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序
基于解剖的腹腔镜外科艺术
“悟微创解剖真谛,颂腔镜外科艺术”,这是我们2004年组建南方医科大学微创外科解剖学研究所的使命和愿景,如今,胃癌外科正在发生从传统开腹手术走向腹腔镜微创手术的范式变革。这一变革,对支撑外科发展的古老学科——解剖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从直视到腔镜、从大体到微观、从尸体到活体,人体解剖结构的形态学必然地发生了变化,如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路径、标志、层面、器官比邻、变异等关键腔镜下的解剖形态、颜色和细微表征等,亟须专门的研究,建立针对腹腔镜微创手术的解剖学新认识、新理论,为腹腔镜胃癌手术质量控制提供标准,为新技术的规范化提供依据,为临床研究和技术推广提供理论基础。因此,《腹腔镜胃癌手术应用解剖学》的出版,是胃癌外科微创化范式变革的时代需求。
作为一本胃癌腹腔镜外科应用解剖学专著,本书立足于服务外科临床和科研需求,丰富解剖学内涵,力求将解剖学写活、写实、管用。我们的整体思路是以胃癌腔镜外科技术路线为经、以腹腔镜下解剖特征为纬,既描述解剖又用好解剖。古老的解剖学与腹腔镜外科交相辉映,呈现基于解剖的外科艺术。编写形式上,本书集手绘示意图、3D解剖图片、腔镜手术图片、文字叙述以及手术视频于一体,内容上遵循外科思维,既考虑解剖学理论的系统性,又突出腹腔镜手术的重点、难点。全书共六章,第一章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胚胎解剖学理念,从消化道胚胎发生学特点入手,剖析胃和胃周血管、筋膜等局部解剖和成因,理清腔镜手术解剖学思路,使读者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第二章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基本概念和要领,正本清源,为读者构建标准规范的胃癌根治术知识框架。第三章是本书的重点章节,详细描述了腹腔镜下不同场景淋巴结清扫时的解剖形态学特征、标志、比邻和变异,以及如何应用这些解剖特征实施淋巴结清扫,将解剖知识变成手术技巧。第四章针对胃癌外科医生在实战中常遇到的出血并发症,通过本团队的实例介绍了相关的解剖学原因和处理对策,以帮助读者提升临床实践中的应变能力。第五、六章分别阐述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及超声刀使用技巧等内容。本书核心内容以外科问题为导向、以经典解剖为基础、以腹腔镜解剖为特色,构成相应的体系,适用于不同成长阶段的胃肠外科医师和青年解剖学教师。既可以通读,系统提升胃癌外科解剖学的理论水平和临床技能,也可以带着问题查阅,开卷有益。希望本书可以为胃癌外科微创化的范式变革铺垫基石。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此书凝聚了我和团队16年发展腹腔镜胃癌外科的感悟和心血,正是当年的腹腔镜解剖学研究,为我们打开了进展期胃癌腹腔镜手术的技术瓶颈,为外科质量控制和临床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才有了今天我们在胃癌腹腔镜外科临床研究领域的异军突起,在国际上贡献了首个关于局部进展期胃癌腹腔镜外科疗效的一级证据,成果发表在JAMA、JCO等国际权威期刊,被写入美国NCCN指南,被中国医学科学院评为“2019年度中国医学重大进展”。饮水思源,我们愿以临床研究的突破,向长期指导、支持我们的临床解剖学家钟世镇院士、丁自海教授等解剖学老师们致敬,愿古老的解剖学在腹腔镜下重放光芒!此书全部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胃肠外科医生团队撰写,核心内容均为原创,该书每个字、每张图以及每段视频均为年轻医生精心提炼、挑选和制作而来,特别是本书中的示意图均为陈韬博士带领学生团队亲手绘制而成,他们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之余,废寝忘食,历时数年,完成了我们十余年来的夙愿,让腹腔镜胃癌手术升华为“基于解剖的外科艺术”。
腔镜为笔著经典,微创做书写春秋。我们愿以此书献给身处微创外科时代的同道们,并向中国腹腔镜胃肠外科研究组全体合作伙伴致敬!外科医生写解剖书,难免有错漏之处,还望读者不吝指点。
李国新
2020年11月于广州