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学”在中国(第2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 俄罗斯的历史政策和历史记忆研究

苏东剧变后,整个东欧地区和俄罗斯都面临社会转型的问题,这种转型不仅表现在制度上,而且也体现在意识形态上。随着社会主义信仰的崩塌,俄罗斯和东欧各国再次回到民族主义思潮,在历史领域则是对以往国家历史的重构,以昔日的荣光来激励国民,求得共识。历史政策和历史记忆属于现实问题,但又与历史研究密切相关,这也是本室科研人员近年来研究的主题。

从2007年开始,张盛发就俄罗斯中学历史教科书问题的缘起、进展乃至普京第三任期出版的“统一历史教科书”进行了跟踪研究(张盛发:《俄罗斯新版历史和社会学教师手册之争》,《俄罗斯研究》2007年第4期;《俄罗斯历史教科书问题的缘起和发展》,《俄罗斯学刊》2012年第3期;《普京重任总统后再次治理俄罗斯历史教科书问题》,《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3年第6期)。与此相关的则是刘显忠对2010年俄罗斯国家政权干预历史研究、把历史研究政治化的“新历史学家事件”的分析与研究,他认为,事件本质反映了俄罗斯千百年来对自身的定位问题(刘显忠:《俄罗斯的“新历史学家事件”:缘起、社会反响及实质》,《俄罗斯学刊》2012年第3期)。

20世纪以来俄罗斯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亦对俄罗斯的现实政治和社会产生影响。政府也善于利用诸如两次世界大战等历史事件来塑造国民的国家认同和重振俄罗斯人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对待斯大林主义等问题上,政府和国家都存在分歧。不言而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看法,也成为俄罗斯与周边国家价值观冲突的潜在根源(张盛发:《俄罗斯与德国在历史反思问题上的分歧与争论》,《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4年第2期;《试析俄罗斯去斯大林化项目的出台与困境》,《俄罗斯学刊》2014年第6期;《胜利历史不容篡改和玷污——俄罗斯为维护俄版二战史而斗争》,《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5年第3期;《从遗忘的战争到重要的战争——俄罗斯重新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俄罗斯学刊》2017年第4期)。王桂香则对俄罗斯公共史学的兴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王桂香:《俄罗斯公共史学的萌芽与兴起》,《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4年第6期)。此外,周国长对独立以来乌克兰的历史政策也有所涉猎[周国长:《“脱俄入欧”:独立后乌克兰历史政策的变化(1991~2013)》,《俄罗斯学刊》2016年第4期]。

2017年是俄罗斯十月革命胜利一百周年。本室科研人员对于普京政府、俄罗斯社会对十月革命的看法以及普京政府在“统一历史教科书”中将1917年的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乃至内战的结束这段历史时期定义为“俄国大革命”等命题进行了研究(张盛发:《从十月革命到俄国大革命——俄罗斯修改十月革命名称和定义》,http://www.dunjiaodu.com/top/2017-11-07/2089.html;张盛发:《普京为何要否定列宁和十月革命》,http://pit.ifeng.com/a/20171117/53338905_0.shtml;周国长:《近年来俄罗斯社会对十月革命的评价》,《科学社会主义》2018年第2期)。陈余和刘显忠则从历史编纂学的角度分析了俄罗斯学界和西方学界对十月革命的看法[刘显忠:《俄罗斯对1917年俄国革命研究的百年变化》,《俄罗斯发展报告(2018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陈余:《西方学界对俄国十月革命的百年述评》,《俄罗斯发展报告(2018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