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 生态环境
缅甸全境可以划为7个有相同地貌特征、气候类型和植被环境的自然地理区域。它们是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区、中部干旱地区、掸邦高原、德林达依山脉沿海地区、北部山区、西部山区、若开沿海地区。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掸邦高原和中部干旱地区以南,大体为伊洛瓦底江下游流域地区。这里雨量充沛,冷热适中。干旱地区位于缅甸中部,年降水量少于1000毫米,气候干燥,温差较大。掸邦高原位于缅甸东部,包括掸邦的全部和掸邦邻近省邦的一部分。德林达依山脉沿海地区位于缅甸东南部,这里降水充足,植被丰富,雨水多于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区。北部山区为伊洛瓦底江和亲敦江上游地区,有小块河谷平原,其大部地区在北回归线以北,气候寒冷,地势由北向南倾斜。西部山区和若开沿海地区以若开山脉为界,若开山脉以北为西部山区,西部山区高山多,气候较为寒冷。若开山脉以南至海滨为若开沿海地区,若开沿海地区北宽南窄。从气候上来看若开沿海地区炎热潮湿。在这7个自然地理区域中,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区和中部干旱地区为缅甸最重要的自然地理区域。这两大区域内的人口数量也多于其他地区。七大自然区域中人口最少的是西部山区,其次是北部山区。
(一)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区
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伊洛瓦底江流域南部,为三角洲类型的冲积平原。本区域是缅甸降雨量最多的地区,年温差较小。本区域由3个小区组成:南部伊洛瓦底江流域及三角洲肥土区、勃固山区、锡唐河流域地区。南部伊洛瓦底江流域及三角洲肥土区位于勃固山脉和若开山脉之间,为低地平原区,其上抵卑谬下至河口,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盛产柚木、铁木等贵重木材。河口地区为冲积土壤,肥力极高,稻米产量居全国之首。这里河道纵横,交通便利。加之濒临大海,渔业发达,出产鱼酱、干鱼、干虾等特产。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大豆、芝麻、玉米、花生等。本区城市大多依伊洛瓦底江而建,伊洛瓦底江是联系本区乃至全国各大城市的一条纽带。区内各城市间有公路、铁路、水路相连,交通便利、商业发达,人口也居其他各区之首。勃固山区一般海拔在1000米以下,年降水量2000~2500毫米,这里雨水充足,气候适宜,很适合热带乔木生长。木材以柚木和铁木最为著名。勃固山脉地区是缅甸的森林保护区,主要居民是克伦等少数民族。锡唐河流域地区位于掸邦高原和勃固山脉之间,面积小于伊洛瓦底江流域地区,区内交通主要依靠铁路,仰光—曼德勒铁路纵贯其中。该区气候不像中部干旱区那样干燥,也不如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区那样潮湿,年降水量为1500~2000毫米。由于本区沙土较多,烟草种植较为普遍。其他经济作物有橡胶、椰子、咖啡等。
(二)中部干旱地区
中部干旱地区位于掸邦高原与西部山区之间,伊洛瓦底江和亲敦江在区内汇合。本区属平原地区,东南部因处勃固山脉北端,地势略高,区内年温差大,降水稀少,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下。植被多为针叶林,盛产石油,是缅甸最重要的石油产地;出产大米、玉米、烟草及各种蔬菜;土特产有芝麻油、花生油、豆类等。
(三)掸邦高原地区
掸邦高原地区位于伊洛瓦底江流域与中国、泰国之间,南部有大片平坦的地面,其他地区地面侵蚀剧烈,起伏颇大,一般高度为900~1200米,西部边缘最高,向东逐渐降低。掸邦高原以萨尔温江为界,可以分为东西两部,东部比西部低200~300米。本区气候有随地形而发生垂直分布的现象,因纬度影响,南北略有差异。本区气温较低,年降水量一般为1000~2000毫米,且分布不均匀。大部分地方的自然植物为森林及草原混合型,以橡树等组成的亚热带、温带森林以及夹杂其间的大片草地为主。在萨尔温江、恩梅开江下游以及迈立开江下游低谷中热带雨林生长茂密。少数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垂直分布有寒带森林、高山灌木林、高山草原以及苔原植物等植物群落。主要矿产资源有银、铅、锌、锡、钨、沙金、煤、宝石。
(四)德林达依山脉沿海地区
德林达依山脉沿海地区位于缅甸东南部,是缅甸最南的一个自然区域,其地貌基本与若开沿海地区相似。本区南部海岸线与德林达依山脉相距不远,故沿岸平原颇为狭窄,土瓦至高东一带多群岛;北部为冲积平原,是本区的主要粮食产区。本区在地形上比较破碎,山脉呈南北向,区内有许多源短流急的河流,航运困难。本区域是缅甸最暑湿的地区,年温差不大,降水量在5000毫米以上。主要资源为锡矿石以及钨铁矿,是缅甸最重要的锡钨矿地带,其他矿藏有锑、钼、锌、煤及油页岩等。自然植物基本为热带雨林,森林较缅甸其他地区热带雨林更为高大、茂密,海拔150米以下的海滨地带为沼泽森林滋长地区。在山地的若干背风坡年降水量只有2000毫米,为季风林地带,生产少量柚木。本区橡胶种植园较多,是缅甸唯一生产橡胶的地区。
(五)北部山区
北部山区位于中部干旱区以北,是缅甸最北的自然地理区域。本区域北部为山脉高地,南部为低地,包括伊洛瓦底江河谷、亲敦江河谷和模河谷地。地势自北向南倾斜,河流也由北向南流入大海。东部为恩梅开江和迈立开江汇合处,也是伊洛瓦底江的上游支流流域区,西部有亲敦江谷地,亲敦江和模河的分水岭为济飘山。模河与伊洛瓦底江之间有低矮山地相隔,这些低矮山地向南延伸成为实皆山脉。本地区北部多雨、潮湿,年降水量3000毫米左右,山谷和低地夏季气温较高,山地气温则较低。植被也根据气候及地形情况而多变异。多雨的山地为常绿林,南部主要为季风林,盛产柚木,为缅甸最大的柚木林地带。海拔1000米以上地区多产松木,南部有些地区还可见到草场。主要矿产有琥珀、绿宝石、金、煤、石油。本区以自给自足的定居农业及迁徙农业为主,农业耕作方式与民族分布有密切关系,最主要的作物为水稻。居民往往以狩猎、畜牧及采集贝母、黄连等药材为副业。另有林业、制糖业等。
(六)西部山区
西部山区位于中部干旱区以西,若开沿海地区以北,区内多险峻山峰。该区北宽南窄,也叫若开山地。西部山区似一巨剑,从北到南,插入若开海岸及伊洛瓦底江谷地之间,构成东西交通之一大屏障,山体高度自北而南逐渐降低。整个山体最宽处达250公里,东西两旁分别为户拱谷地和阿萨密平原,河流大部分与山脉平行。区域内地形崎岖,森林茂密,交通十分不便。本区气候特征为潮湿、多雨。西坡迎风多雨,年降水量在3000毫米以上;东坡背风少雨,年降水量为1000~3000毫米。植物垂直变化显著,而且东西坡迥然不同。西坡植物皆为茂密的森林,其中,海拔1000米以下为热带雨林,海拔1000~3000米为亚热带及温带森林;东坡山麓为柚木林,是缅甸主要柚木产地之一,山体因有森林覆盖,山峰形状多成浑圆,少有水土流失现象。主要矿产有铬、铜、铂、硫铜矿、石棉、滑石。区内居民从事自给自足的迁徙农业。主要农作物有豆类、玉米、荞麦、大麦等。
(七)若开沿海地区
若开沿海地区西临孟加拉湾,东为若开山脉所紧束。区内平地甚少,只有在北部实兑市附近有由加拉丹河、莱谬河冲积的平原较为宽广。沿岸多岛屿,海岸线曲折,多良港,较为有名的有实兑港、皎漂港。本区气候属热带季风性气候,热带雨林茂盛,年降水量在3000毫米以上,植被为热带季风林。实兑、皎漂、兰里岛(延别岛)一带盛产石油。本区陆路交通不发达,主要依靠水路交通。主要行业有种植业、渔业和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