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改革背景下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随着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的全面展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方向。在分类改革的背景下,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如何深入推进,面临着一系列需要探索的重大课题。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复杂性在于事业单位数量众多(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事业单位约814716家),涉及文化、教育、卫生等多个领域,且从中央到地方不同层级的事业单位具有不同特点,不同地区的事业单位也存在地区差异性,因此很难用简单、统一的方式来管理内部复杂程度如此之高的事业单位。

本书试图将理论与实践、宏观和微观相结合,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对人事制度的要求为基础,针对社会关注的改革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分析评估。

首先,本书对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描述和分析,认为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必然要求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分类管理体制改革,即根据事业单位分类实行相应的人事分类管理制度。例如,不同行业的事业单位、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和主要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在人员调配、管理权限、人事监督等方面,应采取相对具有差异化的政策措施。

其次,本书回顾了在分类改革背景下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进展并尝试进行实践评估和价值评估,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发展和改革呈现的阶段性特征。一是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期,主要实行与党政机关一致的干部人事制度;二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干部分类管理的改革思路,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恢复职称评审,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建立退休制度;三是20世纪90年代,随着公务员制度的实施,开始建立有别于机关和企业的事业单位考核、工资和辞职辞退等制度;四是21世纪初,以搞活用人机制为核心,全面推行聘用制、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公开招聘制度和人事争议处理制度等,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五是21世纪头10年,适应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需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法制建设,完善事业单位人员处分制度和申诉制度。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巨大进展的同时,市场化和社会化的改革导向反过来影响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内在价值基础,从而造成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在搞活与规范、授权与监管、统一与分类、公益与权益等方面存在价值冲突和政策冲突。

再次,本书从公益性和分类管理的视角出发,对事业单位主要人事管理环节进行了专门论述。例如,在公开招聘方面,如何确定统一招聘的边界是需要思考的,即统一招聘的统一性要在多大程度上加以体现,是统一考试时间,还是统一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考试是应全面放权给单位,还是应由组织人事部门或主管单位统一进行。在聘用管理方面,如何解决聘用管理和编制管理之间的衔接问题;聘用合同如何避免流于形式;聘用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应体现在哪里。在岗位管理方面,岗位结构比例应如何设定,要在多大程度上考虑到差异性。在绩效考核方面,考核指标怎样才能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考核主体和方式应如何安排。在绩效工资方面,绩效工资的激励性如何更好地加以体现,如何平衡事业单位内部不同类型人员的工资差异。在编外人员管理方面,如何确保编外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应考虑如何避免事业单位的用工风险。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现有的政策框架下提出了相应的解决之道。

最后,本书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新时代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基本趋势的认识,认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前提下,坚持事业单位公益性导向,进一步落实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贯彻实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不断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制度体系。事业单位的公益性改革导向是对事业单位性质的重新界定,是事业单位改革目标模式的重新设计和重大调整,这是新一轮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进步和关键意义所在,决定着人事、薪酬等相关制度和政策的选择。未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建立与公益性相符合的、规范化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

笔者多年来专注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领域的跟踪研究与实地调查。本书内容是以本人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编号:14CGL036)的阶段性成果为基础,综合相关研究成果修改而成,如本人主持或参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重大政策专项和司局课题、本院院级课题中个人完成的成果,也包括本人发表的部分论文。在科研过程中,笔者得到了单位领导、专家与同事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感谢余兴安院长、唐志敏书记、李建忠副院长、李志更副院长以及熊通成主任、薛慧芳老师、牛力老师等多位领导和同事在本书写作过程中给予的关心与指导。

本书的观点和资料引用和借鉴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作为专业研究机构,在事业单位管理和改革方面有着丰富的科研积累,这是本书得以完成的重要基础,本人对此由衷感谢。

由于本人政策理论水平有限,本书有关政策描述和分析可能存在不准确或错误的地方,敬请读者指出,以期今后加以完善。

丁晶晶

201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