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创新之处
本书在尝试性探究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基础上,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其内在规律进行了分析,认为存在以下创新之处。
首先,跨学科研究和单一学科研究都是一种方法论,研究主题本身决定了对之进行研究的方法论。研究主题的综合性、复杂性、逻辑性要求对主题进行多学科、跨学科的分析、揭示,在学科分野日益明晰、细化的当代,跨学科研究更有其必要性。本书综合了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北京市(以中关村为主)的人才政策何以能够实现的机制。利用了社会学的形象管理理论,区分了人才政策的“前台”和“后台”,以及人才背景下的人才主体性。
其次,研究方法的选择上,本书并非只选用单一的阐述方式,而是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更加突出研究主题,凸显文章内涵。本书总结了中关村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相匹配的人才政策,将具体的案例分析与复杂的模型分析相结合,既注重问题分析的信度又注重问题解释的效度。
最后,关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分析,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虽多有涉及,但将二者进行深入结合的情形并不多。本书期望可依靠理论与案例分析,建立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分析环节中采用外部性和空间溢出作用两种机制对区域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进行分析,并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国外相关研究基本是从对整体经济的影响入手,而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则具有中国特色。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要发展就需要人才,不用人才不行。要鼓励用人才,出人才》,邓小平纪念网-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n1/2019/0312/c69113-30970835. html,最后检索时间:2020年6月7日。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
[6]江泽民:《论科学技术》,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7]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6。
[8]《习近平人才观的核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民网,http://theory. people.com.cn/n1/2017/0629/c40531-29370538.html,最后检索时间:2020年6月7日。
[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
[10]习近平:《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滚动新闻_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18-03/07/content_5272045.htm,最后检索时间:2020年6月7日。
[11]〔美〕西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吴珠华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12]Harbison,F.,“Human Resources as the Wealth of Nations,”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28(1975).
[13]沈波濒、刘荣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才政策的历史演变》,《实事求是》2009年第1期,第19~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