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被抄家,我成了新太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0章 各方反应

仅一日,除了江西的船,其余各地的粮船皆被以走私的名义扣押。

紧随着,各处的运河莫名堵塞,各地的漕运吃拿卡要。

一时之间,外地粮商进退两难。

更坏的消息是,沈秀的粮食早先购买的粮食运货期限要到了。

没在规定时间内将粮食运给沈秀,他们还要支付高额的违约金。

等他们好不容易进入淳安地界,却又发现这里的运河在大修,码头在大修。

海瑞在用以工代赈的方式赈济灾民。

多线操作之下,外地粮商也只能认命

并且这些钱他们不得不给,其一是为了自己的信誉着想,其二则是这些钱基本上是买命钱。

至于他们运来的粮食怎么处理?

七月,浙江进入雨季,运河被沈秀掌控的情况下,这些粮食走陆路返回的话,基本上都要发霉。

沈秀也没太过分,始终还是留有一些余地,让赣商以每斗二十文的价格将这些粮食收归己身。

王正同样欠着沈秀粮食,而他在淳安附近没来得及跑的十几船粮食自然被沈秀吞下。

沈秀正好用来还徽商的借款。

在各地粮商狼狈逃回之后,赣商带着粮食就紧随着赶往三地。

三地的大部分粮食都被困在了淳安,自然形成了小规模的粮荒。

徐朗等的粮食一进来,打了当地粮商一个措手不及。

经此一役,沈秀的名声传遍江南。

听完下属的汇报,郑铋昌的脸上不见喜怒之色。

在这次的炒粮热中,他也获得了不少收益。

先是徽商兼并了大部分的富商的田地,其次是后续和赣商合作的分成。

但他始终被沈秀摆了一道,沈秀从徽商哪里套取的五万两白银只换得了十几船粮食。

这时候的粮食有什么用?

“这沈秀还真是有些本事,看看,这就是沈一石的儿子,都好好学学。”

郑铋昌高坐中堂,堂下是他手下的大掌柜王茂盛。

王茂盛轻蔑道:“沈秀小儿不过是运气好罢了,若是没有那王安在掺和一脚……”

见王茂盛如此自大,郑铋昌将手中的茶杯狠狠一摔:“运气好?”

王大掌柜瞬间被吓的跪倒在地。

“技不如人就认,实事求是有什么丢人的!”

王茂盛赶忙给自己找补:“是老奴自大了,望老爷恕罪。”

“起来吧。”郑铋昌面色再沉,“坏茧抽丝的事情进展如何了?”

王茂盛神情一滞:“老爷,这坏茧抽出来的丝连次等丝绸都织不成。”

沈一石自焚和郑铋昌有着莫大的关系,沈秀不死,郑铋昌心中不宁。

只要破了沈秀的保命符,他捏死沈秀就像捏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

倒不是说他怕了沈秀,而是他从不给自己留后患。

“你的意思是失败了?你王家在浙江也是有名的丝绸大户,坏茧抽丝,居然连次等丝绸都织不出来?”

王茂盛老脸上写满委屈:“老爷,这坏茧抽丝几千年过去了,这几千年过去了,谁能做到?”

“要是这坏茧都能织成丝绸,那还改稻为桑个什么劲儿。”

郑铋昌沉吟片刻:“坏茧抽丝当真不可行?”

王茂盛肯定道:“坏茧要是能抽丝,您把老奴的头砍下来,拿着老奴的头,让老奴仔细看看是怎么个抽法,让老奴也学学。”

郑铋昌面色稍微缓和:“你家大儿子今年是不是二十又六了还没娶妻?”

王茂盛面露疑惑,刚才还在谈论坏茧抽丝,怎么这么快就跳脱到他儿子的人生大事上了。

但他还是如实回道:“犬子确实未婚。”

“好,未婚好呀。”郑铋昌拍着手坐了起来,“本官给你儿子找了一门亲事。”

王茂盛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他儿子为何这么大年纪还没结婚,不就是在等着和你郑铋昌结为亲家吗。

之前郑铋昌一直以幼女尚小来推辞,今日怎么这般反常?

不过王茂盛还是忍下内心的激动:“犬子倒也还算和青青小姐般配。”

“青青?”郑铋昌哪里还不清楚王茂盛的小心思,“本官要你儿子入赘沈家大女!”

入赘沈家!

王茂盛眼前一黑,一口气差点没喘上来。

“沈家那个破落户,我儿凭什么受这种羞辱!”王茂盛难得在郑铋昌面前硬气一回。

郑铋昌轻笑道:“沈家破落?沈秀要是死了,沈家的万亩良田归谁?数千座工坊又归谁?绸缎庄、织工、佃户又归谁?”

王茂盛眼前又一亮,讪笑道:“老奴眼浅,望老爷恕罪。”

“下不为例!”郑铋昌面露威严:“回去准备准备吧。”

王茂盛面露喜色。

沈秀能解决淳安粮危,还是有些实力的。

也只有沈秀用处,沈家的这些工坊朝廷才不会第一时间收回去。

他儿子正好可以鸠占鹊巢。

至于入赘,那又如何?

……

江苏巡抚赵贞吉脸上的笑意这几日就没有停过。

江苏有粮,但内阁里有人不让他借粮于浙江。

他想博这个名声也没法子,改稻为桑是大局。

当初浙直总督胡宗宪亲自来找他借粮,他也是推诿不断。

但没想到这个沈秀能解决那五十万匹丝绸的空子,那如此一来,他便可以筹粮与浙江。

只是他还没开始筹粮,就已经有浙江的人前来拜谢。

先是浙江的万民伞,再是妇孺老幼的感谢,这些无不在帮他树立名声。

清流里最看重的是什么?名声!

你的名声要是好,那在清流眼中你就是一个好官,你就能平步青云。

至于王正差点命丧浙江,这与他又有什么关系。

虽然同为清流党,但他王正背后站的是高拱,对于赵贞吉的命令多次听调不听宣。

说是王正无视赵贞吉也不为过。

赵贞吉巴不得王正死在浙江,如此一来,他对于江苏的掌控力度还能大些。

他是清流党中的重要人物,可重要的是他的官职,而不是他这个人。

对于沈秀这个让他在上位面前清名大振的后进,赵贞吉浮现出浓厚的兴趣。

在听闻沈秀是前江南首富沈一石的独子后,他又顿觉惋惜。

惋惜的是他不是浙江巡抚,否则凭借沈秀财力的支持,他进入内阁也不是没有希望。

“来人,将本官的青玉砚台包裹起来,快马送去浙江,给江南织造局六品功名冠带沈一石之子沈秀。”

江苏离浙江近,他和沈秀这种豪富之子打好关系,对于自己管理江苏也有一定的帮助。

此刻,沈秀看着回到家中的两个妹妹,脸上说不出的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