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中国·传统文化卷:礼仪之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等级这个标签

就像一个整洁有序的大超市,商品会有明确的归类和标签,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也特别在乎“有序”这件事,所以,他们给老百姓也贴上了标签,这个标签就是等级。

等级划分好了之后,人与人就被分好了类:你是“白菜”,就放在蔬菜一堆;你是“罐头”,就放在罐头架子上。老百姓被分成了士、农、工、商等类别,要安守本分:农民就只能活得像个农民,商人就得服从对商人的各种要求。

《礼记·礼运篇》中说:“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dǔ)父子,以睦(mù)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意思是将城郭沟池作为防守的屏障,把“礼”作为稳定社会各阶级的方法,让大家和睦相处。

中国古代的皇帝非常不得了,他们号称“天子”,是上天的儿子,是整个帝国最大、最尊贵的人,所有人都得听他的话。

士是注重个人尊严,有使命感的知识分子。在“士、农、工、商”四个阶层里,士的等级是最高的。

农就是农民,古代特别重视农业,农民的地位在普通百姓中是比较高的。

工匠的地位低下,他们只能把手艺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在我国古代,如果一个人是铁匠,他的爸爸、爷爷可能都是铁匠,他的儿子、孙子也将会是铁匠。

商就是商人。在现代,成功商人会受到尊敬,但在我国古代,商人地位很低。汉朝时,商人不准穿丝绸衣服,不准乘车或者骑马。明代法律中,商人要上报自己经营的业务,不得随意更改,今天你卖白菜,明天卖拨浪鼓,这是不可以的。商人要出个门,也要提前在居住地备案。

地位最低的商人

商人是当时社会地位最低的。一方面有可能是因为当时交通不便,消息不够发达,商人出去买卖货物短则十天半月,长则一年两年,更不用说在路上遇到劫匪这种情况,出行一趟能够安全回来已经是万幸了。

另一方面有可能是因为商人的财富可以影响士大夫阶级,当一个商人手中聚集了大量的财富,他就会有一定社会和政治影响力,会影响到士大夫的阶级统治。因此,士大夫运用政治手段将商人这个职业打上社会地位最低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