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职场新人避坑指南
职场新人的身上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糗事。正是这些事让我们明白,真实的职场原来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个模样。
这里有一份避坑指南送给每一位职场新人。
先说说我自己在新人时期遇到的比较尴尬的一件事。
入职的第二年,我发现部门副总经理B先生利用职权之便为亲戚谋私。在公司利益第一的信仰号召下,我拒绝了B先生要我签字的报销单(我的岗位是主管岗,没有主管签字,费用不太好报销)。后面B先生的报销单是否付款我不太清楚,但随后我被穿了无数双“小鞋”。
接下来几年,我在该公司过得很不开心,虽不后悔,但仍觉自己傻。因为我可以找到比直接拒绝签字更好的办法:答应签字,把情况与部门“一把手”反映,征求他的意见;或者保留相关资料,表明自己是被迫签字的,等等。
出师未捷身先死。职场新人在不具备与别人对弈的实力的情况下,原则性太强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
再来说几位学员的案例。
学员A:到公司都三个月了,每天被安排打杂,如帮领导拿快递,给老前辈传递信息,帮同事整理资料……这么多琐碎的事把时间绞得细碎,感觉学不到东西。
学员B:2021年,她从一所211大学毕业入职,自认为以她的学历和成绩,足够有资格被安排在总部。可进入公司后,公司以下沉实践的名义把她安排到县里,让她每天跟着老员工摆摊设点卖东西。她觉得这份工作非常没有意义,并感觉很丢人。
学员C:到职场后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渴望快速融入圈子,认为朋友越多越好,不拒绝同事组织的任何聚会,最后搞得自己筋疲力尽,在专业上也没有得到提升。
每个人初入职场时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坑,接下来,我将介绍怎么有针对性地避开这些坑。
新人第1坑:职场上朋友越多越好
在家靠家人,出门靠朋友。这是酒桌上经常说的话,也是深入骨髓的传统思想。
长辈在入职前也谆谆教导你:“要处朋友,要尊重领导,要尊重别人,要听领导的话……”
新人信以为真,进入职场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朋友:有人会在自己同层次新人中找朋友,毕竟是同龄人嘛,说不定在关键时刻能帮助自己;有人积极参加同事聚会,不懂拒绝,只要是同事组织的活动,都积极参与。
但是职场中朋友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少越好。职场上的朋友,雪中送炭的几乎没有,在危难时落井下石的却很多,能置之不理、各扫门前雪已是非常不错了。
所以说,危难时见真情。没有利益时大家都是好哥们、好闺密,有了利益冲突时,就特别考验人性。
即便没有利益冲突,别看平时没事儿吃吃喝喝,可一到关键时刻,很可能谁也帮不上忙,不仅提不出建设性的意见,甚至还会冷嘲热讽:“那么认真干吗?得过且过就可以了。”——这就是无意义的社交。
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我们交朋友,尽量求精不求多,要远离低层次的朋友圈,寻找积极健康的朋友圈,关注朋友的长处,向其学习,能相互促进成长。要知道,你的朋友圈决定了你的职场方向和机会。
我们进入职场,为了谋求个人发展,而非扩展无效的朋友圈。你需要积累人脉,但更需要有价值的人脉。身边的同事未必能帮助你实现梦想。
新人第2坑:对同事掏心掏肺
每次上课,总有学员问我:“同事之间能不能成为朋友?要不要掏心掏肺?毕竟真诚是做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真诚的确重要,但真诚不是什么话都要说。当被社会“毒打”一次后,你会发现真诚这个品质,耗人又耗财。
如果你与同事之间一段时间内暂无利益冲突,你们友好相处问题不大。但掏心掏肺,大事小事都可以相互倾诉?打住!风险太大。
谨言慎行,是所有职场人都必须遵守的重要法则,避免隐私交流,避免传播八卦。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话的关键是“淡”,核心是“水”,淡决定你不能越界,水要求你学会变通,能融入集体中。
真正的朋友,要尊重对方的隐私。职场中,或许你的“闺密”“哥们儿”希望你过得好,但是未必希望你过得比他/她好。把那些倾诉、掏心掏肺、炫耀、说隐私八卦、搬弄是非的想法尽快熄灭吧。
你要提防任何一位对你掏心掏肺的同事,这样的人要么无脑,要么有极大的心机,关键时刻很可能会扎你一刀,要尽量远离。
新人第3坑:聚会应酬每次必到,领导安排喝酒每次必喝,一切为了工作
有人说,如今的社会,工作是放在饭桌上谈,事业是滴在酒杯之中,没有一顿饭解决不了的事,如果有就再来一顿,饭局是大家利益交换的场所。
很多新人认同这种想法,考虑到自己人微言轻,想融入圈子,每聚必到;领导安排自己陪同喝酒,那是为了工作和看得起自己,每叫必去,甚至有时深更半夜被叫去参加应酬也爬起床赶去参加……
暂不论新员工过多去参加聚会是否合适,就说每次随叫随到,你觉得自己还有价值感吗?如果你的同事、上级尊重你,想请你吃饭,肯定会提前通知,确认你是否有空。如果快到饭点,或者深夜叫你去,基本上要么是要你凑数的,要么是要你凑钱的。这种饭局慎重参加。
毋庸置疑,聚会能搭建人脉,陪同领导参加宴会可以增进感情,但是过犹不及。每次必到、每场必喝完全没有必要,拒绝有时也是一种自我提升。
人际关系原则上要主动,不能处处被动,要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见别人所未见,闻别人所未闻,走在人先。这一点非常重要。
新人第4坑:新人必须使劲表现,才能找到存在感
举几个案例:
会议中,老员工或领导尚未表态,新人A就着急插话发言,搞得大家很惊讶;
同事在一起讨论事情时,新人B随意插话,多次打断别人的谈话;
新人C和老员工一起负责项目,主要工作由新人C承担,老员工做了一些方向指导,这个项目领导挺满意的,领导过问谁做的,新人C说,主要是自己做的,根本就没有提老员工……
初入职场,急于证明自己,迫切希望得到认可,这可以理解,但过犹不及。在职场上过于积极的表现,会被视同幼稚。
记住一点:新人好好表现,绝对没有错,但要基于多观察、多总结、多做少说。
新人第5坑:加班加点就能获得认可
问几个常见的职场问题:打工人要不要加班?加班是否能获得别人的认可?尤其是新人,该如何看待加班这个问题?
很多学员很纠结加班的事,现在大家都很“内卷”,不加班显得自己工作不努力,加班内心又不情愿。
加班与否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
你的工作是否能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是否需要赶工期?
你的上级是不是工作狂,对工作要求高?如果答案是“是”,那么他加班,你不加班,次数多了,你可能就会被列入非他属意的人。
有学员告诉我,她发现虽然自己的工作做完了,但是因为领导还没有下班,她身边的同事也都留在办公室,她不知道这样有没有意义,可她是一个新人,更不敢自己先走。
面对这种情况,我的建议是坚持两个必须:一是新人必须加班;二是加班的动机也必须服从你的工作本身,而不是出于表现。
总体来说,短期要服从效益,长期要服从个人成长。加班是否可以帮助自己获得自己想要的,主要看加班的效益,尤其是在加班中是否可以学习到东西,是否能提升能力,才是问题的关键。
一个正常的部门、公司,不会看加班多久,而是创造价值的多少。
新人第6坑:以新人自居,认为撒娇卖萌,可以被原谅错误或少干活
一般情况下,新人进入职场需要适应。这个过程是渐进的,前面一段会比较难,后面慢慢进入角色会越来越适应。
但是,有一点必须指出来,如果工作3~6个月后,还觉得自己是新人,对岗位的业务范围还不甚了解,甚至发生一问三不知的情况,被打上“朽木不可雕”的标签,领导是不会把机会给你的。
以新人自居,撒娇卖萌,这是一些新人的惯用手段。
我朋友的公司就有这样的员工,一问三不知,工作3个月,表格制作还能出各种问题。她的老板对她很不满意,但是她懂撒娇,其他人也愿意帮她。
但是撒娇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解决不了长期的问题。很多人不喜欢员工撒娇,大家都是来工作的,把工作干好才是核心。
撒娇、以新人自居绝对是新人坑,建议新人收起那点“自以为是”的小特权,严格要求自己,尽快熟悉业务,成为独当一面的成熟人才。尤其在民营公司,3个月内无法上手,试用期转正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新人第7坑:认为被边缘化是自己被辞退的先兆
刚到新岗位,有人觉得自己是高才生,一定会得到重视,抱有美好的憧憬,但是没想到自己被安排到一个边缘岗位。
新人被边缘化,在我看来是件正常的事,没有什么需要大惊小怪的。无论多么优秀的人才,刚入职一般都是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一开始就给重要的岗位试错,是人才引进,并非职场新手期讨论的范围。
如果你发现自己被边缘化了,要学会分析具体原因,若是你的不谨慎,泄露了公司机密导致公司遭受损失;或者爱八卦,给人不靠谱的感觉,建议改变自身,谨言慎行。被边缘化可能涉及信任的问题,要么是你的言行给人不值得信任的感觉,要么是该公司职场环境对新人都是不太信任。不管是哪一种,都需想办法证明自己。一个连自己都证明不了自己“靠谱”的人,如何让别人去信任你?记住,被边缘化未必会被辞退,尤其是新人,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定能渡过这段艰难的时光。
新人第8坑:多做多错,少做少错,少承担点工作能减少被批评的可能
有的学员抱怨道:“领导给我安排很多工作,活多错也多,于是被批了一顿;反观周围的老员工,感觉没有多少工作,也没有见被批评。这一定是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下次我得学聪明点,少接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被批评的次数。”
你曾经有这样的想法吗?事实上,不少人都认为“多做多错,少做少错”。
事实上,“多做多错,少做少错”的现象确实存在,但作为职场人,也要辩证地看,可以理解为,少承担点工作等于拒绝机会。不是所有职场人都想榨干你,领导或老员工交代工作有部分原因是在考验新人,你推三阻四地不接,一定程度上是拒绝了考验。
我的建议是,作为新人,可以积极主动地承担工作,研究琢磨,不懂再问,寻找机会成长。有些工作在一些员工看来是负担,是烦恼,但是在另一部分人看来,这是一个成长的机会,这部分人,晋升的概率一定大于前者。
换个思维看问题,可以发现不一样的天地。
新人第9坑:新人站队抱团取暖,与老员工形成对抗,保护自己才是正道
我观察到,新人入职后,常会找同期进入公司的小伙伴一起“抱团”,吃饭在一起,开会坐一起,出门聚会也在一起。
新人抱团,各取所需,能理解。毕竟同期进入公司的人可说的东西多,有一种“同学”的感觉,可以传递信息,吐槽公司,甚至可以对抗老员工。这些想法无可厚非。
但在公司其他人看来,这是新人在搞小圈子。
经过我这些年的观察,从毕业到步入职场,大家的起跑线基本差不多,但是有的人走到了领导岗位,有的人还停留在原地,只是普通员工。
这里我特别要提醒职场人:交朋友要交能相互促进、相互帮助的,要具有长期思维。
事实上,具有长期思维的人比短视的人走得更远。新人圈子,层次基本相同,天天在一起玩不是不可以,但还是要把精力放在业务和自身发展上。
你的时间用在哪里,成就便在哪里。未来可期,就期在你投入的方向和精力的多寡。
以上提及的“坑”虽无法包括新人的所有问题,却较为典型。在此抛砖引玉,希望新人能有新人的自觉,不能让自己沦为职场牺牲品,蜷缩在不良习惯和情绪中瑟瑟发抖;不要让低层次的朋友圈影响自己;适时做出自己的选择,才能让自己避免吃亏,坚定脚步,一路向前。
精进自测题
回顾下你踩过多少个坑?那时的你是如何应对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