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6章 散播风声
何雨柱两手空空,不知什么时候也跑来门口。
“何雨柱?”
被何雨柱叫住,李爱国看了过去。
何雨柱这会儿脸上却挂着嬉笑,目光扫过李爱国手里提着的俩饭盒时,明显有些羡慕。
他在后院犯了那么个事,之前还能混上一些菜带回去,今儿却是啥也没捞着。
不过很快何雨柱还是道:“诶,李爱国,今儿那事,是我不对,你可千万别记恨我。”
听了这话,李爱国倒是觉得好笑:“我李爱国一口唾沫一个钉,说了这事翻篇,那就是翻篇了。”
记恨傻柱?
他还真没那个闲工夫。
另一方面,也有自己当初来丰泽园,问了些傻柱的消息,甭管有意无意,他多少还是对自己有些帮助的,既然傻柱都已经那样道歉,李爱国自然不会小心眼的追着不放。
何雨柱观察李爱国的表情,确定这事儿真的过去了之后,这才嘿嘿一笑:“那这事就过去了,话说你这手艺,可真绝了,打娘胎就开始做饭了吧?”
何雨柱一下班就赶过来,也是因为今天上了一天的班,他也想明白怎么个事了。
早上易中海那家伙和自己说那些话,肯定是没安好心。
至于说自己和李爱国,压根就没啥矛盾,经过师父再那么一教训,何雨柱又不是真傻,想借着机会,和李爱国拉近一下关系。
不过不得不说,这小子在这方面的天赋并不高。谁家套近乎一开口说人家在娘胎里做饭的?
李爱国听的额头微微有些黑线,“这玩意儿天生的,你就算娘胎开始做饭,该不行,那也是不行。”
留下这么一句话后,李爱国直接一个跨身,便骑上自行车。
“嘿,你……”何雨柱见李爱国骑上车就走了,不由得砸吧一声嘴。
瞧给这丫牛的!
热脸贴了个冷屁股,让何雨柱冲着李爱国的背影呲了呲牙。不过,心中里的羡慕却是实实在在的。
这两天,他在丰泽园后厨可是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李爱国的威风。
掌灶师父牛吧?
九大掌灶师父,包括他师父,提起李爱国,个个竖大拇指!后厨后院这边,那些个上灶师傅对李爱国更热情了,有的甚至还会去请教李爱国一些厨艺方面的事。
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出来,同样上灶师傅,李爱国在丰泽园后厨这边的地位,却明显的高一个档次!
因此,何雨柱这会儿,也不再把李爱国当普通人看了,这家伙说不得以后能成丰泽园的掌灶师傅!
自己最引以为傲的厨艺和李爱国一比,屁都不是,何雨柱也没什么牛气劲儿了,不过,他还是想到早上易中海找自己那个事:这老家伙,我今儿非要找他算算账!
……
南锣鼓巷,95号四合院。
李爱国骑着自行车回来,经过前院,一些邻居看见了,纷纷有些好奇的看向他,阎埠贵也在其中,不过,他在看到李爱国后,又往李爱国身后瞧了瞧,看那样子,仿佛在找谁一样。
李爱国注意到阎埠贵的眼神,不过,他也没主动搭话,就这么在几人注视的目光下,推着自行车进院。
等到李爱国走远了,前院一些人才窃窃私语。
“真没想到,这李爱国看着年纪轻轻,还当面一套背人一套的。”
“要不是一大爷给咱们说他的自行车是借的,咱们谁能知道这事啊。”
“谁不说呢,看着还不错的一孩子,太好面儿了。”
几人细细言语,谈论的,却是关于李爱国借丰泽园车的事。
原来,这是易中海下班之后,提前在院子里散播的一些言论了。
当然,易中海倒也没有直接明说,只是拐弯抹角的提了一下,又说什么何雨柱也在丰泽园,今儿个肯定会去找那边核实一下,等柱子回来,大家都能知道了。
不过,即便是拐弯抹角的提的,这消息依然是在四合院里掀起波澜。
毕竟,李爱国一家是乡下来的,年纪又小,却成了整个四合院,乃至南锣鼓巷第一个拥有自行车的家庭。一些人会羡慕,一些人还是有些嫉妒的。
所以,在听了有这种风声后,很快便议论开来。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觉得,事情还没定,那傻柱不也是没回来么?说不得就是个误会,李爱国真能被丰泽园掌柜看重,赏一辆自行车呢?
阎埠贵刚刚往李爱国身后张望,就是想看看傻柱有没有回来。没看到傻柱人影,他当然不会主动开口,去点破李爱国的事。
此刻,四合院中院。
易中海家中。
贾东旭提着一斤白面。
“行了,先回去吧,这白面给你媳妇补补身子。”
易中海听到院中自行车经过的动静,透过玻璃窗,隐隐看着李爱国推着自行车回了后院。
贾东旭这会儿也跟着看了一眼窗外,不由得道:“师傅,咱们可算能治一下李爱国这小子了,借人家丰泽园的自行车,来咱们大院逞威风,脸都不要了!”
说这话的时候,贾东旭脸上明显有幸灾乐祸之情。
上回因为上门讨吃的,贾东旭一家可是被李爱国那小子整的相当难看,连带着在院里都被说了好几天闲话!
眼下,想着李爱国在院子里马上就要成为大家取笑的对象,贾东旭心里甭提有多痛快。
“不要乱说话,等柱子回来之后再说。”
易中海却提醒贾东旭。
等到贾东旭提着一斤白面走了之后,一旁一大妈才凑了过来。
“中海,这事儿……”
“放心吧,都在我掌握中,柱子那小子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他在里面搅合,有李爱国好受的,到时候,我再选个合适的时机出面。”
没错,易中海并不是纯粹为了出气所以才去针对李爱国。
他这么做,也是给自己加一层保障。
目前他们两口子的养老人选定的是贾东旭,但贾家毕竟还有个贾张氏在,相反的,无父无母的李爱国兄妹俩,如果能够相处的好的话,显然是更适合他们两口子养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