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系统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西城法院评估报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西城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与“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经验

(一)立足自身定位,积极争取各界支持帮助

1.党委、政府领导支持是根本保障

西城法院始终坚持党委的统一领导,并积极争取政府、人大、政协的支持帮助。一方面,从区位区情出发,主动将西城法院的改革工作纳入全市、全区的改革工作体系中,并且以务实的实践积极发挥人民法院在该体系中的作用影响;另一方面,西城法院一直坚持积极主动地向党委、政府报告相关工作情况,积极主动请求党委、政府支持,积极主动邀请党委、政府来院调研指导。

2.上级法院指导帮助是行动指南

一方面,西城法院在开展改革工作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相关规范性文件为行动指南,在工作原则、机制制度、程序流程等方面全面落实相关规范性文件,确保方向不偏离、工作有依据。另一方面,积极主动地通过请示汇报、邀请调研指导等途径,争取上级法院在宏观和微观方面给予指导帮助。其中,最高人民法院司改办、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领导多次来院调研指导,对西城法院明确工作思路、深化制度创新、打造工作亮点等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指导帮助。

3.专家学者把脉建议是关键助力

一方面,西城法院通过组织召开研讨会、论坛等方式,积极邀请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提提建议、把把脉;另一方面,西城法院通过与多所高校建立合作机制,积极借助高校专家的力量推动工作品质的提升,并与高校合作,共同开展多个诉非衔接项目。

(二)重视做到三个“协调统一”

1.注重“早”与“专”的协调统一

一方面,西城法院重视在诉前阶段通过多元调解促使矛盾纠纷及时化解、源头化解,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另一方面,西城法院重视在诉中阶段利用多元调解,走好类型化、专业化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之路。如医疗纠纷“三位一体”解决机制、金融纠纷诉调对接机制就是“专”字的生动体现。

2.注重“全”与“精”的协调统一

在“全”字方面,解纷主体多元、对接机制覆盖广泛,这为各类型纠纷的多元化解提供了保障。而在“精”字方面,西城法院始终注重从制度流程的精细化、工作机制的精致化着手,坚持在特色领域打造“精品”,并强调以“精品”做示范,带动“全”的提升。

3.注重“亮”与“实”的协调统一

注重打造“多元调解+速裁”工作的亮点,并且重视总结经验,加强宣传工作,努力提升西城法院“多元调解+速裁”工作的能见度和公众接纳度。同时,西城法院始终坚持“实”字当先,始终立足区位、区情和审判实际来开展诉调对接工作,始终重视从制度创新、流程规范、机制整合利用等实处下功夫,始终强调要在化解纠纷促进和谐、改进提升法院工作上取得实效。

(三)“激活外力”与“提升内力”并举

西城法院始终将“激活外力”和“提升内力”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人民法院和对接单位工作共同提升的“双赢”效果。通过指导协助纠纷化解、帮助建立纠纷处理职能、促进纠纷化解流程规范和制度建设、协助纠纷化解队伍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等途径,激发了各类对接单位参与社会治理的动力、活力,也帮助提升了他们独立承担相应职责的能力。积极借助各对接单位的领域和专业优势,从而不断提升西城法院干警的司法能力,不断优化西城法院司法资源的配置,不断改善法院内外案件流转的程序,使得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与繁简分流机制真正融合在一起,发挥“1+1>2”的作用。

(四)“创新精神”与“法治思维”并重

西城法院始终坚持从区情、院情出发,努力在金融、医疗、互联网、商事等领域,行业专业调解、协会商会调解等方面进行有益的创新实践。在开展“多元调解+速裁”工作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一方面,坚持以法律法规、中央及上级法院的规范性文件为指导,做到创新不突破法治原则、不超越法律强制性规定;另一方面,通过法治的方式,不断强化诉非衔接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体系化,并不断推进改革工作成果的机制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