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概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7章 城市生产和交通安全

“高高兴兴上班去,安安全全回家来”是生活在交通发达、生产类别多样的城市中的人们对安全工作和平安回家最朴实的愿望。但生产和交通事故往往会危及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因此,加强城市的生产安全和交通安全管理刻不容缓。

一 生产安全

城市生产安全是指人类采取一系列手段使生产过程在符合规范的条件下进行,有效消除、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避免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从而保障生产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使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失,环境免遭破坏、生产经营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状态。[36]目前我国以减少事故死亡人数为重点对全国生产安全状况进行评价,把十万人死亡率和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以及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作为衡量生产状况好坏的标准。经过不断发展,我国生产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为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切实的安全保障。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不断发展,信息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加速,安全生产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因为在社会快速发展时期各类安全事故多发、易发,各行各业的安全生产压力较大。不安全的生产活动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因此我们必须对城市生产安全给予足够的重视。

从宏观层面看,城市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物的因素、人的因素以及人与物相互作用的因素。[37]大部分城市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都与人有关,即使有物的因素,也多因人为错误操作而产生。[38]城市安全生产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首先,城市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安全生产工作搞形式、走过场,隐患排查不彻底,整改措施不到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企业缺乏安全生产法治观念,应付安全生产工作;城市建设中缺乏安全生产的专业管理人才,无法提供及时专业的安全生产指导,导致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39]

其次,城市安全生产监管漏洞较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执行程度不高,尤其是对“九小行业”(小商店、小化工厂、小塑料厂、小网套厂、小纸箱厂、小旅馆、小网吧、小机械加工厂、小危化气体零售和使用单位)以及违章建筑、违法施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监管不够彻底。发生在北京大兴区的“4·25火灾”就是鲜活的例证。“4·25火灾”事后查明,发生火灾的四层楼房缺乏基本的消防安全设计,没有通风口和消防通道,楼道狭窄,按照规定算违规建筑。消防部门曾对这栋楼进行检查并勒令业主整改,但业主并未完全做出整改,最终酿成惨剧[40]。

最后,我国部分城市的现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缺乏可操作性,有些制度无法落到实处。我国城市中的各行各业生产环节多,政府难以对生产环节的细节进行统一规定,一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只谈原则,没有提出具体方法。此外我国很多城市的一些基础设施已陈旧,如果使用这样的基础设施,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因此,我们应提高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若要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概率,将损失最小化,预防才是关键。[41]首先,政府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落实各种防范措施消除潜在安全隐患。好的预防措施可使城市生产安全建设工作事半功倍。其次,企业要加强安全文化宣传,从思想上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提高作业人员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只有将“安全无小事”落到实处,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例如,促进工会与专业组织、社区组织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法律意识,普及职业健康知识、安全生产规范知识,降低在工作场所出现安全生产事故的可能性。最后,要提高安全生产科技水平,城市生产安全状况彻底好转的根本在于提高安全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积极研发先进技术装备、建立安全科技支撑体系[42],满足人民安全生产的发展需要。

二 交通安全

交通是城市的基本功能,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城市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条件,现代城市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交通的发展。[43]但现代交通不仅给我们带来便利,而且给我们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全球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逐年递增,目前交通事故已成为人类死亡的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在2010年发布的《道路安全全球现状报告》中指出,全球每年有127万人死于交通事故,有5000万人因交通事故受到伤害,这相当于全球五个最大城市的人口总和。[44]如此严重的后果,令人心痛不已。我国是经济大国、人口大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我国城市迅速发展,车辆增多使交通拥挤、空气污染严重,不仅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可见,交通安全已然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忽视的公共安全之一。

既然城市交通安全如此重要,那么什么是城市交通安全?城市交通安全与其他交通安全相比有什么不同?本书所说的城市交通安全即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是指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正常,对人不产生危害、不导致危险、不发生交通事故的状态。[45]通俗地讲,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目标在于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城市道路交通由三个方面组成: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使用交通工具的人以及交通工具,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与这三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息息相关。[46]

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包括铁路轨道、高速公路等道路设施,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出行的安全,因此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质量对城市交通安全至关重要。但近年来,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时常发生,据报道,重庆、兰州等多个城市曾接连出现多起路面塌陷事件,哈尔滨甚至在短短20天内发生9起路面塌陷事故,造成2死2伤的悲剧。[47]诸多路面塌陷事故为我们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敲响警钟,政府对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的监管迫在眉睫。

除了公路,城市中还建有多条铁路,一旦在城内发生铁路交通事故,将造成断电、爆炸等重大事故,甚至会出现人员伤亡。“7·23甬温线事故”是较为典型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事故。“7·23甬温线事故”中共有六节动车车厢脱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9371.65万元。[48]这次事故为我们敲响了城市铁路交通安全的警钟,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应包括看得见的道路交通建设,而且应该加强人员管理与设备维修。政府除了要加大对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还要重视城市道路规划与建设的科学性问题,相关部门应合理规划和改造路网并加强调度管理,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加强道路交通的软件建设,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做好处理突发重大事件的应急准备,提高检修人员的业务能力。确保高铁、动车等交通工具的安全运行,从根本上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

城市交通安全也受使用交通工具的人的影响。人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凭借主观能动性,人们在生活中不断地发明创造新事物,追求生活的价值与品质。可主观能动性在给我们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带来很多麻烦。在造成城市交通安全事故的人为因素中,酒驾、醉驾问题颇为严重。嗜酒之人开车上路,无异于“马路杀手”,一旦出现事故,轻则伤财、重则害命。但这些人往往过于相信的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车技高超,即使喝点酒开车上路也不会发生事故。可事实确实如此吗?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酒后驾驶已经被列为车祸致死的主要原因。[49]在中国,每年由于酒后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达数万起;而致人死亡的交通事故中50%以上都与酒后驾驶有关,酒后驾驶的危害触目惊心,已经成为引起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50]各个国家对酒驾都十分重视,我国针对酒驾上也出台了相关认定标准,即如果驾驶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毫克/100毫升、小于80毫克/100毫升为饮酒驾车;如果驾驶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毫克/100毫升为醉酒驾车。[51]《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52]

酒驾为何如此可怕?这是因为喝酒时酒精的刺激使人兴奋,人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喝多,当酒精在人体血液内达到一定浓度时,人的反应能力及控制能力就会下降,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也随之下降。[53]对于酒后驾驶者而言,其血液中酒精含量越高,发生撞车等事故的概率越大。因此我们必须正视酒驾、醉驾问题,“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不应该只是嘴上的一句空话,而应该成为我们身体力行的准则。除了酒驾以外,疲劳驾驶、超速行驶、肇事逃逸、违规行驶等都是导致交通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作为驾驶员,我们一定要遵守交通法律法规,不违规驾驶、礼让行人、不超速、不酒驾,争做安全驾驶卫士。作为行人,我们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不翻护栏、不乱闯红绿灯、文明乘车,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

交通工具质量也是影响城市交通安全的因素之一。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机动车因性能不佳、机件失灵或零件损坏,易引发交通事故。虽然交通、公安等部门分别建立了一系列有关汽车性能检测、监控的指标与规定,但由于执行监管不到位,在一些城市中不符合标准、安全状况较差以及报废的车辆仍然在路上行驶,同时违法改装、超限行驶等都可能引发交通事故。

城市交通安全管理涉及人、车、路、环境四个方面,是个系统性工程,四个方面缺一不可。[54]政府只有综合管理,才能确保城市交通的安全。这不仅是科技管理问题也是社会治理问题。城市交通安全中人的因素占很大比重,道路使用者素质的不断提高,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城市交通安全的重视程度。无论作为驾驶者、生产者还是监管者,我们只有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履行相应的职责,将安全责任落到实处,才能切实保障城市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