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六零,我能获得宝藏情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4章 押运任务来了

今天是62年的最后一天,周一。

天气略显阴沉,早上寒风刺骨,秦远不紧不慢地蹬着自行车,踩点上班。

这周,二队要执行押运任务,可没上周站岗任务那么轻松。

刚坐到座位。

不多时,二队副队董志刚拿着张表格过来,递给秦远,出声说道:

“秦队,年底了,科里要评选五好职工,咱们队里有个提名,这事得你拍板。

往年都是队里先讨论,然后大家伙举手票选。

当然,秦队你的意见也非常重要,这表格最终还得由你盖章。”

老郭瞧见秦远进屋,立马提着水瓶过来,听见这话,不由竖起耳朵,同时脸上堆笑道:

“秦队,今天风大、天冷,冻坏了吧,我给您倒杯热水,焐焐手。”

秦远点点头,等老郭把瓷缸加满水,接着他指着“提名推荐表”提名理由一栏,笑问道:

“老郭,说说你有哪些优点和特长,还有在咱院里获得过哪些荣誉,我待会也好填。”

职工票选什么的,没有领导意见重要。

秦远优先想到自己人。

自打进了保卫科,老郭上进,对自己鞍前马后,秦远自是不吝回报。

况且,老郭能力也还行。

瞥了眼一旁的董志刚,老郭尽管心里非常渴望,但还是赧然说道:

“队长,这提名是大家举手投票的,也不一定是我,现在说这个,还为时过早。”

“不是说需要讨论嘛,那咱们就先开个小会,讨论一下。”秦远轻笑回道,又把目光投向董志刚,“董副队觉得呢?”

董志刚会意,当即说道:

“老郭的能力不错,跟队员的关系也好,可作为候选,让大家举手表决。”

“那到时,我第一个举手。”秦远朗声回道。

这事,就这么定下,等二队队员来齐,见秦远优先举手选老郭,大家也纷纷跟随。

就这样,老郭如愿以偿地获得“五好职工”的提名。

最终,看着秦远在推荐表上签名、盖章,老郭心里一阵激动。

‘以秦队和马科长、陈院的关系,我这五好职工稳了啊。

到时不仅能领到印有“五好职工”字样搪瓷缸或毛巾,连涨工资、升职称,也有优先权。

真不枉我给秦队鞍前马后啊。

秦队慷慨的。’

保卫科,科长办公室。

秦远敲门进来,把推荐表交上去。

马建华接过,随手放到一边,接着拿出一份文件递给秦远,开门见山道:

“阿远,我正准备找你呢,押运任务来了,你第一次做,得先学习一下流程。”

秦远好奇接过文件。

只见上面写着:阶级/斗争在运输战线上的表现,警惕反动*分子的破坏。

他对这个不陌生,这叫政治挂帅,押运员要时时学习。

仔细翻看了一遍文件,秦远好奇问道:

“马叔,这次需要押运的是什么东西?还有,押运到哪里?”

马建华拿出货物表格,轻声回道:

“我们院、市中药材公司,以及滇省药用植物研究站,有个联合项目。

是有关中药材三七的种植和培育...”

三七...

秦远知道这个,他喝的那副药里,就有它,主要产自滇省,挺贵,野生的一等三七,1斤要79块。

种植的,便宜不少。

马建华继续说道:

“滇省研究站那边,条件差,生活艰苦,缺肥料,需要院里支援。

而我们院,优先级高,上面批给院里的化肥,发下来了。

这次,便由你押运1500公斤的钾肥,运到滇省纹山州。”

钾肥啊,这东西在当下,是真的很贵啊...秦远眼中露出了然之色。

钾肥被誉为“粮食的粮食”,对作物生长格外重要。

国内目前钾肥基本靠进口,生产非常困难。

报纸说,去年国内钾肥产量,不到1万吨,杂质多,质量差,仅能满足需求量的千分之五。

作为粮食增产的奢侈品,1500公斤钾肥可不得了,难怪需要郑重其事地押运。

回过神,秦远正色问道:“什么时候出发?”

“63年1月2日,晚上9点,院里已经定好车厢,这次的押运员,需要三个,你回去,确定好押运队员。

另外,药培所的冯副所长也会一同前往,到时多照应一下女同志。”

冯副所长,是冯舒雅吧,够巧的...秦远当即点头说道:

“好的,马叔,我这就去安排。”

回到科办公室。

秦远叫来老郭、董志刚,把押运任务给这俩一说,并把另外两个押运员的名额分给他们。

两人眼中满是意动之色。

当押运员的福利好,除了给5斤全国粮票,还可以在指定站点食堂,免费就餐。

关键,还能赚外快。

老郭神秘兮兮道:

“秦队,听说上个月一队的罗队长,去东北押运,用一双旧胶鞋,跟山里的猎户换了一根虎鞭,占了大便宜。

滇省那边山多,打猎的肯定不少,咱们也可以效仿啊。”

沪城生产的“飞跃牌”胶鞋,需1.5元+工业券,猎户们可弄不到这种好东西。

一双旧胶鞋,换一根虎鞭,并不夸张。

秦远点点头,赞许道:

“好主意,那咱们也去弄点工业产品,和山里的老乡淘换点好东西。”

下班后,秦远蹬着自行车,不紧不慢地混入一片自行车大军。

街上少有汽车,偶有一辆红白相间的电车,缓慢经过。

“铛铛...”

几声清脆的钟声传入耳畔,紧接着,外滩的海关大楼准时奏响《东方红》。

伴随着昂扬的音乐,秦远在一家店铺前停下车子。

市第一信托商店。

听老郭说,外滩的这家信托商店,属于沪城规模最大,东西也挺齐全。

信托商店,跟过去的当铺差不多。

居民交手续费,拿东西来寄卖,反悔了,还可赎回。当然,商店也可以自己买断,然后出售。

这儿的东西价格亲民,关键它还不要票。

秦远支好车子,走进店里。

正值职工下班,店里一片嘈杂,热闹的很。

柜台摆在门口,一进门就望见,柜台前有张黑板,一群人围着看。

秦远个高,一眼就看到黑板内容。

“今日到货:红木太师椅5张,30元/张”

家里确实缺几把椅子,但30一张的椅子,秦远可坐不起,哪怕这玩意是古董。

店里柜台式分区,分了时装、五金、钟表、家具、杂货区。

秦远摇摇头,朝里走去,直接来到服装区。

这儿好东西不少,毛呢中山装、真丝旗袍、呢子大衣等,部分经过裁缝翻新后寄卖,价格还真不便宜。

秦远眼尖,看到两双墨绿色的胶鞋,也就是解放鞋。

“同志,这两双旧胶鞋多少钱?”

“一块一双。”

秦远二话不说,花钱买下,这就两根虎鞭到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