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词汇史研究是汉语史研究最薄弱的部分。词汇研究工作非常复杂:概括说,包括词汇构成研究和词义演变研究;具体说,既要完成每个历史时期、每类词汇的成员面貌与变化情况的研究,还要完成每个词在整个词汇史上的词义演变情况研究,从而总结出词汇系统性词义演变的原因、结果等规律,最终建立起词汇史。上古汉语服饰词汇研究是汉语词汇史的一小部分基础研究,旨在描写上古时期服饰类词汇全貌的基础上,探讨上古服饰词汇及词义演变规律和演变动因。
上古汉语词汇,是汉语词汇研究的源头,今天的基本词汇及整个汉语词汇及词义演变的规律、特征、机制,都应溯源到上古时期。上古汉语服饰词汇研究以上古时期家族庞大的服饰词汇为研究对象,首先借鉴汉语专类词汇研究的方法,对上古汉语服饰词语划分语义类别,描绘上古时期服饰词汇的概貌,考察上古汉语服饰词在上古时期共时层面的静态分布与语义差异,然后再进行上古汉语服饰词的词义历时演变研究,分析上古汉语服饰词汇及词义演变的规律及动因,希望能以服饰词汇为代表探索汉语词汇及词义演变的规律、机制。
上古汉语服饰词,包括上古汉语服饰名物词、上古汉语服色词、上古汉语服饰材料词。上古汉语服饰词汇研究属于特定语义范畴的断代研究,本书采用徐朝华对汉语词汇史分期的观点,将上古时期限定在东汉以前,殷商到春秋中期为上古前期,春秋后期到战国末期为上古中期,秦汉时期为上古后期。选取上古时期的二十部典范传世文献作为研究的语料,具体有:上古前期的《尚书》《诗经》《周易》,上古中期的《周礼》《仪礼》《春秋左传》《论语》《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老子》《商君书》《管子》《孙子》,上古后期的《礼记》《战国策》《淮南子》《史记》。词汇使用情况的测查还借助了台北中研院的汉籍电子文献。主要参考的字典辞书有《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王力古汉语字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尔雅》《释名》等。
有些服饰词由于异体、通假等原因,出现异形同词的情形,对于属于同一个词的异体字、古今字、通假字,本书将其合并为一个词,以“A/B/C/……”的形式录入研究范围。本书用简化字完成,对于语料中与今天简化字对应的古字、异体字基本保持语料的用字原貌。
上古汉语服饰词汇研究以传统训诂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综合传统训诂学和现代词义学研究的方法,借鉴认知语义学的相关理论开展研究工作。采用的研究方法有:(1)描写与解释相结合。首先,对上古传世文献中的汉语服饰词汇进行测查,确定上古汉语服饰词词汇系统的基本面貌,按照语义特征划分类别,进而通过对比分析词项之间的同与异,从而描写上古汉语服饰词词汇系统面貌并揭示上古汉语服饰词的聚合特点与演变规律。其次,对上古汉语服饰词汇的词义引申情况进行全面考察与描写,进而探究词义引申的规律与动因。(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于辞书与字书中见到的上古汉语服饰词进行穷尽性的测查,在定量测查的基础上再进行定性分析,将统计数据与典型例句相结合,考察词义特征与演变规律。(3)共时与历时相结合。共时静态描写上古汉语服饰词词汇系统基本面貌与考察词汇词义历时动态演变相结合,从而揭示上古时期汉语服饰词汇的产生发展与演变规律,探究上古汉语服饰词汇词义演变规律。(4)历史文献和文化参照相结合。对于词义的解释,既充分考察辞书与文献的注解,又注意参考上古服饰词语在文化方面的考证,对同类别词语尽量全面、细致地进行对比分析。
上古汉语服饰词的搜集、整理,词义引申情况的描写等,难免存在疏漏,敬请大方之家批评指正。上古汉语服饰词汇历时演变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细化并深入,日后定当再接再厉。
本书稿是在我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在撰写过程中,我的导师傅亚庶教授给予了全面而细致的指导,在此对我的老师深表谢忱!此书得以出版,我所工作的学校和单位给予了大力支持,感谢给予我支持的各位领导!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非常注重编校质量,工作效率高,在本书出版过程中我们沟通合作非常愉快,编辑工作谨慎细致,在此对诸位一并表示感谢!
关秀娇
201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