士人打听不到的消息,刘备坦然承认了。

于是王融做主,联合徐州琅琊、东海两地的门阀豪族,给刘备资助了一批粮草,让刘备暂时不用为军粮而苦恼。

作为交换,徐州牧刘备需要把下邳地界的袁氏门生故吏一并革职,换上豫州颍川、兖州东郡以及徐州地界内的士人子弟。

其中,外地颍川、东郡的子弟出任县令、县长等一级职务,徐州士人子弟出任其余重要职务。

同时,王融又把有县令、县长才能的徐州士人子弟发往东郡、颍川两地,那边自有对接。

“好。”

刘备答应了。

众人一边商议和安排着此事,一边集结兵马,从彭城南下,接应关羽、张飞、臧霸等人。

“去通知陈元龙和南下支援的袁绍兵马,一起在泗水、雎水交汇处的下相县地界汇合。”

王融吩咐,马上有人领命办事,飞马而去。

......

下邳国,雎水江畔,取虑县内。

以县令为首的一众县吏瞬间懵了。

“徐州刺史部传来回复,说尽数同意我等的辞官申请?”

“他刘备疯了不成?”

“刘备哪敢干这种事情,分明是那批本地士人教唆的。”

“难不成他们以为我们辞官后,就能让本地人担任县令了?”

“不好了,外面来了些身影,有的说是颍川人,有的说是东郡人,他们手里拿着任命文书来赴任了!”

在众人慌乱之际。

来自颍川和东郡两地的士人子弟,已经手持文书坦然踏进府衙里,要求跟众人交接职务了。

“你们有什么资格......”

“资格?有徐州刺史部刘使君加盖的大印的任命文书,算不算资格?”

新吏也不管这些旧吏的反应,他们轻车熟路地自顾自完成了职务交接。

这种事,他们不知听族内的父辈说过了多少回,门儿倍清。

取虑县所上演的一幕,也在下邳其他城池上演。

整个下邳,似乎乱成了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